<p> 集字作品自古有之,尤以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为圭臬。流传至今,仍为典范。</p> <p> 究其原由有三:</p><p> 一是所选之字精美绝伦,且皆从唐内府王羲之中真迹出,为学习王羲之书法必不可少的法帖,可作字库以备创作之用。</p><p> 二是刻工技术高超,较能体现原碑风貌和韵味,点画犹如纸本,生动细腻,确为下真迹一等之范本。</p><p> 三是章法变化生动、连带自然,如绛云在天,清泉流涧,既有王羲之之法,亦有怀仁自出机杼之处。</p> <p> 此碑二千余字,相传从开始选字至刻成耗时二十余年,古人用工之精、用心之细由此可见一斑。</p> <p> 故明赵崡《石墨镌华》卷二云:“此碑为百代书法楷模。”《竹云题跋》卷二赞曰:“右军为书,凌今轹古。《圣教》一出,剧迹咸聚。仰配《兰亭》,有目共睹。”历代书家对此碑的临习以及赞誉甚多,难以全叙。</p> <p> 今人学习《圣教》的人不少,从中吸取养料卓然成家的亦不少,以此碑中的字进行集字创作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法。</p> <p> 一是集成篇写成作品既可自悦,亦可赠人、参展,能提高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兴趣。</p><p> 二是集成篇能临能摹,且好背临,便于检验学习的成效。</p><p> 三是所集之篇目皆为历代烩炙人口的诗文,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又能学习古代的诗文,一举两得,不亦乐乎?</p> <p> 今人通过电脑等手段及悉心加工修整,很多优秀的集字帖应运而生,很受师生欢迎。</p><p> 然集字不能等同创作。还需根据上下、左右的关系进行调整,使之和谐自然,故我不揣浅陋,对集字帖的文字进行校核订正,单字的局部进行了一些调整,并重书集字帖,想使它更和谐、更丰富、更有活力,也更便于初学者学习借鉴,至于是否达到此种目的,我不自知,敬待有识之士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