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虽然曾经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六次进藏(2000.07;2004.05;2006.11;2011.04;2013.04;2016.06),但自驾西藏“丙察察——墨脱”最后一条原始进藏之路,是我心仪已久的想法与期盼,很想相约探秘最原始的进藏路线——传说中的丙察察线和进入墨脱的扎墨线!这次跟随“车游四海自驾旅行”团队有10车24人,其中9女15男,他们百分之九十都已退休,准确的说这是一个老年自驾旅行团队。队友大多数是50后,男队员最大年龄70岁,女队员最大年龄66岁。他们没了年少轻狂的冲动,也早已失去了青春忘我的自负,更少了“诗与远方”的情怀,但大家却不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与探索和对自身心理、内在体能极限的考验与挑战。在经历人生太多磨砺的他们,年龄不是问题,大家拼的就是“体力、精力、耐力与忍力”,还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顽强毅力和精神气概。在团队中单车单人仅一人操驾的有三台车,驾者年龄都超过60岁,分别是70、66、64岁。我们一车两家四人,按照车队排序被编为5号车。在“柴油”领队的带领下,共同去完成“只为此生经历一次”,“走一次、牛一生”的“丙察察—墨脱”之旅。</p> <p>山水相依</p> <p>穿越钢桥</p> <p>远眺雪山</p> <p>山与河流</p> <p>队中年龄排行的老大(70)与老二(66)</p> <p>校友同行(建工系73级、工物系75级)</p> <p>金花汉子(九朵中的五朵)</p> <p> 自驾游属于自助旅游的一种类型,有别于传统的集体参团旅游,参游人员的关注点、兴奋点、猎取点、收获点以及满足点与其他形式旅游者有所不同,这是一种“自寻乐趣、自我放飞、自嗨左右、自找罪受”的全新旅游形态。它具有自由化与个性化、灵活性与探索性、操驾性与刺激性以及选择性与季节性等内在特点,主要在于追求一种自由、个性、随性和本我的旅游空间。</p> <p>途中小歇</p> <p> 走过这条线的朋友告诉我们,由丙中洛一路向北,经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统称“丙察察”线)天险大流沙、长满仙人掌的干热河谷、变幻莫测的怒江风光、神秘的察瓦龙以及阴多晴少天气和塌方不断、具有很强挑战自我意义的扎墨线,无不散发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p> <p>雪山艳阳</p> <p>丹霞地貌</p> <p> 然而,此行并不只有穿越丙察察,沿途溯怒江大峡谷北上,立体的气候特征、多元的民族宗教文化,飞越怒江的溜索、怒江澡塘会的融洽,还有各种民族小吃和傈僳族多声部合唱,丙中洛田园风光,深在闺中的独龙江,生活在南亚热带雨林门巴、珞巴族习俗风情,都是独一无二、可遇不可求的亮点。</p> <p>怒江之畔</p> <p>峡谷深处</p> <p> 在这条古老的滇藏驿道上,多种宗教在这里交织融合,多种民族在这里和谐共生,多种文化在这里融汇延续,多种传奇在这里撒布演绎,走过千年的茶马古道,绝壁峡谷中奔腾的怒江,座座古老而精致的教堂、寺庙,田野间恬静安然的村舍,茂密的原始森林,巍峨壮美的雪山,无不让人沉醉在这片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p> <p>茶马古道</p> <p>山间马帮</p> <p> 这里有“那洛恰峡谷、丙中洛、秋那桶、茶马古道”一个个传奇的地名,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一座座巍峨的山峰,这里壮观的千里怒江第一湾,气势滂沱的盘绕在怒江丙中洛段的峡谷之中,真是天工造美、鬼斧神工、气势非凡。 </p> <p>乱云飞渡</p> <p>远山云雨</p> <p>群起打“鸟”</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丙察察”这条进藏公路,从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察瓦龙乡——察隅县城,全长270公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丙中洛乡的秋那桶村到察瓦龙乡的87公里,几乎是整个丙察察线烂路中的最烂。有两个最危险的路段:一是漫长的悬崖烂路(亦称“挂壁公路”),二是滚石坡地段闻风而起的大流沙(亦称“亡命之谷”)。行走“悬崖烂路”怕一不留神掉进万丈深渊,万劫不复,通过“大流沙路段”怕风起沙落,车被掩埋。</p><p><br></p> <p>丙察察起点</p> <p>走起丙察察</p> <p>路牌指示</p> <p> 此行由于时值雨季,进入独龙江的道路塌方中断正在抢修,非常遗憾未能看到流淌着翡翠的独龙江,也未能感受到独龙族展示在世人眼前的独龙纹面女特有的容貌与风情。</p> <p>老虎嘴</p> <p>大流沙</p> <p> 《中国国家地理》称:“丙察察是神秘的滇藏新通道、也是极限挑战全记录,更是自驾丙察察线——再也不想来第二次的精彩体验”。这话说的似乎有些言过其词了,但丙察察线的确是一条最原始、最艰难、最危险的进藏之路 。丙察察最早是云南与西藏进行茶马贸易形成的一条马道,后来被少量骨灰级越野车探险者成功穿越后名声大噪,也被誉为“第七条进藏线路”。由此,也就有了那种所谓的“身处地狱,眼在天堂”的感觉。 </p> <p>深沟壑</p> <p>干热谷</p> <p>希望阳光</p> <p> 尽管如此,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对于自驾爱好者,那种虐路上的行车,是操控爱车的技术展示和检验车辆性能的特殊演绎,让自驾旅行增添了别样风景与特有收获,有着“在刀尖上起舞”的惊险与刺激!</p><p> 因此,丙察察一直是众多自驾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旅行线路,是一次美到无语的惊险旅途。有人说:行走“丙察察”就是穿越于天堂与地狱间的进藏路!路很虐,但景很美!它能让你体验穿越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极致感受。</p><p> 丙察察虽为“最难走的进藏线路”,沿途原生态风光却极赞,正是这种穿行在天堂地狱之间的极致体验,让人猎奇向往、欲罢不能,这也成就了只为"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景”的人生一次经历与体验。</p><p> 正如大家经历之后的感慨:“绕过山河、越过沟壑,听见一首荒芜的歌,浏览闻所未闻的景,经历人生与自然难忘的碰撞,偶遇一生相逢的久远故事;无关舍得,无谓胜负,不求收获,仅求本我,只为留存在记忆里的崎岖坎坷和风雨兼程,收获剩余生命经历过的一点点体验与惊喜。”</p> <p>艰难行驶</p> <p>烂路泥泞</p> <p>绝壁突进</p> <p>单车通过</p> <p> 途中一片巨大的灰白色砂石瀑布,就是传说中美丽而危险致命的“大流沙”,也被誉为丙察察线上最为著名的死亡路段。大流沙高约3500米,宽约1000米,又称飞沙坡、滚石坡、石瀑。山体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其实惊险路段不过200米长。这里常年停放着工程救援车,以防不测,随时施救。面对心惊胆战的大流沙,让人有种搏击忘我的冲动!当冲过“大流沙”路段,回眼望去一种强大的征服感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的为自己点一个赞!</p> <p>背对流沙</p> <p>怒江拐弯</p> <p> 相比2000公里的G214滇藏线,丙察察线G219缩短了近700公里,当然这种捷径是用丙察察线的艰险换来的,因为随时都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险情出现。一路的沙砾、坑洼、乱石、涌泉、激流、塌方、流沙、滚石路段散落全程,故称之谓“最短、最烂、最新”的进藏公路。</p> <p>滇藏分界</p> <p>跨界</p> <p> 从秋那桶到察瓦龙的烂路里,有31公里在云南丙中洛乡,而后面的56公里则属于西藏察隅县。这段路不是路面坑洼,就是飞沙走石,要不然就是傍山险路、水浸路面、乱石路段。能够充分感受虐路驾驶的极致与别样,对自驾旅行爱好者绝对是挑战自我的难得机会。</p> <p>草原湿地</p> <p>高山草甸</p> <p> 察瓦龙境内,路况有所缓和,但绝对不是一马平川,依旧在深壑峡谷中迂回穿梭,窄窄的路,飞扬的尘土,虐车的坑洼颠簸,转弯半径很小的迂回弯道,无不尽情释放着你的心灵和恐吓着你的小心脏。</p> <p>河水流淌</p> <p>透过阳光</p> <p> 过去丙察察这段公路在地图上没有标注,穿行途中手机也无网络信号,即使现在联通手机信号依然时有时无极不稳定,常常在酒店或过境不同地域扫码防疫健康宝时,显得非常无奈和无语。所以在山涧中驾驶失去通信联络是相对危险的,由于通信、路况都很差,大家都谈丙察察线而色变,认为是“最难走的进藏线路”!</p> <p>山雨欲来</p> <p>云雾压顶</p> <p> 丙察察线穿越三江并流区域(怒江、金沙江、澜沧江),海拔从几百上升到5000米,一路会经过各类地貌和各种气候,与其他进藏线路相比,经过的村庄显得民俗更原始,风情更质朴,文化更淳厚,乡民也更单纯。</p> <p>江边独立</p> <p>黑云欲摧</p> <p> 丙察察线和墨脱道路是以险而闻名,是中国最顶级的越野穿越线路,被誉为“越野圣地”,同时也是风景最为壮观原始的道路,更加印证了“走最烂的路,看最美的风景”。由此,催生了多支自驾小分队冒险前来,用车轮丈量这一线路,用双目记录隐匿于原始山寨的最后一点纯朴与美景。</p><p> </p> <p>暗冰路段</p> <p>飞石路段</p> <p>急弯路段</p> <p>多变地貌</p> <p>突水路段</p> <p> 以下我们按照日记形式做了每天旅行活动的记录:</p> <p>9月05日(周六) 北京 晴 31—19℃</p><p>——南阳 多云 31—21℃</p><p>行程957KM 海拔130M</p><p>下榻:南阳市政府“南阳宾馆”</p><p> 第一天,大家互相还都不太熟悉,但肯定都比较兴奋,尽管第一天跑了近千公里,几乎没有长途跋涉的感觉就到了河南南阳。</p><p> 晚饭后自由活动,纷纷走出宾馆,只需穿过一条马路走上河堤,就可以游览南阳白河夜景了。南阳白河,古称淯水,是南阳母亲河。发源于河南省白河镇攻离山,流经嵩县、南召县、方城县、宛城区、卧龙区、新野县,于翟湾入湖北襄阳县,于两河口与唐河交汇后始名唐白河,向南至张家湾注入汉水。全长264公里,流域面积12270平方公里。</p> <p>白河拾趣</p> <p>白河夜景</p> <p>9月06日(周日) 南阳 多云 31—20℃——凤凰 阴 24—20℃</p><p>行程789KM 海拔1000M</p><p>下榻:凤凰古城“最湘西大酒店”</p><p> 今天行程虽然不到八百公里,但领队说:尽管湖北疫情危险已经解除,可是总是让人“膈应”,所以我们在湖北境内就不落地了,一路马不停蹄直插过去。话虽好说,可是对于六十岁以上的人来说,生理性内急则有一番折腾,不过看来大家的肾功能还都不错,愣是憋过一个省地盘的穿行(车程近五个小时),直到湖南才得以双脚沾地以解尿忧,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有种重获新生的快感。</p><p> 凤凰古城,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平遥、凤凰、阆中、丽江),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与山西平遥古城媲美,享有“北平遥、南凤凰”之名。晚上自由活动,游览凤凰古城夜景,观看土家族歌舞,品尝湖南菜肴小吃。可能是旅游业过度开发的原因,漫步古城有点像进入了“大卖场”,尤其是夜晚灯火通明,餐馆、茶室、咖啡厅招揽生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很是热闹,唯独缺少了古城应有的恬静、质朴、悠闲的感觉。</p> <p>古城夜色</p> <p>虹桥一瞥</p> <p>土家击鼓</p> <p>9月07日(周一) 凤凰 多云 30—20℃——贵阳——晴隆 多云 21—14℃</p><p>行程636KM 海拔1314M</p><p>下榻:晴隆“美军加油站”别墅酒店</p><p> 早起,我们利用出发前的间隙,匆匆游览了凤凰古城沱江的“跳岩”。沱江跳岩,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旧时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这里都是进攻古城凤凰的主要通道。几度风雨霜雪,几度沧海桑田,跳岩仍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是沱江河上人们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p><p> </p> <p>早安古城</p> <p>沱江通道</p> <p>跳石依旧</p> <p> 车队行至中午到达贵阳,团队一起品尝了“老凯俚酸汤鱼”。1993年创建的老凯俚酸汤鱼,被列为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鱼秉承了贵州苗族制酸古法 ,结合现代营养学、食品安全科学配方,优质发酵酸汤中加入精选野生小番茄、辣椒末、木姜子、胡椒等反复煎熬,精心研制出的酸汤酸辣爽口,沁人心脾。有说:“到贵州必吃酸汤鱼,不吃必定很遗憾,吃酸汤鱼一定要到老凯俚”,这也成为所有到贵州旅游的游客必须亲历的标配行程。</p><p> </p> <p>门面不小</p> <p>古色古香</p> <p>苗妹靓丽</p> <p> 汤足饭饱后,车队继续南行,抵达著名的“二十四道拐”。“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处,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俗称二十四道弯,又称史迪威公路。1939年12月,史迪威公路极其重要的一段——“二十四道拐”在晴隆(安南)鸦关破土动工。晴隆沿线各族人民携具裹粮、急赴工地,劈山凿石、人背肩扛,仅用六个月就筑起这条称为“人间奇迹”——“二十四道拐”,为稳固抗战交通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献出了许多宝贵的生命。</p><p> </p> <p>二十四道拐</p> <p>抗战纪念馆</p> <p>遥想当年</p> <p>姊妹情深</p> <p>退团费</p> <p> 晚上在途中吃完以当地土鸡主打“郑家辣子鸡”的晚餐,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并下着小雨,因为山区手机信号不好导航失灵,我们跟着八号车摸黑在山间小道几乎盲驾开到了预订的“美军加油站”别墅酒店休息,陌生之地一路情况不明,且园中一片漆黑不知所向,暂不详表。</p> <p>9月08日(周二) 晴隆 阴 21—17℃——大理 多云 24—16℃</p><p>行程 645KM 海拔 1951M</p><p>下榻:大理“逸龙滨海海景酒店” (位于大理洱海公园内,面临洱海,背依龙山。青山绿水,绿树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苍洱风光,于斯为盛)</p><p> 大家为了补还昨晚未能详尽了解“美军加油站”情况,于是都摸黑起了大早,相约参观了“黔西美军加油站”的遗址。贵州黔西南晴隆县,在远离公路干道的森林之中,隐藏着一座当地人叫做“美军加油站”的地方,“美军加油站”与昆明通贵阳的黔滇公路,以及贵州通向广西的沙八公路,有着很深的渊源,是一处抗战历史记忆之地。森林中的这座美军加油站军营,设置在黔滇公路和沙八公路的丁字路口夹角,可以兼顾两条战时重要公路的管护,军营选址考虑的相当周全,军营距离公路有一定距离,具有很好的防止特务侦察和破坏的设计,军营隐匿在密林之中,建设在一道斜坡面上。</p><p> </p> <p>美军加油站</p> <p>美国JEEP</p> <p>收储油区</p> <p>领队与大姐大</p> <p> 晴隆县目前已对这处美军加油站进行了重新修复,基本保持了当时美军入驻时的样子。到达军营前,会经过公路边的地堡和岗楼。整个军营被铁丝网围住,军营大门用英文书写着“二十四道拐美军加油站”的名称,大门上还插有美国国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段“二战”历史多已被现代人遗忘或淡漠了,应该感谢当地政府保存与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历史实物,并巧妙的开发出具有史实意义的旅游景点,也让历史文物为今天的经济发展再做贡献。</p><p> </p> <p>美式地图</p> <p>戒备森严</p> <p> 现在的整个营区,包括了多栋建筑,其中有办公室、营房、加油站、观察哨、髙炮阵地等。在军营里,还有一间咖啡馆兼餐厅,也可作为会议室使用,里面用的是木质风格的装饰,我们在此用了早餐。有队员风趣的说:我们是吃美国的“饭”,住美国的“房”,开美国的“车”。</p><p> </p> <p>美军餐厅</p> <p> 在“美军加油站”早餐后,继续直下西南,在下午四点左右到达云南名城大理。大理地处云南省西部,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p><p> </p> <p>洱海拾零</p> <p>洱海拾零</p> <p> 我们住的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海景酒店,距洱海仅一路之隔,利用闲暇游览了洱海,能在海边信步这对已经驾车三天的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奢侈放松且惬意不已。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云南大理郊区,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海边风景如画,远眺苍山巍峨俊秀。大理城区不大,但马路上穿梭如流的汽车,而且车速都很快,这也侧印出小城的生机与繁华。</p><p><br></p><p><br></p><p><br></p><p><br></p> <p>酒店留念</p> <p>洱海拾零</p> <p>洱海拾零</p> <p> 为了落实领队布置的做好下一步走烂路的后勤保障准备,大家纷纷去“沃尔玛”采购途中所需饮食,生怕路上断顿,简直就是“报复性”购买,食品塞了满满一车,以至于倒车镜已无法看到后窗。然而,情况并非大家所预想的那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中国现代物流四通八达、无所不及,现在丙察察路段经重新整修改造,丙中洛和察瓦龙两个小镇都有很强的社会化保障能力,无论从物资供应还是旅店住宿都能与内地任何县镇有一拼,丝毫不逊于内地。</p><p><br></p><p> </p> <p>洱海拾零</p> <p>洱海拾零</p> <p> 晚饭后,我们伴着海边徐徐清风和节奏清晰海水拍岸声,在皎洁明月的映照下迈步洱海,一种轻松惬意油然而生,顿感一天的驾车疲劳荡然无存。当看到街旁竹楼傣家特色鲜明的饭馆,立马勾起了胃中的馋虫,驻步进店品尝,其中烤鱼甚赞,美味入口清香饶舌。正值同车队友生日,为他庆生也正是此次加餐的由头,小酌两口那是必须滴。</p> <p>9月09日(周三) 多云 阵雨 27—17℃——六库——福贡 多云 29—20℃</p><p>行程 399KM 海拔 1189M</p><p>下榻:福贡丽景大酒店</p><p> 今天,离开大理也就离开了高速,沿着怒江最美公路一路北上,欣赏各点风景与民族风情。怒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峡谷。它在云南段全长316公里,东临碧罗雪山,西靠高黎贡山,两岸山岭海拔5000米以上,峡谷平均垂直深度2500米左右。</p><p> </p> <p>夸张云朵</p> <p>伫立江畔</p> <p> 沿途新农村建设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几乎沿线所到之处村庄都盖起了新的房屋,整齐、干净、宽敞、舒适,真切感受到扶贫政策在云南边远地区得到落实。当然这只是我们沿途看到的,并未下车与老乡深入交谈了解,也算是眼见为实吧!只是不知道刚出大山的他们,今后如何挣钱养活自己,能否适应近乎于城市的生活,和城里人住的一样的楼房是否习惯?这些楼房以后的维护管理恐怕也是一个新的课题,真正实现“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的扶贫目标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尽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工作机制显得尤为必要。</p><p> 途中还游览“老虎跳”景点,江水奔腾滚滚、水声震天动地,随着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传统的老虎迁徙路线已成为过去与想象。我们曾问过当地老乡,“老虎跳”与“虎跳峡”有什么区别?他们告诉我们因为“虎跳峡”已经被德钦州抢注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类景点必须要有个响亮的名字,而且最好还要有典故或是传奇故事才会吸引人,故此只能叫“老虎跳”了。说实在的,面对奔腾不息的涛涛怒江水,我们真不清楚当年迁徙的老虎是如何越过怒江到达对岸的,也就听信罢了。</p><p> 游览“金满银滩”景点,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什么叫“金满银滩”,只是觉得江面宽且直,江水很急,江水的吼声震耳欲聋,江中有一个狭长的江心岛似乎在奔腾的江水中飘摇不定。</p><p> 游览“飞来石”景点。飞来石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六库90公里,海拔1300米,位于怒江东岸匹河民族中学院内,重约500余吨,高3米多,直径2米多。据说在1983年3月19日凌晨2:30左右,一阵天蹦地裂的巨响,一颗巨石从天而降,傲立于福贡县匹河民族中学四十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小庭院内,不偏不倚恰在中间,仅损坏了北面房子屋檐一角,岩体紧靠面墙,当时睡在宿舍里的十几位老师却没有一人受到惊吓,真是“祸从天降、毫发无损”,看来上苍是有眼的!</p> <p>飞来巨石</p> <p>怒江奔流</p> <p>扶贫成果</p> <p>浪花飞舞</p> <p> 打卡“老姆登”。老姆登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边。“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老姆登”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村庄。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怒族民俗村,据说有人来过多次,而且一住就是多天,尽情融合到怒族和傈僳族的文化中。</p><p> </p><p> </p> <p>造访农家</p> <p>远眺群山</p> <p>打卡老姆登150客栈</p> <p> 打卡老姆登教堂。傈僳族不少村落都有教堂,老姆登这一座也算是比较有名的,老姆登最早的教堂在1930年建成,原来上村和下村各有一个,1958年的政治运动中被拆毁,直到1979年,两处的教堂合并成一间重建。</p> <p>老姆登教堂一瞥</p> <p>俯瞰老姆登教堂</p> <p>打卡老姆登</p> <p> 游览老碧江州州府(知子罗殖边公署),知子罗村不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三十几年前它曾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二十几年前它还是兴盛的县城。然而,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如今它一落四级(地、县、乡、村),俨然兑化到只是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下属的一个村子,巨大的失落常被人伤感地称为“废城”。</p><p> 可是您有所不知“骆驼死了比马大”,现在知子罗村虽然只是一个村子,但它的架势和地盘仍然是过去州府的框架,建筑虽然破旧仍然保留大部。它的入口处还耸立着八角楼,这不仅是知子罗的标志,也是知子罗撤县时最新的建筑,八角楼是当时特意从大理请工匠打造的碧江县城新景观,可惜刚刚竣工,县城便被撤了。</p><p> 打卡知子罗基督教堂。傈僳族本是信仰原始宗教的,基督教大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这里,逐渐成为了傈僳族的主要宗教信仰。</p> <p>知子罗八角楼</p> <p>风光不在</p> <p>9月10日(周四) 福贡 阴 29—20℃——贡山 小雨 25—18℃</p><p>行程 150KM 海拔 1470M</p><p>下榻:贡山三江明珠大酒店</p><p> 今天车程不远,主要是沿途游览景色。</p><p> 首先我们到达石月亮景区。在高黎贡山山脉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都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人们送它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很可惜,我们到达时浓雾遮蔽了石月亮,不过领队在他的手机中很快找出了前几次来时拍摄的照片,以弥补我们到此一游的缺憾。</p><p> </p><p><br></p> <p>石月亮</p> <p>醉美西藏</p> <p> 石月亮滑索无疑是大家今天游览的兴奋点。横跨怒江上的索道是最原始的交通工具,尽管现在怒江上建设了许多铁索桥方便人们过江,然而作为旅游项目保留下来的滑索,很容易让我们感到过去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能够亲身体验滑索过江的感觉,更会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穿越时光隧道去贴近了解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p> <p>滑向彼岸</p> <p>等候飞索</p> <p>怒江飞渡</p> <p> 远征军回国渡口。在这块石碑上记载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苦难与悲壮,揭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宁死不屈的侠义与精神。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1942年,戴安澜将军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曾赋诗给予戴安澜崇高礼赞:“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曾为戴安澜题写挽词,称其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p><p><br></p><p> </p><p><br></p><p><br></p> <p>回国渡口</p> <p>江心岩松</p> <p>鸟瞰渡口</p> <p> 独龙江国家公园。去独龙江、看纹面女,是一路我们喋喋不休话题。更对纹面原因探究不已,经查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好看,有的说是为了死后与灵魂相认,有的说是为了不被人抢去为奴,有的说是为分辨男女,也有的说为了死后能带走生前的东西。然而这些猜测与臆想,都因为道路塌方中断而化为泡影不能亲临求证。我们只能到达独龙江国家公园大门口而止步,看到这里的地形地貌,虽有遗憾但不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p><p><br></p><p> </p><p><br></p><p> </p> <p>独龙江国家公园</p> <p>怒江吊桥</p> <p> 离开独龙江国家公园,时间不大就到了贡山县城。贡山城区与福贡城区相比,好像小了一号,也显得不那么繁华。因为未吃午餐,同时距晚饭还有一段时间,同车的队友提出要吃正餐,于是在“大众点评”上搜出了“鲜鱼湾饭店”,这样我们徒步去品尝云南私家菜,就此我们也错失了领队安排的品尝极具当地风味的云南“牦牛火塘”机会。 </p><p> 到了这家门面并不大却有四星评价的“鲜鱼湾饭店”,才知道由于疫情生意不是很好,饭店老板和伙计是一人兼。因为不是饭点只有我们四位客人,听老板自我介绍他是昆明人,可能是出了一点家庭问题独自一人在贡山打拼,不过可以看出老板是个实在人。从我们进店他就开始忙碌,又是端茶倒水,又是介绍菜肴,当听说我们想吃酸菜鱼,急忙电话联系朋友送来最新鲜的鱼,还一再关照不要把鱼杀了,一定要送到饭店后再开膛破肚以示新鲜活鱼。也许我们肚子着实饿了,点菜时有点肆无忌惮的夸张,此时,老板在一旁并不是窃喜,而是告诉我们:足够了,你们才四人要减去几个菜,不要浪费了。这时我们才发现老板实在的有点傻,不过对老板的真实、诚信打心底感到佩服。不久,四菜一汤很快端了上来,菜品入口味道鲜美的确不同凡响,对口、对味、对胃,云南秘制私家菜肴入口不忘、久留余香。为了感谢老板的真诚与手艺,在老板忙完手中活后,专门邀请他与我们一起品尝他的劳动成果,并敬酒三杯以表谢意。</p> <p>小城之夜</p> <p>9月11日(周五) 贡山 中雨 24—18℃——察瓦龙 小雨 24—16℃</p><p>行程 137KM 海拔 1907M</p><p>下榻:察瓦龙丽江源酒店</p><p> 应该说从今天起才真正踏上丙察察之旅,一切艰辛与考验都在等待着我们。</p><p> </p><p><br></p> <p>丙中洛</p> <p> 游览怒江第一湾。怒江,流经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只好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称为怒江第一湾。</p><p><br></p><p> </p><p><br></p><p> </p> <p>怒江第一湾</p> <p> 游览丙中洛石碑。丙中洛在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位于第一湾上的地标性石碑,是大家打卡的必到之处。</p><p> 在经历了数百公里峡谷景观产生的视觉疲劳之后,忽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台地硬是在高黎贡山和梅里雪山下挤出一片天地,让怒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在此生息繁衍。这片天地便是传说中的人神共居的香格里拉——丙中洛。在丙中洛周围,有十座有名有姓的神山,人们在神的护佑下和谐地生活,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每个家庭都像是一个民族大舞台,单民族的大家庭已基本很少见了;这里的人们信仰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是“三教并存”之地,各不排斥;这里的人“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路边分肉,见者有份”。这块质朴的土地没有被现代文明所影响的,清纯自然的最后一块净土 。丙中洛也是一块风水宝地,美丽而富饶。这里“雪山环抱,江河为池”;怒江两侧山坡上的梯田,起伏有致,色块分明,四周云雾飘渺,宛若天堂;这里人神共居,是一个神仙来了也不愿再离开的地方。</p><p><br></p><p><br></p><p><br></p><p><br></p> <p>飞天节奏</p> <p> 寻踪“茶马古道”(祖宗三代桥梁)。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陕康藏(川藏线)、滇藏线两路。在我们路过的茶马古道遗址,有不同时代的三座桥梁,它们见证了历史的过往烟云与变迁换代。其中有两座因年代已久、破损严重已经废弃。但从桥梁旧址与遗迹看,不难深深感到古道当年的喧嚣与繁荣。</p><p><br></p><p><br></p><p><br></p><p><br></p> <p>见证历史</p> <p>千年古道</p> <p> 参观怒族传统村落“秋那桶”。“那秋桶”一个很古怪的地名,其实它是一个村寨的名字。领队告诉我们:怒族住“桶”、藏族住“洛”;独龙族住“当”。按照这个命名规律,“那秋桶”一看自然就是怒族的村寨,而“丙中洛”也毫无疑义的应当是藏族的村寨了。不过后来发现,这些村落并非是居住着单一民族,这些民族常与傈僳族等其他民族混居一起。</p><p> “秋那桶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北部,是云南省在怒江大峡谷北端的最后一个村子。人称“人神共居”之地,村内环境优美,具有突出的怒族民居特色。秋那桶峡谷是整个怒江大峡谷精华中的精华部分,原始森林茂密,瀑布众多,人在峡谷中穿行,沿途景色十分壮观。和怒江所有的村寨一样,秋那桶村里也有一座天主教堂,不过从其木制的外观来看,更像是座寺庙。</p><p><br></p><p><br></p><p><br></p><p><br></p> <p>秋那桶村</p> <p>跨界滇藏</p> <p>走进西藏</p> <p> 穿越“鸡爪骨隧道”。鸡爪骨隧道全长844米,行走其中完全可以颠覆您对以往隧道的认知,如果说这是一条公路隧道,倒不如说是一条没有被覆混凝土呲牙咧嘴的原始山洞。</p><p><br></p><p><br></p><p><br></p><p> </p> <p>穿越“鸡爪骨隧道”</p> <p> 通过“大流沙”地段。从丙中洛乡的秋那桶村到察瓦龙乡的87公里,几乎是整个丙察察线烂路中最烂的,有两个最危险的路段:漫长的悬崖烂路(江岸的路基不够坚固,车辆稍有不慎开到路边就有可能造成路基塌陷,以致车辆跌下万丈悬崖、粉身碎骨)和滚石坡地段闻风而起的大流沙,不仅有砸烂车辆的危险,甚至都有被流沙埋没的可能。</p><p> 这是丙察察线传说中的最艰险路段,这段路不过200米长,却是让无数人“谈之变色”,山体岩壁裸露,一堵巨大的滚石流犹如瀑布一泻而下,直插江底,一旦有风,飞石不断从70度斜坡滚落怒江,一阵风过,大小飞石从天而降,曾有不少车在这里被砸烂,被驴友们恐惧的称之为“死亡谷”。</p> <p>流沙瀑布</p> <p>未惧流沙</p> <p>三线交汇</p> <p>流沙交响</p> <p>植物为证</p> <p>虎口行车</p> <p>9月12日(周六) 察瓦龙 多云 23—15℃——察隅 多云 24—15℃ </p><p>行程 226KM 海拔 2315M</p><p>下榻:察隅平安大酒店</p><p> 今天将完成丙察察线的后一段,需要翻越几个海拔较高的垭口,并穿越林芝察隅原始森林,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形成了立体气候,但沿途风光多姿、景色宜人,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一段路虽有艰辛,但道路不烂,只是转山转水来到高海拔垭口,翻越垭口也就是不同的海拔高度,每个垭口除了经幡、标牌之外,气温明显降低,大都在拍了打卡照片后匆匆离去。</p><p> </p><p><br></p> <p>雾中行</p> <p>6666</p> <p>江水分流</p> <p>雄珠拉垭口4636</p> <p>屏住呼吸</p> <p>昌拉垭口4498</p> <p>寒气袭人</p> <p>益秀拉垭口4706,是丙察察线上的一个著名垭口</p> <p> 翻过三个垭口,很快就到了今天旅行目的地——察隅,也意味着我们已顺利完成了丙察察最艰难困苦的历程。</p><p> 独特的亚热带气候,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观,赢得了察隅“西藏小江南”的美誉。察隅全县总面积31659平方公里:实控面积19200平方公里,其余的在印度控制的麦克马洪线区域或印控藏南地区(小部分为中国控制),所以明天去下察隅必须出示边防证。</p> <p>美不胜收</p> <p>云遮雾罩</p> <p>深壑蓝天</p> <p>风景如画</p> <p>丙察察路标</p> <p>9月13日(周日) 察隅 小雨 23—14℃——下察隅——波密 小雨 22—13℃</p><p>行程 437KM 海拔 2700M</p><p>下榻:波密藏王大酒店</p><p> 在去下察隅镇的途中,我们见到了泾渭分明的桑曲江与清水河汇合流出而不混合的神奇景象,也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秀美景观。</p><p> </p> <p>泾渭分明</p> <p>同流不合污</p> <p> 到达下察隅后,需要经过边防站检查每人的边防证,边防大队的警官非常友善,听说我们从北京来仅做了例行检查很快就放行通关了,还热情的祝大家旅途愉快,扎西德勒!</p><p> </p> <p>下察隅边检</p> <p> 下察隅镇位于西藏的东南角,察隅县境西南部,是察隅县的边境镇之一。东北与察隅县竹瓦根镇相邻,西北与上察隅镇相连,东南与缅甸相接,西南与印度接壤。小镇不大却接邻两国,边境线管段分中印、中缅两段(其中印边境线长达95公里,中缅边境线长25公里)。全镇总面积1215.07平方公里,镇所在地距察隅县城区61公里,距上察隅镇50公里。新规划建设的G219(新藏线)将从下察隅——上察隅——墨脱,如果打通这条路线就将闭合了新藏线,也将改变墨脱仅有一条路进出的现状,有效改进了藏南地区交通状况。 </p><p> 下察隅镇峡谷里海拔不足千米,亚热带气候特征明显。山上和田野之间生长着芭蕉和仙人掌,居住着僜人少数民族,这个民族极为少见,据说他们中的大部分生活在印度,因此并未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之列,但僜人其特殊的生活习俗及独特生活方式,还是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p><p> </p> <p>桥路结合</p> <p>涓涓细流</p> <p> 参观沙琼僜族民俗文化村(海拔1687米)。1971年以前,沙琼村村民住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半山腰上,基本接近于原始社会的生活,但僜人很习惯,同时也很满足。1971年开始,在政府劝说下,僜人经过三次搬迁来到了海拔1千多米的沙琼村。僜人居住村,由于人口极少,2017年12月,全村有69户276人,属国家尚未认定的民族。僜人的习俗仍然比较封闭,但穿着仍很时尚,在村里转了一圈也没有搞清楚僜人的民族特色服装是什么。他们不让游客在家里或是院落拍照,也不与游客合影,据说他们担心会把魂给照没了,也可能担心照相机拍照会把财气都收走了吧!</p><p><br></p><p><br></p> <p>走近僜人</p> <p>新房小院</p> <p>安居乐业</p> <p> 游览察隅大峡谷,也称之察隅河大峡谷。察隅河发源于德母拉山,源头海拔5475米,全长295公里,流域面积1.7827万平方公里。伯舒拉岭—高黎贡山区别了它与怒江流域。岗日嘎布山(主干和西支)将察隅河上段分为两支:东支察隅河主流桑曲(在伯舒拉岭—高黎贡山与岗日嘎布山主干之间),长178公里,自源头德母拉开始自西北向南东流,至竹瓦根转向南流,经察隅折向西南到下察隅与贡日嘎布曲汇合;西支贡日嘎布曲(在岗日嘎布山主干和西支之间)发源于岗日嘎布拉附近的现代冰川,自西北向东南流,长170公里。桑曲和贡日嘎布曲汇合后称察隅河,向南流至前门里的巴兰岗附近流入印度,转向西南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察隅河流域属高山峡谷地貌,从源头到白学为峡谷段;白学到此坝桥为宽窄相间的河谷段,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此坝桥至零零通山嘴为交错的峡谷段。</p><p> 察隅河峡谷是印度洋水气北上的大通道,带来丰富的降水,在河谷和附近山地形成西藏江南气候。因海拔不同而有多种气候,下察隅镇有亚热带气候,而察隅县城竹瓦根镇和上察隅镇有温带气候,高山上则是高寒气候。</p><p> 察隅有着浓郁的 “江南风情”,也有“青藏高原暖都”之称,这里气温偏高,主要是由于察隅河峡谷地带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季风影响,且地处高原,日照充足,才会呈现“冬季里的江南风情”景象。察隅境内崇山峻岭,峡谷高差达千米以上,海拔最低的地方还不到1400米。察隅民风淳朴。</p><p><br></p><p><br></p><p>。</p> <p>察隅大峡谷</p> <p>峡谷一瞥</p> <p>满目青山</p> <p> 中午,我们从下察隅折返后,向着今天打卡目的地——波密进发。首先是翻越德拉姆山口4900米。在走过丙察察线的烂路后,再踏上去波密的沥青道路心情格外舒坦,沿途雪山、高山、草原、蓝天白云,从车窗外掠过,流连忘返、美不胜收。由于过往车辆很少,队友们突发奇想,竟然坐在道路的中线上拍照。</p><p><br></p><p>。</p> <p>德姆拉垭口4900</p> <p>骑士风采</p> <p>经筒轮转</p> <p>迎风飘扬</p> <p>风吹经幡</p> <p>勇坐黄线</p> <p> 游览然乌湖景区。由于途中有队友爆胎抢修,领队亲自上手修理,并忙于协调联系拖运受损车辆,或许在高海拔地区过于操心劳累,他竟然出现了严重的高反需要停车休息调整。这样我们到达然乌湖景区已接近傍晚时分。因为来时季节不对,然乌湖与上一次(2016年)六月份相比,湖水明显混浊了许多,而且远眺雪山,显然经过一个夏天的暴晒,雪线大大上移,就像雄伟壮观的群山顶上只扣了一顶白色小帽,以往雪山的壮美景观大打折扣。尽管如此,对没来过的队友还是兴奋异常,大家饶有兴趣的拍照打卡,离开然乌湖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们去波密是夜驾了两个多小时。夜驾明显对这个老年人车队是不适应的,夜色下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驾车,眼花看不清道路是最大的问题,也是各种潜在危机的主要因素,为此有许多车辆的副驾驶打开车窗直接把身子探出去看路,到达波密时个个都是灰头土脸的,狼狈不堪,尽管如此整个车队虽然拉的比较开、跑的比较慢,可是都安全无恙的抵达预订的藏王大酒店。</p><p><br></p><p> </p> <p>绿茵蓝天</p> <p>偶露峥嵘</p> <p>途中抢修</p> <p>集思广益</p> <p>大功告成</p> <p>云里雾里</p> <p>云透阳光</p> <p>高原牧场</p> <p>吉祥双虹</p> <p>遥想飞天</p> <p>然乌湖景</p> <p>湖水漪涟</p> <p>蓝天绿水</p> <p>然乌夕照</p> <p>湖之美景</p> <p>眺望水天</p> <p> 游览帕隆藏布河夜景。这几年波密城市建设在广东省的对口援助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波密,藏语意为“祖先”。原为曲宗、易贡、倾多三宗。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是西藏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出口菌类松茸、羊肚菌的重要产地之一,境内海洋型冰川发育极好。</p><p> 波密县城建设依托帕隆藏布河北南两岸(南岸是近几年新开拓的新区)。全县总面积16578平方公里,318国道从县中心穿过,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636公里,距林芝市市区230公里,距昌都市八宿县217公里。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东段,为冲积平原,最高峰明朴不登山,海拔6118米。</p><p> 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海拔2700米。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8.5℃ ,年降水量 900毫米。</p> <p>藏王酒店</p> <p>波密夜色</p> <p>9月14日(周一) 波密 小雨 23—13℃</p><p>行程 15KM 海拔 2700M</p><p>下榻:波密藏王大酒店</p><p> 由于进出墨脱道路实行“单进双出”管控措施,这样我们才有了在波密休整一天的机会,顺便游览邻近景点和城区。 </p><p> 朝圣卓龙寺。位于卓龙沟的卓龙寺,或许是为西藏六大(塔葬、天葬、土葬、火葬、水葬和悬棺葬)殡葬习俗之一的树葬(悬棺葬的一种)专门修建的寺庙,在这里可以依托卓龙寺超度亡灵、祈祷逝者、寄托哀思、人生转世,祝福早日轮回人间。</p><p><br></p><p><br></p> <p>神奇卓龙</p> <p>卓龙圣寺</p> <p>经幡列列</p> <p> 树葬圣地。西藏波密的卓龙沟是神秘的珞巴族树葬区,一般人不敢进去,我们在领队的引导下误打误撞地步入了这一圣地。 </p><p> 卓龙沟位于波密县城扎木镇南面6公里的一片原始森林里,“卓龙”在藏语中是"圣地"的意思,由此可见其在波密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相传卓龙是藏传佛教中神女“多杰帕姆”的领地,周围的每一座雪山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都是神山。传说莲花生大师曾经有一次从卓龙上空飞过时,见到卓龙美丽异常便心生眷恋落地于此讲经说法,后来在离去时留下一个金手印。</p><p> 在卓龙沟行走约两公里,就能看到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近处是枝繁叶茂的原始森林,绝对有那么点“东方瑞士”的感觉。不过虽然卓龙沟是个风景区,但这里游客极少,就算是当地人也很少去遛弯,只因这里隐藏着珞巴族的树葬区,在林木森森、溪水潺潺的环境中明显感到阴气尤甚,尤其看到悬挂在树上的棺木与祭品,更是让人魂飞魄散、不寒而栗。树葬这种殡葬方式,很少有人听说过,在整个藏区只有卓龙沟有树葬。这也算在领队的启发和带领下,让我们着实开了眼、涨了姿势,了解到另一种鲜为人知的殡葬文化。</p><p><br></p><p><br></p> <p>还原本貌</p> <p>东方瑞士</p> <p>悬在树上</p> <p>舍我其谁</p> <p>远山遐想</p> <p>途中小趣</p> <p>背无“烦恼”</p> <p>藏汉一家</p> <p>开心一刻</p> <p> 登顶卓龙沟小瀑布。顺着卓龙沟一直向前约两公里,不仅能看到远处的雪山和悬挂在山腰的细细瀑布流。如果要想亲临触碰瀑布圣水,必须再攀爬200多米的高程才能真正抵达瀑布直下的圣水溪流水潭。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度连续两公里的急行军后,再攀爬山顶可不是一件易事,是对一个信徒心诚的考验。 </p><p> 我们进沟的这天正值藏族的沐浴节,据传沐浴节,藏语称“嘎玛日吉”,是一个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藏民族中具有八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节日。一般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举行,历时7天。每年秋天到来,高原风和日丽,金星(又称弃山星)高挂。根据藏文历书记载:金星半年昼出,半年夜出。相传经此星光照射之水均成药水,在此期间的水比“圣水”还要灵验,用它洗澡可以清除百病,全年身体健康,吉祥如意,扎西德勒;用它洗脸,可以美颜美容,使人目明耳聪、头脑清晰。 </p><p> 由于卓龙沟小瀑布位于沟底还要攀爬两百米,全队只有两人真正爬到了瀑布源头,亲历圣水洗脸与饮尝,还与正在沐浴的藏族同胞合影留念。</p><p> </p><p><br></p> <p>沐浴清泉</p> <p>祈祷苍生</p> <p>保佑平安</p> <p>圣水之缘</p> <p> 游逛波密市容。下午,稍事休息,大家又马不停蹄的游览波密市容,采购当地特色土特产。</p> <p>9月15日(周二) 波密 小雨 23—13℃——墨脱 小雨 26—20℃</p><p>行程 202KM 海拔 988M</p><p>下榻:墨脱格拉丹东酒店</p><p> 今天向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进发,也是我们这次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旅行目的地。因为扎墨公路(扎木—墨脱G559)地质状况极不稳定,山体塌方随时可能发生,某种程度上要比丙察察线还要凶险,因此今天注定是辛苦而最不确定的一天。 </p><p> 观看加隆瀑布。加隆瀑布位于G559扎墨公路约99KM处,为扎墨公路沿线几个大型瀑布之一,加隆瀑布距墨脱县城最近。瀑布在密林中蜿蜒穿梭,沿着峭壁倾泻而下,仿佛被扯成大小几绺。远远望去,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进发,犹如巨龙吐沫,在绿荫环抱之中,在山脚激起千波万浪。</p><p><br></p><p> </p> <p>莲花圣地</p> <p>秘境墨脱</p> <p>莲花绽放</p> <p> 观看雅鲁藏布江多林大拐弯。一路江水大转弯看的比较多,而且每个大拐弯都有相同之处,观看多林大拐弯算是为后面观看果果塘大拐弯的一个预习罢了。</p><p> 观看雅鲁藏布江果果塘大拐弯。果果塘大拐弯位于墨脱县德兴乡,距离墨脱县城约12公里。在此处,人们可见汹涌而来的雅鲁藏布江水如蛇形般突然转向,罕见的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奔腾的江水在果果塘这里盘了一个大弯,当地也叫蛇形弯。果果塘大拐弯因其俯瞰像一个棒棒糖,所以得名果果塘。山间弥漫着浓浓的雾气,站在观景台望去,雅鲁藏布江上云雾缭绕,原始森林里到处是奇花异草,恍如仙境,美不胜收!这一路看的最多的就是天工造化的怒江、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其实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逼使奔腾而下的江水在群山前面不情愿的转了个弯。</p><p><br></p><p><br></p><p><br></p><p><br></p> <p>果果塘大拐弯</p> <p>留下倩影</p> <p>青山为证</p> <p> 游览莲花阁。墨脱门珞族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又叫“莲花阁”,位于墨脱县城边的一座山顶上,莲花阁是墨脱的地标性建筑,具有浓厚的门珞民族特色。在莲花阁能够让你充分的了解墨脱的历史和民俗文化,里面详细地展示了墨脱的地理概况、门巴族和珞巴族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古老的狩猎文化、宗教、习俗文化,还有纺织服饰及传统手工艺文化等。</p><p> 在这里还可以俯瞰墨脱县城全景,云雾缭绕的县城,时隐时现,犹如仙境。</p><p><br></p><p><br></p><p><br></p><p><br></p> <p>墨脱门珞博物馆</p> <p>玉带缠绕</p> <p>鸟瞰墨脱</p> <p>小城一隅</p> <p>雨中等候</p> <p>各把一角</p> <p> 参观背崩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因为更加靠近中印边境,很可惜由于边境紧张形势,许多临近边境的地方实行了严格管控,不能下车行走,不允许拍照,只能驾车一游了。当哨兵发现有拍照的队友,就会让走过来非常礼貌但毫不客气地让你把相机里拍摄的照片删除。</p><p><br></p><p> </p> <p>背崩乡</p> <p>进发背崩乡</p> <p>钢桥铁车</p> <p>云雾索桥</p> <p>有惊无险</p> <p>边境哨楼</p> <p>戍边模范营</p> <p>解放桥</p> <p>9月16日(周三) 墨脱 阴 23—18℃——八宿 阵雨 23—11℃</p><p>行程 338KM 海拔 3207M</p><p>下榻:八宿多拉神山温泉宾馆(这是唯一一家赠献哈达祝福的酒店)</p><p> 昨夜,整整下了一夜的雨,雨滴滴在宾馆外的轻钢板雨棚上,滴滴答答响了一夜,真担心今天能否走出山门?因为扎墨线最怕的就是连续阴雨,这样沿线土石塌方造成道路中断的概率很大。为了一路吉祥平安,不信佛的我们,不自觉的都穿上了带有红色的衣裳,以求上天赐福“讨个吉利、争个彩头”。</p><p> 观看墨脱山门。刚出了墨脱山门,雨渐渐的停了,天空开始放亮,我们悬着的心似乎得到了些许的暗示而轻松起来,看来今天途中最多只是有惊无险了。扎西德勒,善哉善哉!</p><p><br></p><p><br></p> <p>世界只有一个墨脱 墨脱拥有整个世界</p> <p>通过双桥</p> <p>西莫河大桥</p> <p> 观看雅鲁藏布江吊桥。尽管是返程,但大家的游兴丝毫不减,看到汹涌澎湃的雅鲁藏布江纷纷驻车观看,自然也借此以解内急。在这时最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墨脱著名“会跳跃上身”的旱蚂蝗利用大家松懈之时乘虚而入,惹着了我们其中的一位女队友,麻皮大意啊!到了八宿宿营后,她们去挂了急诊,及时得到了诊治,一切有回归安然无恙,阿弥陀佛,尚无大碍。</p> <p>融入风景</p> <p>八宿宿营</p> <p>骑士车队</p> <p>多拉神山图腾</p> <p>9月17日(周四) 八宿 多云 23—9℃——巴塘 阵雨 26—11℃</p><p>行程 457KM 海拔 2540M</p><p>下榻:巴塘君悦酒店</p><p>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丙察察——墨脱”之旅已告圆满完成,真正踏上返乡的节奏。 </p><p> 翻越怒江72拐。“怒江72拐”是指川藏线上垭口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中途经过怒江,坡陡路险,人称“九十九道回头弯”、业拉山“108拐”、“川藏99道弯”,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弯。</p><p><br></p><p><br></p> <p>七十二拐</p> <p>拐上巅峰</p> <p>全视角七十二拐</p> <p> 翻越东达山(海拔5130M)。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二高度的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p><p><br></p><p> </p> <p>东达山5130</p> <p>缺氧不缺精神</p> <p> 翻越业拉山垭口(海拔4658M)。业拉山是西藏境内邦达与八宿之间的一座高山,海拔4600多米,在青藏高原上这高度不算什么,但山势起伏较大,相对高度很高。自东向西,从邦达算起,业拉山的起伏只有600多米,自西向东,从八宿算起,起伏竞达1500米,业拉山山地风光因其高差起伏之变化而闻名于318线。</p><p> 垭口比较平缓,标志牌上注明的海拔是4658米,站在垭口上,可以清楚地观望山头两侧的风光,一侧的邦达草原,平缓舒坦,白云悠悠;另一侧属于怒江河谷,下山处便是川藏线最著名的险关之一——九十九道弯。</p><p> 观看邦达河谷。邦达指西藏八宿县的邦达镇,海拔4300米,是川藏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这里曾是过去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在318国道上位于左贡县和八宿县之间,这里有一条岔路往北可到川藏北线的昌都。这里怒江的支流玉曲上游蜿蜒流淌其中,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上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蒿草、苔草之类的草甸植物,绿茵如毡,除成群牛羊在那里游荡觅食外,河谷偶尔也会有一些藏原羚出没于其间。</p><p> </p> <p>业拉垭口4658</p> <p> 翻越觉巴山(海拔3940M)。觉巴山(又称脚巴山),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包围在安久拉山、伯舒拉岭、拉乌山等群山中。川藏公路30公里的觉巴山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山不高,起伏高:垭口的标高3940米,澜沧江深深下切,江岸壁立千仞。有道是:一山藏四季,顷刻有风雨。</p><p> </p> <p>觉巴垭口3911</p> <p>苦行僧</p> <p>车也辛苦</p> <p> 观看澜沧江。澜沧江自昌都向下至云南功果桥为澜沧江中游。该地区为典型的高山一峡谷地貌。高山与峡谷相间,地形起伏大,流域狭窄。该地区位于横断山三江并流区,高山与峡谷的相对高差为3000~4000米。河谷两岸主要山峰在海拔5500米以上。澜沧江中游流域区段既是全流域相对高差最大的区段又是全流域最窄区段。</p><p><br></p><p> 翻越拉乌山4338M。拉乌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318国道拉乌山垭口海拔4338米。</p><p> </p><p> 翻越宗拉山口4150M。宗拉山是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山口,海拔4150米,也是318国道线上进藏的第七座高山。</p><p><br></p><p><br></p><p><br></p> <p>胜利在望</p> <p> 跨越金沙江。这里的金沙江是川藏的界河(四川甘孜巴塘县——西藏昌都芒康县),原来的竹巴龙金沙江大桥是2018年 11月14日凌晨,因白格堰塞湖泄洪导致G318线巴塘县境内茶树村至金沙江大桥23公里道路被冲毁。武警交通部队于12月5日下午,金沙江大桥钢桥成功完成桥面板铺装;12月6日14:30,金沙江大桥临时钢桥恢复通行,G318线全线贯通。目前仍然实行交通管制、单边放行。我们在这里堵了一个多小时,而且在四川境内的施工管理极其混乱,放行时车辆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各行其是、万马奔腾、拥挤不堪,人为造成更严重的交通拥堵。</p> <p>临时钢桥</p> <p>交通管制</p> <p>9月18日(周五) 巴塘 多云 25—11℃——康定 多云 15—8℃</p><p>行程 439KM 海拔 2583M</p><p>下榻:康定卡瓦梅朵酒店</p><p> 由于巴塘的海拔较低,加之旅行的任务已过大半,大家有些放松扎实睡了一个好觉,一扫近半月来的旅途疲惫。</p><p> 我们5号车归心似箭,不到预定出发时间已经齐装满员,在向领队请示报告后,单车向前慢慢溜达着出发了。其实离开车队也另有好处,就是可以不受拘束的随意停车观光、拍照。后来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这一不经意的违纪行动,竟让我们躲过了后续车队的大堵车。因为道路施工,后续车队被整整堵了三个小时,他们当然是“路堵心的不堵”,悠然自得地在路上摆起了“战场”,斗起了“地主”。还有队友说:“尽管遇到堵车,旅途依然美丽,俊秀的山峰、无边的云海、清澈的蓝天,这就是西藏”。瞧这心态,还有什么挫折能阻挡他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被他们所克服。</p><p> </p><p><br></p> <p>堵车“斗地主”</p> <p>“输了”钻桌子</p> <p> 游览巴塘姊妹湖国家湿地公园(海拔4486M)。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总面积5100.61 公顷。是川藏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姊妹湖”也叫“眼镜湖”,静静地平躺在海子山上,象两个美丽羞涩待嫁的少女,显得是那么圣洁。周围是白雪皑皑的雪峰,她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又像雪山的两滴眼泪,洒在山脚。</p><p><br></p><p><br></p> <p>姊妹湖</p> <p>双眼水面</p> <p> 游览“无量河”国际重要湿地(海拔4100M)。“无量河”又名理唐河、小金川,下游称木里河,是雅砻江一级支流。无量河国际重要湿地是近年来命名的,也许正在由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向国际重要湿地转换的申报中。不管如何,这里的风景很美,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片的茵茵湿地草原,远眺逶迤婉转的河流和在草地上悠悠自得的牛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p><p> 在这里,我们还获得了两个意外的收获:</p><p> 一是从一家藏族同胞那里借来一只小藏獒拍照,同时抓拍了藏族小朋友的照片,其效果令我们震惊,简直就是活佛转世。</p><p> 二是偶遇独行骑士,通过交谈令我们佩服不已(有视频为证),绝对的超人。</p><p> </p><p><br></p> <p>无量河4300</p> <p>藏獒情结</p> <p>小活佛</p> <p>沾点佛气</p> <p>骑行侠</p> <p>勇敢的骑行侠</p> <p> 翻越尼玛贡神山(海拔4668M)。位于四川318国道上,称为川西路途中一座著名神山,每年都要迎来无数痴迷者前来朝拜。可以想象,每个行走在G318国道的人,都会有一段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条神圣的天路,总能带给你想要的情怀,成为你此生无可替代、也是独一无二的经历与珍藏。</p><p><br></p><p><br></p> <p>世界高城理塘</p> <p>风雨彩虹</p> <p>又见彩虹</p> <p> 翻越天路十八弯(海拔4500M)。我们在翻越天路十八弯时,正赶上下雨,是懵懵懂懂的上,懵懵懂懂的转,懵懵懂懂的下,行驶在十八弯中犹如腾云驾雾、云里雾里。</p> <p>天路十八弯</p> <p> 翻越海子山口(海拔4685M)。之所以称为海子山,此地共有1145个高山大小湖畔,因高山湖泊藏族又叫海子,其规模密度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海子山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峰果银日则海拔为5020米。</p><p> 翻越折多山4962M。“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折多山是康巴第一关,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大渡河流域在民族、文化形态等方面处于过渡地带,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p><p><br></p> <p>芒康地界</p> <p>水丰草茂</p> <p>骏马悠闲</p> <p>五马合影</p> <p> 新都桥镇(海拔3450M)。为了送一位途中搭乘6号车的大专毕业的藏族小姑娘,她要到新都桥新分配的单位报到上班,我们把随车携带的食品零食收拾整理后,专门用红色手袋打成两个大包送给了她,她非常感动,一再表示感谢,祝我们一路扎西德勒!</p><p> 这样我们才有幸来到有着“摄影天堂小镇”之称的新都桥。该镇在国道318川藏线南北岔路口,其风光秀丽,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的藏寨,星星点点的牛羊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旅游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被称作“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因为要赶路,我们没有久留,乘车扫荡了一圈而匆匆离去,看来留下的这笔账还需下次来时再还。</p><p> 由于5号、6号车提前出发,使我们到达康定后,赢得了充裕的加油和洗车时间。虽然无暇游览与仔细端详“康定情歌”的出生地,但随着“康定情歌”的广泛流传,康定城在我们心里早已是誉名天下。康定市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州府。康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p> <p>进城的喜悦</p> <p>摄影天堂小镇</p> <p>民族大团结</p> <p>9月19日(周六) 康定 阴 19—9℃——汉中 阴 23—18℃</p><p>行程 748KM 海拔 489M</p><p>下榻:汉中傲尚影院酒店 </p><p> 今天终于可以回到离别了11天的高速公路了,走完了烂路,突然上了高速那叫一个爽!也就是在今天的途中得到了第一张罚单。</p><p> 跨越川藏第一桥。也称: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这是一座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复杂风场环境下的超大跨境钢桁梁悬索桥,大桥全长1411米,主桥长1100米,采用钢混叠合桥道系,属雅康高速公路全线“一桥一隧”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被誉为“川藏第一桥”。</p><p> 穿越雅叶高速隧道群。雅叶高速公路(G4218)起点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均田村草坝枢纽,终点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跨越四川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个省级行政区,项目总投资230亿元,公路全线海拔高差达到1900米。其中50公里长的隧道群穿越高山峡谷,尤其是二郎山特长隧道长13.4公里,最大深埋1700米、地应力高,易出现岩爆和大变形,穿越了13条地震断裂带。</p><p> 紫石喇叭河2322M。有说:避暑紫石关,走进喇叭河。其实喇叭河不仅是条河,还是一个地名,即:天全县紫石乡喇叭河镇,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天然避暑之地。</p><p> 跨越广元昭化嘉陵江大桥1053M</p><p> 跨越沙河镇特大桥4029M</p><p> 跨越楼房沟特大桥4592M</p><p> 今天一路翻山越岭、穿洞过桥,终于走出蜀地来到三秦。晚上下榻的酒店引发了我们的极大的好奇心。第一次见到以影院为主打的酒店,每个房间都设有大屏幕和投影仪,可以随意在“爱奇艺”界面挑选节目,也许客人躺着看影视节目是另一种别样享受。这家酒店好客且不吝啬,水果、点心、饮用瓶装水均不收费,立马有了“宾至如归”的好感。</p><p><br></p> <p>返回途中</p> <p>川藏第一桥</p> <p>返程途中</p> <p>唯一罚单</p> <p>9月20日(周日) 汉中 阴 22—17℃——北京 晴 28—14℃</p><p>行程 1356KM 海拔 54M</p><p>下榻:到家</p><p> 今天是自五号出发的第十六天,也是出发以来里程最长的一天,我们都做足了思想准备,从高德导航得知即使早晨六点半出发,也要到晚上十点半才能到家,看来只有早走才能赶回点时间。</p><p> 穿越秦岭隧道群。秦岭隧道群穿越了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可谓一洞穿南北。西汉高速公路从秦岭腹地“穿堂而过”,桥隧相连占全线的66%,多集中在户县至洋县间这140多公里的秦岭山区,特别是秦岭Ⅰ、Ⅱ、Ⅲ号隧道组成的17多公里的隧道群,是西汉高速的一个亮点,如果您亲自驾车穿行,就会更加领略到隧道群的风采与韵味。</p><p> 跨越龙门黄河大桥4566M。该桥</p><p>是黄河上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号称“黄河第一桥”,也是山西省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桥梁,比法国米约七塔斜拉桥还多一个塔,为八塔斜拉桥,构成上山西省的“山”字,意为此处为进出山西的大门。 </p><p> 翻越太行山。京昆高速(G5)在山西、河北境内有一段穿越太行山区,是一条国家重点扶持的“扶贫路、致富路、旅游路、发展路”,八百里巍巍太行,既是红色革命的摇篮,也蕴藏着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宝藏。</p><p> 晚上十点半,我们如期到家,写下以下文字作为收官:</p><p> “有毛爷爷护佑,我们这次“丙察察——墨脱”之旅,历时16天,用车轮丈量了祖国大地,先后穿行11省市,行程7935KM,一路“艰辛无限、风光无限、激情无限、欢乐无限”,做到“人未破皮、车未掉漆、胎未撒气、有惊未险”。在约8000公里的行程中,只收到了一张超速罚单,处理结果是“罚款0元、记0分”。可以说这次自驾旅途全程是安全、遵规、刺激、快乐,圆满收官,平安归来!感谢柴油领队一路精心筹划、周密安排、严格组织和热心服务,感谢同行的各位队友相互帮助、热情关心、严密协同和积极配合!同时感谢各位亲的一路关注与点赞,扎西德勒!毛爷爷挥手我前进,期待下次更精彩! </p> <p>跋山涉水</p> <p>平安归来</p> <p>圆满收官</p> <p>都平安到家了,您还惦记着“退团费”啊!</p> <p>郑重声明:本美篇中所采用的照片和视频多选自“车游四海丙察察群”中互相交流映像资料,在此对各位队友的无私奉献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其中文中部分资料参考了相关网上的评论与记叙,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