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01</div> 中国是世界上制酒业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源远流长,典故不绝于耳。<br>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论婚丧嫁娶、择业升迁,还是生儿育女、祝寿归天,以及祭祀神灵、敬仰先人都离不开酒。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文化有着双重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从日常生活延伸到最高的精神生活中--“五常”。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现在仍然是中国思想文化中很重要的内容,与酒文化在另一个层面相关联:<br> 酒体现了“仁”,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长幼、尊卑、贫富,酒都是情感沟通最恰当的工具,甚至不可替代。即使双方有恩怨、隔阂,也可以在礼仪之酒的对谈中化解,最终达到情感交融。<br> 酒把“义”体现得最直观,《水浒传》里英雄的侠义肝胆,无酒不成;“壮士一去不复返”,无酒不成;《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无酒不成。<br> 酒在古代礼仪文化中是大礼、规定。包括饮酒时位置怎么摆、座次怎么排,君王、大臣、将军、文士谁先饮、谁后饮、饮几杯等等,无不遵从严谨的等级秩序;还有一整套的饮酒规范,要求不能饮酒乱性、犯上作乱,这跟西方的狂欢节的纵酒着乐截然相反;祭祖、祭先人、祭神明等等,必有一杯清酒、一盘素果。富裕人家,还要切上一小块儿肉,可见酒文化在中国古代是祭祖、祭神、祭古的重要形式。清明时节“雨纷纷”,那也是“酒纷纷”。<br> 酒在中国文化中是“智”的象征,有很多传说典故:《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张飞借酒用谋等故事家喻户晓;萧翼“智赚兰亭”;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大智小谋无不闪耀着酒神的光芒。<br> 酒是中国文化中“信”的表达,从古至今无论国家建交、签定协议还是百姓媒妁等,双方都要共同举杯、以表诚信。<br>酒与文学、音乐、书法与更是密不可分。古代以抚琴著称的“竹林七贤”当中,嵇康“每即饮”,刘伶更是饮得一塌糊涂。甚至魏晋时期的很多画家解衣盘礴,开创了2,5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行为艺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把音乐、酒和诗歌浑然天成为千古绝唱;诗仙李白写下不朽诗篇传吟至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02</div> 我是一名川北刑警,常奔走在秦巴山区,山里百姓自酿土酒御寒,不论走到谁家,都会被邀到家里坐一坐、歇一歇,品尝自酿酒的芳香,不仅与山里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还对山里独特的酒文化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br>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到派出所工作,距县城120公里,当时交通闭塞,出行不便。当时与同事摆龙门阵,没想到大家竟异口同声地说:进了不想出,出了不想进。这就是当年的辛酸与泪水。<br> 山里冬冷夏湿,据山里老人讲,酒可以驱寒除湿,煮酒喝酒成了一种习俗,无酒不成宴席成了待客之道,婚丧嫁娶、开业升学、朋友聚会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坐在一起光吃饭不喝酒,那场面简直无法想象。<br> 我与所长到深山里办案,进山就是半个月。山里群众对警察十分尊重,自然少不了吃腊肉喝酒,所长与山里的群众熟,喝酒吃肉从不客气,只要有人招呼他会来者不拒,甚至还与百姓划拳赌酒,不醉不归,那欢乐的氛围让人感动不已。<br> 与山里人吃饭喝酒,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去了少喝甚至不喝,就会被群众认为你瞧不起山里人。当桌上只有你一个人不喝酒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百无聊懒,生不如死。刚入警到山里调解纠纷,主人多次劝酒,我始终没有端杯,结果被女主人一阵数落:什么自命清高,看不起人;什么男人不喝酒白在世上走。你没有亲自经历这种场面,你也不知有多尴尬。<br> 回到派出所我把这件事向所长作了陈述,所长大笑后双手一摊,耐心地说:“山里的百姓很朴实,待人很真诚,把你当成贵宾,好酒好肉招待,你不领情,怪谁呢?这里酒是警察与百姓情感联系的试金石,喝就与百姓说得上话,事情就好办;到了吃饭时间,百姓招呼,千万别推辞,否则在后不着店的深山里只有挨饿的份;还有问路要讲究方法,要年长的用大叔、大婶,平辈用大哥、大姐、小妹、老弟等语,不仅没人理还会走冤枉路。<br> 冬天到了,在缺吃少喝的岁月,山里的案子大多为偷鸡盗猪,百姓报到派出所,民警忙着进山查办,刚到案发地村组,令我没有想的是村民到村口迎接,还还未来得及询问了解案情,就被村支书请进了家里,看到桌上的酒和肉,酒杯一字摆开,然后用分酒器分别注入同等计量的酒精。期间,大嫂喊了声:“好了好了,可以开席了!”“我是警察要办案,能否不喝”“凭啥?”当然要一视同仁,我们绝不会以办案为借口而歧视我们山里人。<br> 村支书还有村组干部、当事人轮番敬酒,刚尝了块老腊肉,主厨的嫂子趁火打劫问“味道好不?酒香不?”“好吃真香”“咋感谢呢”我正手脚无措时,嫂子端着酒杯来到跟前,斟了一大杯酒递了过来,因喝得急呛得泪水直流,嫂子还想劝酒,被支书制止了,约下把案破了再喝也不迟。<br> 因酒我与山里百姓打成了一片,带路的、找线索的络绎不绝,可以这样说,破案良机在杯酒把盏间露出冰山一角,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被锁定,最终落入法网,山里百姓一片沸腾。<br> 百姓用酒表达了对警察的特殊情感,案子未先喝壮行酒、破了要喝庆攻酒。宁可胃烂个洞、也不让感情有条缝,这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br> 这里的百姓很好客,常把酒作为待客之道,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厚重的感恩情怀为大山深处酒文化的精髓所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03</div> 酒在警营中是一种最直接沟通方式、也是庆祝凯旋的一种表达、更是对警察职业的一种认知。<br> “天下警察一家亲”。何以亲,其酒的作用不可低估。<br>1998年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逃到新疆,茫茫沙漠,要抓捕尤如大海捞针,抓捕组到达新疆库尔勒市,得到热情款待。<br> “真不能喝”“为啥?给个理由先。”“身体欠佳”之类的理由就不用说了,说了等于没说,根本不会理会。<br> “人未抓到酒先醉”“别找理由,酒品看人品”支队长劈头盖脸先是一顿数落,然后告诉我:“酒是我们招待警界兄弟最佳方式,喝与不喝看着办。”<br> 经不住劝说,不胜酒力的我变得豪爽起来,一桌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酒过三巡,场面开始热烈起来,我们彼此不熟开始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在酒精的刺激下,大家说话的分贝无意间都提高了一倍,指点江山,纵论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先国际后国内最后联系本单位。啥啥啥算个球,谁谁谁那是我兄弟,一句话的事儿,包在我身上了。为展示川警的豪气,我直接用碗与支队长对饮3碗,将支队长拿下。<br> 没想到正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举动,得到新疆警方的认可,支队长与我同床而卧。次日,天还未亮,支队长叫醒我说,这是抓捕的好时机,拿出“大哥大”通知刑警队员到旅馆集中,半小时后我们驾车犯罪嫌疑人藏身之地——棉花地窝棚,睡梦中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抓捕行动在黑夜中凯旋。<br>车灯像两把利剑把黑夜撕开了两道裂缝,警车在泥土路上飞驰,颠得人前仰后合,睡意全无,两眼盯着陡峭的山路,怕意外发生。朦胧中库尔勒市的轮廓在晨雾中光时隐时现,灯光越来越亮,城市夜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到了刑警支队审讯室,审讯、手续、羁押全由库尔勒警方包揽,我到成了与己无关的看客。<br> “走!睡觉去”早餐后直接将我们送到旅馆安顿休息,按照约定时间支队长早在旅馆等候,晚餐一改风格,自彼此间小口吃饭喝酒时,谈此从警趣事,幸福挂在脸上,礼貌性地用酒润润嘴唇,警察情节在酒中得到升华。<br> “新疆有很多美丽地方值得一游,来了就去看看,不虚此行。”支队长介绍。<br> “任务在身,下次罢!”<br> “这样我派个兄弟作向导,就一天时间”支队长作了安排。<br> 次日,转了吐鲁番的葡萄沟.......我们尽兴而归,支队长帮忙买了车票,将我们送上火车,送上了当地特产哈密瓜、葡萄干,新疆警察的豪爽让我们感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04</div> 经过两天的车程,终于到达广元,分管副局长早已在站台上等候多时,安排警员将犯罪嫌疑人收押,直接将我们迎进了火锅店。<br> “来!为你们凯旋而归庆功”副局长发了话。<br> “太困了,不能喝!”<br> “不行,耿直点。”在七嘴八舌中,只好硬着头皮喝。<br> 一盅接一盅,大家一起兴奋,一起傻逼,就像一车人都吃大蒜,互相都闻不到臭味,谁也不嫌弃谁。越到后来,越听不下去,酒醉的人一句话能重复八遍,思维混乱,口齿含糊不清,你根本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意思,酒实在喝不下去了,就是不停地说,辛苦了。<br> “喝酒的最高境界,就是站着进来,躺着离开!”哈哈,谁说的,我说的.....<br> 最后,在服务员三番五次进来问还要不要加菜?厨师要下班了的暗示下,总算散场了。<br> 从警多年,在公安队伍中喝酒者多,因为警察是高危职业,没日没夜的连轴转,酒可以解乏、消除疲劳之用,才有了庆功酒之说。有了禁酒令,喝酒的人少了。<br> 后来,到甘孜州石渠县、新龙县,海拔大都在4000米以上,每年只有6-7月不见冰雪,其余季节常年气温在零下,最低达到零下40度左右。<br> 为防高原反应,我们稍作休整,当地警方将我们送到海拔5000米的派出所蹲点,日日在风雪中度过。百姓羊丢了、发生案件,不论白天黑夜都要出警,警车在泥泞路上艰难爬行,险情在风雪中随时可能发生,就是呆在派出所值班,只有烧牛粪取暖,最致命的是停电。<br> 每天都会喝点当地青稞酒御寒,在与当地警察交谈中,亲眼目睹了战斗在高原警察的艰辛,当问及从警心得时,他们总是一句话:为了藏族群众的幸福,再苦再累也值。<br> 一句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藏区警察“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情怀。一次藏区群众的牛丢了,被我们找回。当事人在感谢信中写道: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你们为我们奔走;当我们欢度佳节时,你们在为我们坚守,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时任省委书记到甘孜州石渠县视察工作时说:在这里能坚守下来就是一种奉献!这是对战斗在雪域高原上的干部一种赞誉。<br>拉日马大草原集结、措卡湖练兵......<br> 在藏区,酒是御寒最有效的利器,也是交流情感最直接的表达。<br> 半年时间很快结束,我们喝青稞酒依依惜别,收下馈赠的哈达,手拉手互道珍重,千叮咛万嘱咐:路上小心,到家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05</div> 2018年6月,省委组织组建了综合帮扶队赴凉山州开展脱贫攻坚,我有幸成为一名队员到美姑县开展帮扶工作。<br> 市局将9名队员送到西昌,美姑县公安局派专车迎接,路途大雨倾盆本来4小时的车程,因塌方落石,用了8个时才到美姑县城。美姑县局领导亲自迎接,热情款待。<br> 参加了县动员会,尔其乡党委书记到县城将队员接至尔其乡政府。晚上,乡政府杀了鸡备了酒,为我们接风洗尘。<br> “从今天起,我们将战斗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来你们远道而来干杯!”书记作了简单的欢迎致辞,拉开了欢迎宴的序幕。首次见证了尔其的砣砣肉,喝渒酒,不用碗、酒杯,直接用喝酒用瓶吹:“525”就是两人对饮一人一半,“121”就是一人一瓶。<br> 我酒量不行,不能喝之类的借口,也等于没说。“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喝得浅”“宁可胃烂个洞、也不让感情有条缝”抵挡不劝说,喝了起来。在酒精的刺激下,场面热闹起来,你来我往,勾肩搭背称道弟,有福同享、有难同挡之类的话不绝于耳。<br> 最终,欢迎宴在妻子:“少喝别醉”的督促中结束。<br>刚到尔其,停电停水是常事,虽啃方便面度日,但大家没有怨言,队员间也喝点小酒沟通联络感情。<br> 后来,条件得到改善,生活好了起来。<br>下乡多了,喝酒可以说无处不在:田间地头、赶场赶集、结婚丧事等等,都少不了酒。特别是彝家作客,更少不了杀猪牛,不醉不休。<br> 我参加了农村婚丧事宴,其场面十分壮观:在室外或站或坐,围成一圈,直接用瓶喝,吃剩的肉分给来者。<br> 美姑尔其待客之道,一般是杀牛、羊、猪、鸡与饮酒文化融为一体,其中有献“哲布”,主人家敬酒,将白酒、泡水酒和一碗水端放于上铺一块白布的漆器“哲体”(木盘)上,敬酒者手捧“哲体”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上位贵宾面前,贵宾享用“哲布”者接到“哲布”后,把“哲体”轻轻地放于地上享用。按照彝族享用“哲布”(群碗酒)的规矩,先选用“哲体”上的一碗水漱口后,将“哲体”上的“哲布”一一喝尽。如一人喝不完,则可传递给周围同伙客人喝,若一人能喝完就称海量、敬佩。<br> 美姑彝族年是凉山年文化的集中展示,过年期间无论你走进谁家都会喝上美酒、吃上可口的砣砣肉。在2018年11月20日,天还没亮,日洛书记驾车到乡上将我们到他家过年,现场杀猪、煮饭,一块吃饭喝酒,酒兴之余,转了悬崖村,领略了自然风景,体验了悬崖村民的辛酸。<br> 脱贫攻坚即将收官,全乡602户贫困户从土坯房搬入新居,道路网四通八达、生活改善,实现了“一步越千年”的跨越。<br>移风易俗在彝族群众脑海扎下了根,陈规陋习得到根治,婚嫁丧事杀几十头牛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勤俭节约的风气正在形成。<br> 美姑喝酒无处不在,喝啤酒等于解渴,把酒视为“水”,故有聚会时呼喊:“水-水-水.....”<br> 美姑酒文化的精髓:“525”“121”的喝法体现凉山美姑人民耿直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