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

Ly

<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些天在整理老照片,也捡起记忆深处的碎片,特别是父亲的音容相貌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往事历历在目,情不自禁地想写这些碎片中的记忆,纪念父亲诞辰一百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历史原因和66年文化大革命,使得父亲留下的照片很少很少,但想叙述的往事却很多</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走向革命之路</span></p><p> 我的父亲刘玲吉出生于1921年,老家是湖南湘乡万宝儒阶冲,他的祖父叫刘麒祥,曾任法国参赞,江南制造总局总办,上海道台等,是清代洋务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但曾祖父去世较早。他的父亲刘光甫年轻时,带全家人在上海居住了很长时间。在上海时,他爱交结三教九流的朋友,吃喝玩乐,入不敷出,没有钱了,就变卖老家的田地。卖得只剩20多亩田了,无法支付上海的开销,才又回到老家湘乡万宝儒阶冲。他的父亲也很传奇,完全靠自学成才,成为老家方圆二百里内著名的中医医生,解放后,到涟源县中医院任职。</p><p> 据父亲回忆说, 他三岁时,他妈妈在生了他弟弟后去世。他的父亲很快又续弦,且不管家事,从此父亲和弟弟过上了受继母白眼嫌弃,寄人篱下的日子。父亲在小时候总觉得自己的日子很不幸,八岁时,他还带着弟弟从家里逃出去流浪,后又被家人找回去。父亲长大后去外地读书,才发现比他更不幸的人有很多很多!父亲青年时代,在长沙、重庆等地读书,在重庆读书时,父亲受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新华社记者表哥李普的影响,他接受了革命道理,参加了党领导的进步组织活动。</p><p>下面照片是父亲的童年和青年时期</p> <p>  1947年初,父亲得了胸膜炎,病得很厉害,他只好休学,从重庆回到了老家湘乡茶园治病。身体好一些后,就在当地的启明小学教书,并加入了地下党组织。</p><p> 下面这张照片是当年老家革命前辈整理党史时,写的回忆录,其中有父亲的名字。</p> <p>  1950年党组织任命父亲为当地的乐善完小校长。在这里父亲充满工作热情,探索创办社会主义新型学校的方法。</p><p> 前两年,父亲的学生传给我们一张照片,照片拍于1950年6月,刘氏宗祠内。此为当年乐善完小的小学毕业照,也是第一次少年先锋队中队旳合影。母亲在第二排的左二,父亲在后排右三。</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二、相濡以沫的父亲和母亲</span></p><p> 在湘乡乐善完小,父亲爱上了母亲,热烈的追求母亲,母亲也很爱父亲,他们结婚了。父母之间的性格是有差异的,父亲刚强,性格耿直,是个急脾气,说话直,急起来发脾气也吓人,才华横溢;母亲则柔韧,是个慢性子,说话不急,柔声细语,做事慢而细致。但他们互相倾慕对方,父亲爱母亲的温柔和大气,母亲爱父亲的正直与才华。他们的爱是很纯洁和质朴的。结婚时,把两人的被子合在一起,请学校老师吃糖就办完婚礼了。</p><p> 但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他们对功利都看得很淡。结婚二十多年,他们从来没有为金钱和生活琐事争吵过。</p><p> 下面这张照片是他们在广州工作时照的。</p><p> 在广州时,母亲在广铁一小教书,父亲在广州铁路局教育科当副科长。据母亲说,那时是他们最美好的时光,父亲主动管理了家中的大小事情,对母亲照顾得细致周到。他们的爱情结晶一哥哥和我都在广州出生了。</p> <p>  抗美援朝时期,父亲参加预备役后,随时准备上战场,特地与母亲留下合影。</p> <p>  下面的照片大概是56年底拍的,我快一岁了,哥哥快三岁了。在我的印象中,还有父亲抱我的照片,可惜找不到了。</p><p> 父亲最喜欢我了。当年的保姆三姐都愤愤不平,向母亲告状,说父亲重女轻男,我是家中的女皇。</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三、父亲对我们的慈爱与管教</span></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张照片是我3岁时父亲带我去拍的。</p><p> </p> <p> 母亲是小学教师,工作很努力,每天都是起早贪黑。记忆中,小时候,母亲与我们见面的时间都不多,更无暇照顾陪伴我们。但我们每次可以等到父亲下班回家亲切陪伴。父亲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抱起我,亲我哄我。因为有父亲的特别宠爱,我小时候是个特别爱哭,也容易大笑的可爱公主。每次哥哥只要惹我,我就哭,父亲就会责备哥哥。</p><p> 哥哥很小就送到市幼儿园(全托)去了,学了很多东西,人也特别聪明。哥5岁多时,幼儿园老师就坚决让哥哥去读小学。可是我去全托幼儿园只有一个星期,就坚决不肯去了。一说去幼儿园,我就大哭。父亲很心疼我,就让我呆在家里。每天晚饭后,父亲就让我坐在他的腿上,给我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父亲很会编故事,一集接一集,每天讲一集。现在还记得故事的主人翁是细细,故事内容已不大记得了,但记得我每次都开怀大笑,每一天都期盼父亲讲故事的时刻快点到来。</p> <p>  也许是父亲对我太娇宠的原因,与哥哥相比,我总显得是很蠢的妹妹了。哥哥五岁多就进学校读书,而我快7岁半时还不会数数,父亲生怕我入一年级时考试过不了关,买了一副识数卡片,天天下班后抱我坐在他膝上,耐心地教我数一头大象,二头牛,,,数到最后九只鸭,十只鸡。数完数后,再讲故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那时的我每天特别期待天能早点天黑,早点吃晚饭,能早点坐在父亲的腿上,学识数和听故事。那感觉真的很温馨,现在回忆起来都觉得暖暖的。</p> <p>  这是63年叔叔全家来株洲,和我们一起的合影。原来的照片找不到了。只剩下当年大哥寄给我的复印件,所以翻拍后更模糊。</p> <p>  图中前排右一是我,左2是我哥,后排右一是母亲抱着快一岁的小妹刘捷,左三是父亲。</p><p> 父亲很喜欢小孩。据母亲回忆说,当年母亲怀小妹时,想做人工流产。但父亲坚决不同意,反复做妈妈的工作,并且亲自跑到铁路医院去找妇产科的医生了解情况,表明他的态度。妈妈说,幸亏有父亲的坚持,让她多了一个聪慧能干又孝顺的好女儿!</p><p> </p> <p><br></p><p> 下面是十多年前,我写的回忆父亲的小故事。</p><p> </p> <p>  注:我又仔细核对了一下,文章中哥哥的年龄弄错了,那时哥哥是十岁多。</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四、以身作则的父亲</span></p><p> 这张照片是62年拍的。第一排是我,爷爷,继奶奶,第二排是父亲,大哥,叔叔。</p> <p><br></p><p>&nbsp;&nbsp; &nbsp;那年父亲把我送到涟源县爷爷家,在那里呆了很长时间。爷爷刘光甫在县中医院当医生,奶奶肖振华当助理。爷爷眼睛看不见,看病全靠手摸脉,奶奶帮他写药方。他们管我吃饱穿暖,却无时间陪伴我。我记得那里是一个老式的房子,前面二排为诊所,后面住宿区,每排之间有天井,有一个很大的天井,还有一个小一点的。我第一次离开父母亲,很孤独,很无聊,天天一个人围着天井转,或者在天井边跳下爬上。我很想念父亲,终于等到父亲来接我了,这张照片就是去接我回家前拍照的,是不是思念会让人变成傻模样呢?</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长大后,才从母亲那里得知当年是抗美时期,需要疏散人口。父亲作为党员,学校的领导,他不顾母亲反对,积极带头把我疏散到乡下爷爷那里。</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五,面对困境的父亲</span></p><p>  这张照片是73年的全家合影。</p> <p>  &nbsp;&nbsp;文化革命中,父亲任株洲铁路机械学校教务科长,直接面对的是年青的红卫兵学生,就受到的冲击很大。当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臭知识分子等,被反复批斗,游街,关在学校里面不许回家。68年时有一次红卫兵强迫父亲承认莫须有的罪名,父亲倔强地不认,被打昏过去。父亲醒来时说:“我不相信毛主席的红卫兵会这么不讲理。"就因为这句话,被上纲上线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判刑20年!直到1973年邓小平上台,才平反纠错。</p><p>&nbsp; 父亲回来后,身体很不好,母亲一直劝他请病假休息一段时间,可是父亲不同意,每次是妹妹陪他去学校医务室打完针后,就马上去办公室工作,同时检查辅导妹妹的功课。1974年,还没有恢复高考制度,那时候来机械学校学习的都是工农兵学员,学习基础很差,父亲常常是把要讲解的题目先讲解给刚读初一的妹妹听,摸索教学难点,然后再约学生到办公室来补课辅导或下到班级去辅导,完全沉浸在全身心地研究教学方法,忘我的工作之中。</p> <p>  当他看到我们因受他的牵连,意志消沉,他总是想方设法鼓励我们,用他的努力工作来影响我们。</p><p> 哥哥终于从农村回来,到机校读书,但不愿意申请入团。父亲反复给哥哥做工作,还带着哥哥去长沙,让姑父给做哥哥的工作。那天哥哥加入了共青团,父亲高兴极了,我从林场刚回到家门口,父亲就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并希望我也能努力入团。</p><p>  74年我们的林场招工农兵大学生,父亲鼓励我去考试。事后我告诉父亲,考试只是摆设,招生只看政审条件。父亲沉默一阵,然后安慰我说:你还年轻,还有机会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还记得有一次,父亲遇到很难解的几何题,他把题目拿回来给我和哥哥一起做。我一点也不懂,看一眼就走了。两个哥哥左推敲右琢磨,都没做不出来。夜里我们都睡了,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在灯下研究,第二天大早起来时,父亲兴奋地告诉我们,他做出来了,而且有二种解法!父亲详细认真地解题手稿至今在我脑海里浮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用他细微的言传身教感化我们,感染着我们。他希望我们在逆境中能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六,厚爱无私的父亲</span></p><p> 74年大哥从衡阳回来,父亲又带我们去照了一张全家福。</p> <p>  大哥是父亲的养子,大哥是从小寄养外婆家的,解放后无父无母,父亲抚养他长大,送他读书到工作。那时大哥40岁了,因历史的各种原因,没有成家,而且不愿意找对象成家。父亲回来后十分着急,每周都写信去开导大哥。还一次次地把大哥叫回家谈心疏导。我有几次夜里两三点钟睡醒了,还见父亲在与大哥彻夜长谈,大哥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愿意成家了,父亲又为大哥积极筹备钱和物,细心地给他们买家具等等。很可惜的是,父亲没有等到大哥举办婚礼就病逝了。</p><p> &nbsp;&nbsp;我现在也当母亲了,能体会当儿子到较大年龄还不成家的忧心!大哥60多岁时,曾对我说过,他很多事不顺心,但最愉快的事就是有安稳的家,一个聪明能干的儿子!当时我就想天上的父亲听到这句话,一定非常高兴!</p><p> 父亲不仅对大哥如此厚爱,对其他的同事或乡下亲戚也是关爱有加,无论是哪个侄儿来我家,父亲都很热情,有困难的都尽力接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77年我高考复习时,遇到难题不会解,去机械学校找父亲的同事叶老师和周老师请教。他们常感叹地对我说,你的父亲在就好了,有什么难题,到你父亲手上,都能做出几种解法,都是他带着我们研究教学方法和解题方法。</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曾经有几次去铁路局找领导,遇到过父亲生前的同事和学生。当他们听到父亲的名字,对父亲的为人和才华赞不绝口,让我为父亲而骄傲。</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七、缅怀父亲</span></p><p></p><p>  这本书是我现在能找到的,父亲留下的唯一遗物。当年我见父亲读这本书,就问他读这有用吗?父亲答,现在没有用,将来也许有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成家后,就从妈妈家里拿了这本书。后来我搬了几次家,处理了很多书,但我一直留着这本书,作为记念父亲的礼物。</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八、难忘的一九七六年</span></p><p> </p><p>  最难忘的是1976年。那一年的清明节,父亲把我和哥哥叫到他身边,让我们一起纪念周总理。</p><p> 他神情凝重地与我们谈话。</p><p> 从不谈他过去的父亲,那天说了很多。说了他年青时走的人生路。也就是那一天,我才大约知道父亲是如何走上革命之路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有些遗憾,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当领导。当年参加革命后,如果继续把学业完成,他就能做科学技术工作,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nbsp;那一年,哥哥刚好快毕业了,要到怀化去工作,父亲勉励哥哥将来去了后,要好好工作,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我则寄予希望,要争取不断学习上进,总会有机会能靠自己的一技之长立足社会的。</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谈话中,父亲引经据典,讲人生大道理。我象听故事一样听着,看着父亲这么滔滔不绝地说,却仿佛还言犹未尽。</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不幸的是那年7月23日,父亲被查出了肝癌,并且是晚期,这消息象晴天霹雳震动了我!1976年8月31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父亲那是最后一次与我们的长谈!他一定预感了他的生命快要终结,他对国家的前途忧虑,他对我们的未来不放心!</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亲爱的父亲,您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物质财富。但您用您的言行,用您的爱,潜移默化地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生都受用无穷!</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九,附录资料</span></p><p> 下面七张照片,是妹妹去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原来的铁路机校)参观学校陈列室,惊喜的发现父亲的身影。</p><p> 父亲当年不计个人得失,听从党的安排,从繁华的广州来到偏辟荒凉的株洲。 父亲是此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在学校任党委委员,教务科长。父亲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鞠躬尽瘁的工作,当热血和生命都奉献给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p><p> </p><p> </p><p><br></p> <p>  下面照片是前几年我们去家乡寻根,惊喜地看到了家谱,并在家谱上看到了父亲的名字。</p><p> </p><p> </p> <p>  在老家看到了太祖刘蓉亲手种的罗汉树,历经近两百年的世事沧桑,依然挺拔,苍劲高洁,郁郁葱葱,不胜感叹,愿我们的国家和我们后代象这颗大树一样枝繁叶茂,永远昌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