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一日——雨中探访肖家村

郭明蕴

<p>一个上午,我们走访了四户人家,虽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但是粗浅地了解了一些回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有位回族朋友对我们说:你们看到的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不像八坊十三巷,那是政府粉刷的。(原话)回族人的居住地大多比较宽敞,家家人家都爱蒔花弄草。回族人民是那么热情友善,热爱生活热爱美。我为他们的真诚,热情点赞!为他们的生活,为他们的未来深深地祝福!</p> <p>临夏一日</p><p>今天大伙去刘家峡炳灵寺了,这是因为色达去不了而临时改换的,我和芳都去过了。于是决定就在临夏转转。</p><p>上午,雨下得很大。我们来到住处附近的回族村庄。</p> <p>这是一条不大的柏油马路,叫祁家南路。路一边的门牌上写的是‘‘祁家村’’,另一边则写着‘‘肖家村’’。马路上种着白杨树,都用木栅栏围着,把树保护得好好的。回族人的住宅蛮有特色的,有的门上有文字,可惜看不懂。有的有雕花装饰,有的用铁皮包裹着,有的还有门环,蛮气派的。</p> <p>再看那些屋顶,从山墙上看去,屋脊与一般的不同,不是人字形的,而是圆圆的。正在惊诧之际,一位路人向我们解释,那叫卷棚,又叫两流水。当他听说我们是江苏人时,他说,你们那里不行,夏天太热,动动就直淌汗;冬天又太冷。我们这里可好了,天热,树荫下一站,就不热了;冬天,躲在屋子里就不冷了。原来他儿子在南京开拉面店,他去过南京。我们奇怪路两边的怎么不一样,他告诉我们,原来马路当中有条河,河两岸是两个村子,现在因为改善环境,河填没了,就形成了一路两个名称的局面。</p> <p>告别了路人,我们准备进民居去看看。走进肖家村的一户人家,看见一位老大爷,身材矮矮的,瘦瘦的,白帽子,黑衣裤,很和善。我们跟他打了招呼。两个小女孩,一个小点,穿着玫红的衣服,另一个大些,头发披肩,大概都是老大爷孙女。‘‘小朋友,来,拍个照!’’小女孩羞涩地跑进了屋子,又忍不住爬到窗边,探出头来,好奇地看着我们。</p> <p>进门看见老大爷家的炉子。</p> <p>院子里有一个花圃,里面种着一些花。我们告辞出来,老大爷把我们送到门口,小孙女跟出来,拉着爷爷的手。慈眉善目的老大爷总是笑嘻嘻的,一直目送我们离开。</p> <p>走着走着,一位中年男子正和两个穿着雨披的小女孩从屋里出来。可以让我们进去看看吗?可以,可以。中年男子忙不迭地回答,反身走回院子。院子比较大,花圃里花木茂盛,有一棵树上果实累累,一瞧,是梨。风雨来袭,地上掉了好多梨。‘‘哟,真可惜呀!’’‘‘没办法呀!‘‘中年男子说着,快步走进屋去,不一会儿,捧着一大捧梨出来,硬要塞给我们。我们连连推辞。‘‘没什么,吃吧!’’好客的男主人说,‘‘我要送孩子上学了,你们看吧,我老婆在家。’’一个五十来岁的女子闻声出屋,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我们夸她家房子大,花木种得好,又说他们有一双孙女,好福气。女子说她52岁了,回族女子一般18岁就结婚了。现在他们和儿子住在一起。今天孩子们去学校报到。</p> <p>继续前行,又来到一家人家。一个五十来岁的女子正站在屋檐下。‘‘你好!’’‘‘你好!’’征得女主人同意,我们走进了一间卧室。应该是炕吧,长和宽都比普通的床大得多。可以拍拍你们的床吗?芳问道。床上的毯子随意地摊着,没叠好。女主人连连阻止,一边把毯子拉拉,弄平整。看着墙上的装饰画,屋子里的摆设,芳笑着说:‘‘你们家条件不错啊!你们是做什么的?’’做点生意吧!‘‘这房子盖了多久了?’’25年吧!嗯,不错,不错!</p> <p>看了好几家回族人家,知道他们的房屋基本都有雕花墙,院门洞。</p> <p>参观回族人家的卧室</p> <p>从第三家人家出来不远,看到路上竖着一块牌子:‘‘肖家村’’。左拐,房屋门牌仍是肖家村。路旁有一块空地,玉米杆子高高地挺立着,快到收获季节了。路旁不时有楼房出现。看来,肖家村的人们生活不错。一家楼房的大门敞开着,我们走了进去,看到一个四十出头的男子。哟,你们家的院子好大,还有亭子呢!男子热情地说:‘‘进来看吧!’’院子里姹紫嫣红开遍。‘‘你们真会种花呀,好漂亮!’’男子谦逊地说:‘‘我们本来就是种田的嘛!’’这时,一个包着头巾的漂亮女子从屋中走出来。‘‘你好漂亮哦!’’芳真诚地说,‘‘给你们夫妻俩照个相吧!’’女主人婉言谢绝了。</p> <p>第四家是楼房</p> <p>路的左首又是一条马路,还是肖家村。这里比较热闹,有小学,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所,一排排的商店。路边还有些弄堂,弄堂里是民宅。原来肖家村的路如一个‘‘口’’字形的三条边,,还有一条边是宾馆所在地的大马路。整个肖家村呈正方形,紧紧贴着城市的边缘。</p><p><br></p> <p>他家的花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