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京–第十一集

大山·wg

<p><b>  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民间因其园主姓胡而俗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有"金陵狮子园"之称。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俌的别业“魏公西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后几经转手。清光绪元年,苏州候补知府胡恩燮为奉养母亲,回到南京购得西园故址精心修筑,两年后大体落成,并“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b></p> <p><b>  愚园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有“城中佳胜眼为疲,聊觉愚园水石奇”之说。后历经战乱,其间虽有修复,但终遭毁坏。2011年复建,设有三十二景点。经过5年时间的修缮和全力还原,2016年5月1日,愚园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b></p> <p>愚园旧照“紫气东来”门外一侧(摘自网络)。</p> <p><b>补善堂</b></p><p> 是铭泽堂前厅,坐南朝北,与“铭泽堂”相向的屋宇,为愚园第二代主人胡光国所建。胡光国乐善好施,当年“设补善堂以恤孤孀,为救生局增筹置船”,自己“节食缩衣”,却“好善不辞”,一生做过不少善事义举。补善堂今辟为“胡氏家史展厅”。</p> <p><b>铭泽堂</b></p><p> 是愚园主体建筑。坐北朝南、高墙大屋、宽敞明亮的铭泽堂正厅,为当年主人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据悉,当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专程来此与南京友人道别,席间畅谈《建国方略》。</p><p> “铭泽堂”匾额,由清代四朝元老、户部尚书董韫卿书写,表达主人意在高调宣示:父母及祖辈的恩情、朝廷的恩泽,铭心刻骨、永志不忘。 </p><p>&nbsp;</p> <p><b>容安小舍</b></p><p> 是胡氏家族的生活区,拥有伙房、膳厅、佣人房等。院内的枇杷树,已有百年的历史。树下的石桌石凳,是愚园旧物,为胡家后人胡维辛先生所捐赠。</p><p>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抒情小赋,让后人了解他内心感受,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之心,在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里也有着非常安逸的胸襟,这给胡恩燮很深的印象。他遂取陶渊明名句之意,构园遁世,将这房舍命名为“容安小舍”,实为提醒自己:知足、静思、安心、释然……。</p> <p><b>憩亭</b></p><p> 位于东边的假山上。胡恩燮广邀文人墨客来愚园赏玩、对诗。《白下愚园游记》作者吴楚在游记中描述登山感受:“方丈之地的假山,目光所及之处,不可求其捷径,需曲折绕行登攀。登至假山东边的憩亭,游着便筋疲力尽”。在此歇息片刻,居高俯瞰,美景尽收眼底。</p><p>&nbsp;</p><p>&nbsp;</p> <p><b>栖云阁</b></p><p> 楼上有一间“密室”,是孝顺的胡光国收藏亲生父亲王一山遗像的地方,为了感恩养父胡恩燮,这里平时不轻易开启,更不容亲友上楼进入。</p> <p><b>小沧浪亭</b></p><p> 双层六角立于一片山水中央,东西两边假山之巅各有一个小亭。整个金陵狮子林,假山垒石空洞,曲径宛转,忽升以高,忽降以下,状若狮子,美妙无比。胡恩燮在苏州,“沧浪亭”是常去之处,而在愚园建“小沧浪”亭,想是其有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p> <p><b>春晖堂</b></p><p> 是内园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位于觅句廊和分荫轩所环抱的一个大庭院的中央,是园主及家人赏景娱乐、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胡恩燮为奉养母亲、报答养育之恩特意建造的,其“春晖”堂名也是取自孟郊《游子吟》中“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句。胡恩燮老母亲常到春晖堂赏花饮酒,每当此时胡恩燮便抚琴奏曲,以博其欢。</p> <p><b>分荫轩</b></p><p> 此处原来地势稍高,围墙外紧邻宅园有一株高大挺拔的古银杏树,三四人合抱难围。巨大树冠形成如盖树荫越墙铺及愚园一隅,愚园主人在此设一小轩,名之“分荫”。意为借分余荫,神奇的古银杏树能给胡家带来好运。 </p><p>&nbsp;</p> <p><b>漏窗</b></p><p>&nbsp; 俗称花窗。墙上不用窗框,直接镂空成略有变形的树叶、花卉图案,增添了园林的奇幻之美。漏窗的设计手法,富有创意,别有韵味,极为罕见。</p> <p><b>无隐精舍</b></p><p> 是胡恩燮母亲当年拜佛念经之佛堂,里面供奉观音、关公等神像,香火颇旺;周边树木葱茏,花气袭人,香色四溢,环境幽静。</p> <p><b>孤亭 </b></p><p> 位于假山西边,亭盖瓦为琉璃,顶似倒置蓝紫色花瓶。小亭六角尖翘,像飞鸟一样将要飞翔。亭上挂一匾额: 小山佳处。园主胡恩燮诗咏此景:“洞石奥而曲,逶迤东至西。山颠筑小亭,四顾楼台低。留人丛桂香,时闻幽鸟啼。小坐亦复佳,何事愁攀跻”。诗作由景及理,给人以启迪。</p> <p><b>清远堂</b></p><p> 坐落在假山南、愚湖北,硬山顶,五开间,落地门窗,宽敞明亮,“陈设朴素,古色古香”。该堂既可欣赏外园愚湖全景风光,又可领略内园假山绮丽景致,曾因门前屋后秀色宜人而饮誉金陵,堂前深入湖中的月台,正是当年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晚清名流,慕名前来、踏访雅聚、赏景赏月、吟诗题联的好地方。</p> <p>清远堂、水石居、青山伴读之楼旧照(摘自网络)</p> <p><b>水石居</b></p><p> 为胡光国修身养性之密室,题有“退藏于密,独善其身”之联。当年李鸿章曾题联赞美这里雅静空灵之景致。抗战前夕,胡光国侄子胡昌期曾在此开设茶社,售卖书。</p> <p><b>青山伴读之楼</b></p><p> 面开三间,上下二层,小瓦覆顶,落地门窗,楼下读书,楼上藏书,为当年胡氏家族的藏书楼。据记载,胡氏耕读传家,重视教育,胡恩燮曾有诗曰:“少小不知学,老大愧空腹”,故“建楼收群书,所冀后人读”,并延聘塾师教习子孙读书,重金收藏各类图书,藏书最多时超过万卷。</p> <p><b>湖心亭·在水一方</b></p><p> 是愚湖内带“屋”的船,是令人遐想无限的景观。景名取自《诗经·秦风·蒹葭》,诗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胡恩燮化用诗意,将愚湖内的一只木船拟为“伊人”,借“在水一方”这一可望而难即的诗境,以引发游人的联想,对求而不得的惆怅失落生发出一些共鸣。</p> <p><b>春睡轩</b></p><p> 坐落在愚湖西岸缓坡上,面对天光云影的湖景,这里绝对是一处赏心于春、感荷于春的佳地。园主在此置塌,常于春困之时或慵懒随性卧榻观景,或手持书卷独享春光。春睡轩也是主人邀约同好诗酒唱酬观景之处。</p> <p><b>春睡轩远景</b></p> <p><b>胡家花园祠堂</b></p><p> 现在是一处品茶香、习茶艺的地方。</p> <p><b>具并文社</b></p><p> 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丹徒雅士丁立中始创的文化社团,也称为诗社。宣统元年(1909),“具并文社”终止聚会。多年后,丁立中和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缪荃孙一同提议在愚园再续“具并文社”。1915年,在上海逃难的胡光国回到南京,愿意在其宅园“重缔雅约,为园林生色,兼作晚岁娱情”。1919年二月初二“花朝节”举办第二次雅集。胡光国陪同故交旧侣“举觞抽毫祝花寿,花言人与我同春”,庆雅集在愚园成功举办。</p> <p><b>延青阁</b></p><p> 位于园内东南方的缓坡上。这是愚园建成后四十年中最高的建筑。登临其上“纵目四面多烟鬟,恍若置身霄汉间”,明城墙、紫金山、雨花台等远方景色尽收眼底。诗云:“高阁对钟山,山色衡宇宙。日夕气尤佳,乱峰青可数。” 胡恩燮于诗中坦言,愿仿王安石,然窃不敢与其比肩,只能“敢延不敢割”,故以“延青”作为阁名,意为揽青入园。“延青阁”有了园主精心拟定的景名,加之地势优越,从而能获得延伸的山水景致,成为诗情画意的优美景观。</p> <p><b>延青阁远景</b></p> <p><b>课耕草堂</b></p><p> 是胡氏家族子孙当年学练躬耕灌园场所。胡恩燮在世时,重视农耕与园艺,经常聚集本家妇孺于此,亲作示范,或浇灌种植花木,或下田耕种五谷,以此教育并让他们明白:“犂雨锄云皆事业”,“披风抹月总闲情”的道理,并希望其子孙日后能坚持勤劳持家,守住这份家业。</p> <p><b>愚园养生池碑</b></p><p> 碑身高196厘米,宽93厘米,厚21厘米,碑正面刻隶书“愚园养生池”五字,背面刻有胡光国80岁时所撰《愚园养生池记》,内容意在告诫后世子孙,池塘所养之鱼,毋得捕取,不得杀生,要以孝行慈,以善行事,珍惜关爱生命。</p> <p><b>秋水蒹葭馆</b></p><p> 位于愚湖东岸近园门之处,是当年胡氏家人赏荷、读书、临湖欣赏愚湖风光的地方。其馆名也取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泛指芦苇,诗中将此作为水乡秋景的具象,勾勒出苍苍芦荡、茫茫秋水的氛围,衬托了主人公望穿秋水而不得的惆怅、哀婉之情。胡恩燮以“秋水蒹葭”作为馆名,意在渲染愚湖清秋之景,抒发对故友的怀念,寄托内心的忧思。</p> <p><b>提示: </b></p><p>愚园地址:秦淮区集庆路胡家花园1号;</p><p>景区门票:成人票20元、60-69岁老年人半价,7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p><p>公交站点可选择这三处:殷高巷站、集庆门站、仙鹤街站。</p><p>本篇部分文字参考网络景点介绍,感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