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家伙上初中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么小就离开了我们身边,独立的开始八中的生活,到现在为止,一直还是比较担心他无法适应初中的生活。或许担心都是多余的吧,人被逼到一定的程度,总会野蛮的生长。自己洗衣服,起床叠被子,整理内室,安排生活起居,全靠自己,未尝不是好事。</p> <p> 初中生活基本上是封闭式的教育,我们当父母的反而不习惯了,天天在面前晃让人烦心的小家伙,天天坐在书桌前做作业的小家伙,周一到周五基本没了什么联系,偶尔能够借老师的电话,通话一分钟,也只是问我们什么时候来接他,告知我们什么时候放周末假,无法倾诉心中的所思所想。话语间,还是比较想家,想念亲人,给我造成的影响却是,通话一分钟,琢磨一整天。总在想这个小家伙学习顺不顺利?生活习不习惯?有没有挨老师的批评?是不是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矩?很多的问题总在头脑里萦绕,尤其关注的是他在学校吃了什么?因为儿子从小就比较挑食,而且对鸡鸭鱼肉等荤腥不感冒,堪比少林寺和尚的饮食,只吃素不吃荤,最喜欢吃的就是土豆。每天都会看一下他的消费记录,花费的少会担心,花的多,反而会打心眼里高兴,我也知道,这也是所有有孩子在外面求学的家长们的心声。因为孩子在八中,当父母的,所有目光都锁定在那个以前毫不相干的学校里。老师在群里面发的任何信息,都不会漏掉。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吧。我觉得这句诗应该改一下,儿行千里,父母担忧。母亲的感情更加急切一点,而父亲的感情或许会更深沉。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的节奏已经开启,现在是一周见一次,后面就是一月见一次,再后面一年见一次……。</p> <p>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儿子周末基本上都是回家的。反复给我念叨在学校会想家,想爷爷奶奶。这是正常现象,想起我原来上高中也是住校,也会想家,所以很理解儿子现在的感受。他现在处于一个思维比较活跃,思想比较敏感的时期。只能循循善诱的引导,给他讲一些道理。分析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能做到打开他心里的结,不会纠结某些事情,影响他的心情和学习。所以这几个周末我都是陪在他的身边,聊天的时候会比较多。聊到寝室的同学,儿子说寝室每个人都取了外号,他的外号是老实人,我说这个外号还可以啊,习主席不是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么?老实人并没有什么不好,脚踏实地,每一天充实的生活。还聊到寝室的同学,有一些喜欢说脏话,不想在寝室里面住,想要回家住宿,我说回家住根本不现实,而且人是群居的动物,只有去适应环境,接纳别人好的地方,学习别人的优点。每个人都有缺点,要学会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说有些口头上讲脏话的人,实际上性格比较耿直,就像你张二叔一样,所以不能因为别人一个缺点而一棍子打死。聊到一日三餐,我说不要太节约,虽然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可是经常吃一块五的饭菜,还是太寒酸了一点,现在正是长身体,吃得好身体才能长好,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老爸不差你那几顿饭钱。</p> <p> 初中的生活和小学生活完全不一样,要求更严格。时间观念也强调的比较重,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基本上都是固定好。不能随意的更改。以前以为睡觉的时间是固定的,没想到的是八中起床的时间也是固定的,早了晚了都不行,想一想也符合常理,起早了可能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休息,这就是一个集体的观念,这个很重要,不能我行我素,要学会为他人着想。开学前有几天的军训,儿子给我讲有一天军训没有吃早餐,饿着肚子参加了半天的军训,虽然中途肚子饿得咕咕叫,但还是以坚强的意志扛过了艰苦的站军姿,没有像某些同学晕倒在地上,说起来还挺有自豪感,还给我说把军训的事情,写成了5000多字的文字。我倒是没有看到,但是对他的做法表示了肯定,把一些有意义的事记录下来,人生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p> <p> 当父母的比较关心的还是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每每测试成绩出来。总会第一时间去围观。学得好,心里面便会暗自高兴。学不好,心里面便会捏一把汗。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即使他已经长大成人。加油吧,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