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继焦博士莅临我校,为八年级全体学生讲学。初秋九月,云和日缓,张博士踩着翩翩舞步,来到行政楼五楼多媒体会议室,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目光,嘴角也禁不住往上扬了起来。 张继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主任。<div> 1983年起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学习人类学,1987年(21岁)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术和咨询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5年出版第一部学术著作,199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学位。2005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都市人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div> 讲学之旅开始了。张博士以自己的青年求学时期开始至工作后的经历为例,言传身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学者的成长过程。言辞恳切,亲厚温和,如家里的长辈般期待同学们茁壮成长。 张博士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在钻研专业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喜欢撰写文章。他一直不忘在海南海中的恩师,在大二期间,还发表了感恩老师的文章,并在报刊上刊登了。<div> 在这期间,培养了他对学术专研的兴趣,启发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考,一个学者的成长之旅开始了。</div> 大学之后的张博士全身心投入了科研工作中,并利用空余时间考取了博士学位,同时在海南、在国内直至到国外多个地方进行科研考察。三十多个国家、数不清的村庄城镇,一下远、一下近,似乎都留下了张博士研究的脚印;老人、青年、儿童、外国人、中国人、白种人、黑种人似乎都与张博士有过交谈。<div> 他把这些游历与工作考察化作一个一个充满智慧的文字,编排成一本本揭示事物规律的书籍,带着我们看世界的同时启迪我们,让我们为自己的明天思考,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思考。</div> 八年级的同学听得格外认真。有时因为张博士口中所说的幽默段子而忍俊不禁;有时是被那奇闻异事而惊奇不已;有时又陷入深深的思考中。不少同学用笔详细地记录张博士所说的话。<div> “小小的心愿,一个一个地实现。”</div><div> “内心要足够强大。”</div><div> ······</div> 张博士的分享短暂而精彩,到了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纷纷投之以渴望得到解答的目光。<div> 学生一:张博士如何看待自己的版权?您的版税有多少?</div><div> 学生二:您在作为人类学者,在实地调研经历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br></div><div> 学生三:您在讲课中讲了很多在国外求学和做研究的经历,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中学或者大学阶段应该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您怎么看这个问题?<br></div><div>······</div> 活动最后,陈校长、张博士与学生合影留念。 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您的轻声细语如同九月的清风,清爽舒适;您睿智的目光启迪我们思考现状、窥视未来。您“学者养成记”的经历为我们今后的学习与职业规划有了更为清晰的打算。那就让我们一步一脚印,踏实学习、努力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