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北之一》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

悦悦姥姥

<p>  九月中旬,去了一趟青海和甘肃。</p><p> 这里是位于青海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22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作为首批进入“国保”名录的工业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国科技发展现代化历程。</p><p> </p> <p>  就是远处那一片厂房。</p> <p>  大烟筒直指苍穹,孤独而豪迈。</p> <p>  远处是群山。</p> <p>  近处是草原。</p> <p>  废弃的厂房,当年那些科研人员工作的地方。</p> <p>  太荒凉,太艰苦了,超出了想象。</p> <p>  天苍苍,野茫茫。</p><p> 穹庐之下,一群人漫步走来。</p><p> 兴冲冲、乐呵呵、风尘仆仆、谈笑风生。</p><p> 邓稼先、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程开甲、钱三强、郭永怀、于敏、孙家栋、周光召…… ,中国获得“两弹一星元勋”称号的科学家共 23 人,他们身后是千百万科技人员和将军、士兵、老百姓。</p><p> (两弹一星,即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p> <p>  能参加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工作的人员,当然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23位“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全都具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21人从国外留学归来。</p><p> 隐姓埋名, 远离城市、远离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这荒凉的青海高原、在美苏英法四大有核国家共筑技术壁垒的条件下,面对重重艰难险阻……</p><p>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p><p> 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国家的科技、工业和国防现代化铺垫了一块坚实的基石,为我们及后代的安全提供了一份可靠的保障。</p> <p>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核武器于国于民有多么重要,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了。再来看看当年科研人员工作的地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我们在青海看到的遗址不止这一处。</p><p> </p> <p>  这是一个废弃的石油小镇,远远地看看。</p> <p>  汽车行驶着,我忽然看到小镇近旁有一处墓地!整齐的几排坟墓,墓前有石碑。</p><p> 很遗憾,没来得及拍照。</p> <p>  那几排坟墓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p><p> 逝者是谁?来自哪里?为什么长眠大漠、相伴黄沙?</p><p> </p> <p>  我们的答案一定大致相同吧?</p> <p>  这里真应该开辟为一个旅游景点,让大家了解、铭记、学习这些为国家献身的人们。</p><p> 为了历史、为了当代、也为了未来。</p> <p>  高原戈壁,苍凉壮美,独特的自然景观是青海宝贵的旅游资源。但更为宝贵的是无名英雄们在这里奉献的经历和业绩,这是国家和民族应该代代相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p><p> </p> <p>  无数奉献于西北的英雄,正如高原夜幕之上闪烁的繁星,璀璨、震撼、浩然正气贯长空!</p> <p>  壮哉,国之魂!</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