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裁缝母亲

平易近人

<p>  年过八旬的母亲,曾经是我们那一带小有名气的裁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母亲只上过小学二年级,二十几岁时在县里的缝纫社学过裁缝。记得母亲量衣服用罗马数字记尺寸,而且是量完后一次性记下身长、腰围、袖长、肩宽等。因为有裁缝技术,大队就买了一台蜜蜂牌缝纫机放在我家主要为村里人服务。那时候大都是手工缝制衣服,我家住着五六口人的两间房子,是大队免费的“裁缝铺”,家里铺着油单的土炕就是母亲的工作台。</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做衣服的线都是一圈圈的白线,做深色衣服需要用煮蓝煮黑颜料把线染上颜色,要手工一根根缠在一坨坨的线坨上。没有锁边机,为了不脱茬衣服缝头里外做两遍,那时男的上衣都是四个口袋的中山服,做好后还要用火里烧热的烙铁把衣服熨烫平整,做一件衣服费时费工又费力。</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做一件上衣7毛钱,裤子5毛钱。大队给记工分,不收现金,采取记账式。母亲一年纳的工分,基本够一家人的口粮款。自从母亲做开裁缝营生,我家不再是“短款户”了。分粮食的时候也不用再看人脸色了。母亲用她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温暖的小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小时候每到年近腊月,是我家最忙的日子,不是忙着准备过年的吃喝穿戴,而是忙着给快过年才能挤出钱扯上布的乡里乡亲们裁剪缝制衣服。炕南头一堆堆的布料,通过母亲白天黑夜的辛苦劳作,最迟都要在过年的那一天,做成漂亮的新衣服,穿在十里八村姑娘媳妇孩子们的身上。</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由于长期从事裁缝工作,母亲落下了颈椎病,经常头疼脑晕胳膊麻,县医院CT检查,结果是颈椎错位。医生说很严重,建议好好休息,需要戴固定脖子的颈椎套。儿女们都劝母亲别再碰缝纫机了,可母亲从没因为身体不好间断过她热爱的裁缝。</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直到如今,母亲的卧室里还放着一台缝纫机,依然有偶尔使用缝纫机的老人手,上门找母亲排除使用中出现的小故障,母亲也还在缝纫机上把不如意的衣服修改的舒舒适适,空闲时用废旧布料拼接门帘围裙抱枕坐垫……缝纫机一直是她爱不释手的宝物。</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母亲多少年对“裁缝”工作一丝不苟专注敬业,这种默默无闻的“裁缝精神”,就是当下宝贵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敬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