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中秋节

画先生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儿时的中秋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刘宇昭</p> <p>家乡坐落在素有周文化发祥之地,青铜器之乡美誉的京当, 美丽富饶的小村庄,养育了祖祖辈辈勤劳善良的人们,也养育了我,使我在这里度过了快乐难忘的童年。</p><p>春天,这里山清水秀,百花争鸣。有一望无际的碧绿的麦田,春风吹过,麦浪翻滚,就象那茫无边际的大海似的。还有山坡一片 一片的黄灿灿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杏花,如一片片彩霞点缀,村前,碧绿于田野间。</p><p>冬天,雪花飘落,田野村落,村庄一片银妆素裹,玉树琼枝,景致美丽而壮观。小路上滑冰,门前堆雪人,打雪仗,天真烂漫的童年充满着无忧无虑的快乐。</p> <p>但,令我最难忘,推动我提笔去写的还是家乡的中秋。</p><p>家乡的中秋节,正是玉米即将收割,瓜果成熟,秋高气爽的季节,天高远而湛蓝,云洁白而飘渺,空气清新而凉爽。这季节最多而又历时最久的水果,要数柿子了(也许它不能称做水果?)柿子是一种耐寒且极易生长的果树,不论是山腰,塄坎,路边还是 沟里,都有它婀娜多姿的身影。它的树皮不美,布满了黑而粗的鳞甲状的树纹,象鳞甲却更象沟壑。树身却随地势而生,各有各的姿态,有点象黄山松般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柿子的品种也很多,有浆罐罐,火晶,甜柿等。浆罐罐圆中带尖,软柿子的顶部有一小块黑斑。火晶小而圆,吃起来特别的凉爽甘甜。甜柿呈南瓜形状,本身就是甜的,吃起来脆而爽口。</p> <p>中秋前后,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软柿子成熟,这是其它水果所没有的现象。硬柿子呈黄色,软柿子火红色,使得村庄田野好象挂着无数的红的黄的灯笼。软柿子熟透了会掉下地摔得稀烂的,这就给孩子们多加了一项工作:摘软柿子。这是孩子们最开心最乐意做的事情了。上学之余,随时可以约上三两个伙伴,提上笼笼坡上摘柿子。当然是自己先爬在树上吃得小肚滚圆了再往篮里盛了。调皮的伙伴,还趁机打起了柿子仗,多数被树枝树叶挡落了,少数就打在头上脸上,立刻变成了大花脸,这时候进攻者得意地笑了,失败者也笑得脸上开了一朵花。软柿子是不能往身上扔的,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因为沾到衣服上,很难洗掉。</p> <p>中秋节这天,婆说天会下雨的,这是因为嫦娥想家了。天和地都笼罩在一片朦朦的雨雾之中。到了晚上,天气就会晴朗,奶奶说,因为嫦娥要看人们拜月亮了,你看月亮里有人呢,那就是嫦娥。我听了感到非常的神秘,望着蔚蓝高远的夜空,那一盘皎洁的明月,果然是隐隐约约地有着桂树和嫦娥的影子。这时候月光如洗,照着一片轻纱笼罩下的田地,树林,村庄,隐隐约约可以听到有孩童们说起那段子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点点头…”更增添了一种庄严肃穆的神秘感觉。</p> <p>晚上大约八九点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献月亮【即祭月】,在自家的院里摆上小案,放着月饼,苹果,枣儿,核桃,香蕉等祭品,开始拜月上香。奶奶点燃蜡烛和香火,双手握着香火,毕恭毕敬地捧在胸前三鞠躬,然后把香火插入香炉之中。拜月之后,就算是嫦娥食用过了,然后人们才能吃月饼,孩子们分到月饼,马上雀跃奔跑着汇聚一起,互相比较观看,不一样的馅,就你分点给我,我分点给你,交换食用。儿时月饼的馅,多数是红糖,好点的是核桃仁加花生冰糖,但吃得很香很幸福。</p><p>时过境迁, 可无论生活条件和环境是如何的优越,那扎根于内心深处儿时浓浓的过节时的乡村情结时时让我心瓣生香。</p>

软柿子

柿子

嫦娥

儿时

月亮

月饼

中秋节

村庄

一片

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