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溪古村,追沐宋儒遗风 (记鼓山书会第6期阅读活动)

红红

<p>2020年9月24日中午十一点,鼓山书会15位书友,驱车前往石溪古村,开启鼓山书会的第6期阅读活动。</p> <p>本次阅读活动策划:徐红素;带领人:张明君、吴一龙、万军、黄娓;车辆:杨凯腾、苏亚辉、王宇婷、王梦瑶;与会人:徐红素、张明君、吴一龙、万军、黄娓、孔金莲、王梦瑶、王宇婷、杨凯腾、魏成、陈英纳、苏亚辉、张亚芳、章丽倩、牟莎莎、吴文平老师。</p> <p>活动第一环节:城南中学读书交流</p><p><br></p> <p>城南中学所在地就在石溪古村。学校座落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学校虽不大,校舍也半旧,但在群山围抱中,质朴和清新。</p> <p>城南中学基本建筑为:三幢教学楼、一标准塑胶大操场、一食堂。很整洁干净、有序。特别是每幢教学楼命名很有文化底蕴:启智、维良……</p> <p>不知何故,这地面发了青?却又别有一番味道。</p> <p>校园任何角落都不见一张纸屑。可见张校治校有方,孩子们保洁工作好。</p><p>午间时,见孩子们十分认真地打扫着卫生,擦拭着桌面、桌档、开关盒。</p> <p>正上体育课的同学乒乓打得正起劲!</p> <p>学校很善于利用石溪本土文化资源化育学生。千年古村的石溪历史人文典故,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如图宋四相来石溪和义塾集贤讲道的故事。</p> <p>楼梯转角处的小书吧一一集贤讲道吧👍</p> <p>城南中学书香氛围浓厚👍👏👏</p> <p>城南中学会议室里的学习交流</p> <p>书友们拾级至城南中学会议室,开启本次活动的笫一项议程:</p><p>鼓山书会向因工作调动至城南中学的张明君老师送达全体书友的馨香祝福:祝福张老师好书相伴、墨香儒雅永存!</p> <p>接着书友张明君校长向大家介绍了城南中学办学历史、现阶段师资、校舍、硬件情况等。张校长特别强调了一点:石溪村民是十分支持学校办学,只要学校有求,他们都会热心解决!这跟石溪村历来好儒重学分不开。石溪原为石氏家族演溪居住而命名。两宋之时,越州石城石氏显赫江左,石文渥、石待旦、石亚之等几代人,均兴办义塾,筵请名师、开课授学。石溪义塾、鼓山书院,均是石氏义举。也培养出了众多人才。有76人登科,所谓"一门三状元″、"同朝十学士,六部五尚书",赫赫有名。使得新昌儒风鼎盛。👍石氏后人中也不乏铁骨铮铮的官员:石公弼、石公揆,弹劾蔡京、秦桧。王阳明曾撰联盛赞"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p><p>张校长表示现今的城南中学,将深挖乡贤文化,弘扬石溪重教重学的传统,育化城南学子。</p> <p>书友认真聆听张校长的介绍</p> <p>书友们热烈互动讨论👏</p> <p>在第一站城南中学的合影</p> <p>依依不舍地离开城南中学,前往石溪古村探寻"四相访石溪"的传说。</p> <p>活动笫二环节:石溪古村探寻四相亭。</p> <p>这就是著名的"四相亭"</p> <p>四相潭</p><p>碑记载:据县志载石待旦办学,聘请陈(程)明道来石溪讲学,文彦博、杜衍、吕公著、韩绛先后来此求学,并先后均拜相。后人纪念他们在潭中沐浴,故称四相潭。</p> <p>当日中午本人分享书会现场活动照于朋友圈。本县文史专家唐樟荣老师见之,指出碑记中的二处错误。并找出石氏后裔石一民先生对"四相访石溪"的考证文章,又拍照传我学习。唐老师还撰写小文,发表在"雨窗读书"的公号上,特别有心。(感兴趣者可读https://mp.weixin.qq.com/s/ilra6wkIqwpV-7rRKgFqIQ)</p> <p>唐樟荣老师的指正碑中错误</p> <p>书友们参观四相亭</p> <p>四相亭中的对联</p> <p>离开四相亭,前往活动第三站:石溪义塾(石氏大宗祠)</p> <p>活动第三环节:参观石溪义塾</p> <p>书友们参观石氏大宗祠,仔细阅读大宗祠里的说明介绍。一起回忆两宋间,石氏一族在越州的影响力,以及对两宋朝廷政治、理学传播的贡献。</p> <p>宋咸平二年(999),石待旦与父石文渥在县城南十里石溪村,创建石溪义塾。义塾分“白云青嶂”“石城半隐”“集贤讲道”上中下三区,并建有万卷书堂以供藏书。宋代,从石溪义塾走出来的学生,考中状元、进士者众。成化《新昌县志》中就有“一门三状元”之说:“宋宣和三年(1121),武举第一名,石公略;绍兴二年(1132),特奏第一,石公辙;嘉定四年(1211),特奏第一,石继喻。出于一门,真盛事也。”</p><p>石待旦之子石亚之又于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创办鼓山书院,使之成为当时新昌的求学圣地。石大宗祠内的一副对联,也印证着两宋时期新昌石氏的光辉业绩:“义塾宏开,造就七十二奇英,陶镕四宰相,德望浙中第一;儒林丕振,继起五百六进士,中兴三状元,科甲天下无双。"</p><p>  </p><p><br></p> <p>名人</p><p><br></p><p>  石待旦(985-1042),字季平,号石城,登第前于县南创石溪义塾,亲自掌教,各方士子,就学者众,且多学有所成。宋天禧三年(1019)登进士第,任大理评事,旋弃仕归里,隐居石溪山水之间,仍以办学为职志,延请各方学者讲学,县内学风大盛。后其事迹闻于朝廷,相传特赐“待之景公问宗孝正奕祖”十字作为其子孙辈分命名序列。时范仲淹知越州,亦甚尊重礼遇之,称石城先生而不名。后受聘任稽山书院山长,四方受其业者不可胜计。以子显贵赠开府仪同三司刑部尚书,卒后祀于学宫。</p><p><br></p><p><br></p><p><br></p><p>  石塾(1128-1182),字子重,号克斋。幼端庄警悟,博览群书。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授桂阳主薄,迁同安丞,免租赈饥,民德其惠政。绍兴十九年,改知武进县,后调尤溪县。时学校久废,塾延其友古田林用中掌教事,旦夕论道,诸生感悟,它郡士子,亦裹粮来学,至不能容。乾道九年(1173),拓地扩建校舍,置学田数百亩,购书万卷。朱熹撰《重修尤溪庙学记》,并为题“明伦堂”匾。晚年讲学于西郊鼓山,跟随学习的学生很多。</p><p><br></p><p><br></p><p><br></p><p>  石公弼(1065-1115),石公揆(1084-1138),石溪人,两人是从兄弟,出身在仕宦世家,又有忠烈孝义的传统。石公弼,字国佐,元祐六年(1091)进士,历任卫州司法参军、广德知县、监察御史、中侍御史,以弹劾权奸蔡京闻名于世。石公揆政和元年中进士,时秦侩拜相,极受宠幸,力主和谈,冤杀岳飞,天下人不平。石公揆以御史身份接连上奏,弹劾秦侩,连上十章,致遭秦侩打击,被逮捕入狱,长期关押,身得重病才出狱,不久就去世了。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为新昌石大宗祠撰联,称赞兄弟俩是“兄劾蔡京,弟弹秦桧,塞天浩气镇中州”。</p> <p>午后一点,鉴于许多老师下午有课,所以紧凑结束本次活动。本次走进千年石溪古村的读书活动,让书友们深感石溪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深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感动于千年前石氏办学义举!也深感教书育人责任之重大!</p> <p>最后书友们在石溪义塾前合影</p> <p>秀美的石溪</p> <p>半山腰为原石溪义塾之所在。</p> <p>文字整理:徐红素</p>

石溪

义塾

书友

石氏

城南

古村

中学

石待旦

山书会

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