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月中秋临近,又到了鲜虾上市的季节。水产市场,超市之内,生活好了的人们,趁着鲜货涌入、价格便宜的时机,大包小箱地争相购买。</p> <p class="ql-block"> 每当这个时候,就想起父母亲说过的以前集市上卖对虾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对虾,学名中国明对虾又称东方对虾,旧称中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p><p class="ql-block"> 对虾冠以“中国”,是因为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中国,且传统的产卵场在我国渤海和黄海北部,由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渤海湾对虾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卵经过数次变态成为仔虾,仔虾约18天经过数十次蜕皮后,变成幼虾,于6-7月份在河口附近摄食成长。5个月后,即可长成12厘米以上的成虾,9月份开始 向渤海中部及黄海北部洄游,形成秋季渔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称之为“对虾”,并不是因为它们一雌一雄成对地相伴在一起而得名的,而是来自人们生活中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海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多种美味佳肴的优良食材。</p><p class="ql-block"> 非养殖的海捕中国对虾一般在30克-50克,规格越大越稀少;用此虾做的“油焖大虾”乃经典名吃,壳薄虾肉香酥绵软,回味绵延。</p> <p class="ql-block"> 北京海淀外火器营民间有一道招待客人的名菜,它是用鲜虾、鸡肉,辅以20余种配料精心制成的,俗称叫“红焖对虾”。这道菜还有个更雅致的名字叫“红娘自配”。这是一道据说来自颐和园的清宫宫廷菜肴。清宫中凡遇到有宫女入宫、出宫,均用此菜,并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直到传遍民间,成为一道满族家庭菜肴中的传统名菜。据说也是“对虾”名称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西太后当政那时候,侍候西太后的宫女三年一换,够三年了,放出皇宫,自个儿去嫁人,再换一些进宫。西太后有个随身的宫女,机灵麻利,会看西太后的眼色行事儿。西太后觉得这个宫女地道,挺喜欢。她只图自个儿方便如意,还管别人遭受罪苦?三年到期了,不放这个宫女走,留下又侍候她三年,还不放走。这时候,姑娘已二十出头了,再不嫁人可要成老姑娘了!可是干着急也没有招儿。这个宫女有个叔叔,是个厨师,手艺很高,在宫里专门给西太后做菜,他为侄女的事也很着急。可是,西太后是金口玉言,说怎的就是怎的,谁敢在西太后面前提这个事儿!怎么办,想了多少日子,才想出个办法。这天,厨师给西太后做了个小菜,是两个大虾。这两个大虾可不是如今烀熟卖的那样,做得色好看,味儿香。做好了,把两个大虾头对腚腚对头地用虾枪插到一块,装在盘子里,端给西太后。西太后一看,红彤彤的两个大虾插在一起,挺好看,就问厨师:“这个菜叫什么名?”厨师立即说:“红娘自配!”西太后是个好琢磨事的人,“红娘自配”这里必有什么原由。</p><p class="ql-block"> 琢磨了半天,明白了。她知道厨师是那个宫女的叔叔,这“红娘自配”是厨师借着菜名为他的侄女说情,叫我放她出去“自配”。西太后一时高兴,好吧,送个人情,也显得我西太后通情达理。随即就把那个宫女叫来说:“你出宫去‘自配’吧!”这个宫女才出了皇宫。</p><p class="ql-block"> 宫女自由了,和婶婶的外甥结了婚。这件事传到了外火器旗营房,蓝靛厂南门街上的商贩们就把大虾一对一对的卖,给其取名为“对虾”。“红娘自配”也被称为“红焖对虾”。</p> <p class="ql-block"> 传说毕竟是传说,很多传说故事是依附于社会生活之上的演绎,存在很大的虚构性,而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同样,这个关于“对虾”名称由来传说的真实性,也有待于进一步考察。但有关“对虾”名称来历的另一说法,确实有着真实的生活背景。</p><p class="ql-block"> 以前,受运输条件限制,海捕鲜虾无法端到内地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那时候的鲜虾下船,没有冷冻设施,牛拉马驮,速度也慢,人们只好把鲜虾蒸煮熟了,然后再运到内地的集市上去卖。在油脂缺乏的年代,普通人家对于这些无脂肪的海虾,不像对猪羊肉那样渴求,因此,食用量不大,虽然价格便宜,多数人也只买几个尝尝鲜,老百姓很少成斤买。卖家为了方便,就把月牙形的熟大虾,两两相对,用虾针扎在一起,论对卖。于是,民间就有了“对虾”的称呼!</p> <p> </p> <p> 1959年我国成功地培育出第一批人工虾苗;通过研究,基本弄清了对虾从产卵孵化到虾苗发育中所需的主要条件,总结出对虾人工育苗中所需要掌握的“种、水、饵、管”四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对虾各幼体阶段所需饵料的基本种类等技术难点,为以后我国对虾人工大量育苗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p><p> 由于以往我国的对虾养殖,基本上是依靠从大海中捕捞自然苗,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兴起,仅靠捕捞自然苗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之需,而且有损于天然资源。</p><p> 及时解决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才能发展我国对虾养殖事业。我国科技工作者冲破难关,闯出一条工厂化育苗的新途径。于,1981年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获得成功。</p><p> 该项成果随后在全国沿海各省市全面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工育苗量最高的国家之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并使之很快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使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78年的450吨猛增至1991年的22万多吨。据不完全统计,仅1982-1992年,全国养殖对虾的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该项成果的获得,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不仅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移植、增殖放流事业的发展。该项成果使我国一跃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最高的世界第一养虾大国!</p> <p> 随着生产、运输条件的提高,市场上,餐桌上,活蹦乱跳的的鲜虾,代替了熟对虾。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没有了“对虾”的称谓,只称其为“鲜虾”“海虾”“大虾”。</p><p> 语言文化来自社会生活。当一种社会生活实体消失了以后,而她的影子留在了语言文化中。后人通过对前人流传下来的语言记忆的解读,能透过这些语言信息,窥探前人的生活;了解过去的生活,也能帮助后人解读前人的语言密码,达到对历史传统文化深透理解的目的!</p><p> 从“对虾”,到“鲜虾”,一个名称的改变,透视着生活的提高,时代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