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引领 学共体中践行学共体

阿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9月25日,秋风轻拂,野草正绿,秋色正美,如诗如画的天山实验小学举行了以“语文学共体入门课例研究”为主题的片区教研活动。市教育局基教科刘学民科长、语文专家丛智芳、韩中凌老师、旗教育局韩明珠副局长、基教股师资股屈娅娟股长、教研室焦文军主任、片区教研负责人高英杰、田颖老师和实验小学督学邓世伟老师及片区的双胜小学、巴彦包特小学、巴彦诺尔第二小学语文教师、实验小学语数教师应邀参加了活动。</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这次活动是片区教研自疫情以来首次以学共体课例研究为主题的专家参与指导、局领导莅临鼓劲的集中线下活动。一上午的活动紧张密集、高效有序。</b></p> <p> <b>小组备课,经历过程</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8:00,丛智芳老师主持了本环节,首先宣布了本次活动的参与方式和目的:让大家经历完整的课例研究历程;接着提出三个备课要求:1.本课的教学价值所在;2.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难点;3.设计一个挑战性问题。这几个问题引领老师走进文本深度备课,也是学共体课堂备课的核心和关键。四人一组的教师备课迅速展开。丛老师、韩老师躬身践行,亲自到小组参与备课,现场指导。与会的所有领导也参与到各小组和大家一起备课,整个会场只听到轻轻交流的声音,国学馆沉浸在静谧温馨的文化气息中。非常有幸,丛老师来到了我们小组,大家在充分自读文本的基础上完成了三个题目,在挑战性问题的交流中,丛老师认真地听着大家的发言,大家各持己见却都犹豫不决,虽然丛老师告诉大家问题的设计要考虑能不能引发学生顺应自己的思维迎接新的认知,能不能引领学生探究的深入和审辩及高阶的思考,但大家还是没有更好的设计,丛老师引导大家:“这篇散文是明显的一事一理,事是什么时间,理是什么时间。”进一步又说:“不同的时间理解的一样吗,能不能打开学生的思维。”大家茅塞顿开,立即设计好了挑战性问题:小时候的巴迪和长大后的巴迪对待这同一件事有什么不同的理解?15分钟后的交流在丛老师轻轻的话语中开始,以学共体的样态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阐述本组备课结论,果然,不一样的挑战性问题设计显示着大家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全体成员感受到了思维的不同,但哪个问题是更适合打开学生思维的引擎,大家不得而知,带着对学生学习的期待,丛老师让大家带着自己的备课走进课例观察。</b></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课例观察,感悟学情</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9:15,由臧冰冰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例观察开始,所有老师按丛老师要求坐在学生小组之中: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走近学生,感知学生的学习困难;走近学生,见证学生强大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从“观教”走向“察学”。这样的课堂观察顺应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把研究视角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不仅是研究方法的进步,更是教育哲学的更新。佐藤学说:“未来的学校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倾听、一起学习。</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课堂伊始的学习并不顺利,臧老师在丛老师的指导下临时修改了预设的挑战性问题,并没有来得及充分考虑学情,没充分考虑问题的呈现方式,挑战性问题是这样设计的,思考:小时候的巴迪和长大后的巴迪对待这同一件事有什么不同的理解?请仔细阅读文本,从爸爸、妈妈及我的具体表现中圈画批注。我观察的一名学生匆匆在文本中划出了五个句子,然后批注“巴迪认为母亲很喜欢他的诗,父亲却讨厌他的诗。”浅尝辄止,没有继续学习,他认为已经完成任务了。巡回指导中臧老师也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入学习,于是她提醒学生:“认真读文本,看看爸爸妈妈怎么评论他的诗的。”“从爸爸妈妈有哪些表现中找到依据。”提醒后学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静静地批注,悄悄地交流,学习在发生,合作在进行。臧老师不打扰学生讨论,不评价好坏,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发言,在学生迷思处一句柔软的点拨,在学生求助时恰到好处的回应。整节课学习如小溪,平平静静;思维如大海,浪涌翻滚。小到一个字,大到一段或者全文,都被学生读懂、挖掘出来,每一个发言都让观课者激动不已,孩子们的思考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孩子们的学习力超越了老师,一个挑战性问题引领着学生真实、深度地学习,观课者看到文本的内容、情感、写法等预设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副产品,在学生的思考中轻松地实现了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经验对话。</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课后研讨,自我反思</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0:30,观课后立即进入课后交流反思环节,观课者在主持人韩中凌老师的要求下自由结组或回到开始的备课组开始描述自己的观察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这个环节是学共体教研的精髓,一方面要把观察到的学情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另一方面要由观察到的学情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小组合作学习,韩老师让课例研究的方式与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致,即大家在组内充分交流然后推选代表交流。大家在畅所欲言中再现、还原了学生的学习场景、分析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分析了挑战性问题的设计,大家发现,臧老师的设计有些难,进一步讨论中大家发现这个问题的前后两句分开设计成两个问题,前一个作为基础性问题,后一个作为挑战性问题会更好。一场走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教学问题的交流就在此起彼伏的交响乐中渐渐明朗,观学习过程、观学习方法、观迷思之处,观表情动作,观学生语言,观精彩生成......课例观察的方法在交流中明确,课例反思的作用在交流中彰显,大家备课时设计的挑战性问题是否合适在观课后不言自明,丛老师和韩老师借机对“反思”的精彩指导如拨云见日:知识的传授不是语文课的本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中提升认知才是语文课的要务。这次课例研究让大家重新审视了自己以往的备课、以往的课堂;对学共体课堂也不再是迷雾重重。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次活动让大家踌躇满志。</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答疑解惑,再铸信心</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1:30,意犹未尽中结束了课例反思,大家重聚国学馆。一上午的课例研究为学共体打出了样板,学生的精彩让大家重拾了信心,刘学民科长和丛智芳、韩中凌两位专家的答疑解惑给大家指明了方向。美好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12:00,专家解惑答疑还在进行中,每一个疑惑,专家都给予了深度回应。韩局长即兴作了总结发言,提出了四点要求:1.要尊重、民主、平等的交流和对话,由原来的备课式教学转变为享受教育;2.既然认同了就要走下去,从合作开始,站起来,走好每一步;3.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己;4.要敢于尝试,勇于挑战,要规划好过程和目标,过程做实、做好,目标完成。</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正如刘学民科长所言,学共体有核心没有边界。我们认为,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生态呼唤学共体课堂;教师成长的路上,学共教研是成长的捷径。“教育达道,协同研究,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涵盖课堂学习、教师学研、家校协作的成长共同体是我们的规划愿景,是我们的行动纲领,更是我们基于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忠诚选择。”这是天山实验小学学习共同体的领航誓言,也是片区教研再续航程的方向引领!</b></p>

学生

老师

课例

备课

学习

大家

挑战性

课堂

反思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