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一回,终于可以堂而皇之上路啦!</h3><h3>就在昨天的8月24号(以发生时间为记),我们爱知県的“紧急事态宣言”宣告结束,套在人们头上的“自肃”紧箍咒,总算松动。</h3><h3>今年的新冠病毒肆虐横行,虽然日本人靠着严格的自我约束力,严防死守,把感染范围控制在了世界最低之一。但经济毕竟遭受重创,几乎一蹶不振。于是,政府出台了“Go to”活动,以实际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外出旅游,以期推动经济复苏。本来就脚头子野喜欢出游的我们按耐不住,策划了这次的北陸之行。</h3><h3>照片是途中第一个休息点,</h3> <p>第一天1,金泽 兼六园</p><p>我们长期住在风和雨顺的名古屋,夏日既少台风之害,冬天亦无天寒地冻之忧。记得听从金泽过来的留学生抱怨过,金泽那个鬼地方,一到冬天不是雨就是雪,没个好日子!从此对金泽带上几分畏惧。</p><p>不光是我们外国人。在交通发达新干线遍布全国各地的日本,通往金泽的北陸新干线直到2015年才正式通车,也算是个异例了。</p><p>新干线开通那一阵,金泽车站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电视、媒体天天报道,大有如雷贯耳之势。</p><p>其实,这个名为“鼓門”的车站,早在十年前的2005年就建好了。“鼓門”采用日本传统民艺“能乐”中“鼓”(非大鼓之鼓)的主调,支撑屋顶部分以和式建筑中常有的组建搭造的工艺结构,是体现了金泽“传统与创新”特色的一大杰作,被评为世界最美车站之一。就这样看,正面门的那部分,像不像个鼓?可是,因为交通流量不大游客少,之前的鼓门默默无闻,“养在深闺无人识”。新干线开通前,对车站又有创新:在原有的鼓门上,增建了一个大半圆形玻璃屋顶,“お持て成しドーム”(迎宾大屋顶),在多雨多雪的金泽为远方来客撑起一把大伞。天生丽质的鼓门平添一段温情,把日本人喜欢坏了。哪怕是不坐新干线自驾游来金泽的游客,都要特地去车站转一转。</p> <h3>鼓門脚下</h3> <h3>这就是那迎宾大屋顶。</h3><h3>阳光,透过玻璃洒向人间......</h3> <h3>车站百货店里,陈列着当地的手工艺-铸金工艺品。</h3><h3>价格嘛呵呵,拨大了可以看见。</h3> <h3>店内一段壁</h3> <h3>兼六園</h3><h3>兼六園和岡山的“後楽園”、水户的“偕楽園”并称日本三大名园,自然是赫赫有名。可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说实话自己还真的说不出个子午寅卯。惭愧😰</h3><h3>查了一下方才知道,原来,这是日本江户时代本地“加賀藩”从第五代到第十三代藩主共九代人,历时180年,从无到有一点点打造经营。其中几经灾祸几度变迁,终于形成现在的规模。第十二代藩主前田齐广(斉廣)于1822年在这里完成了豪华隐居地“竹泽府邸”后,取中国宋代诗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赞其兼备“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六胜之语,命名为“兼六園”。</h3><h3>明白了之后,惭愧不禁变本加厉:一愧自己竟然不知道这一日本名园取名自中国典籍;二愧中文系出身的自己对李格非一无所知;三愧日本人推崇有加的《洛阳名园记》更是茫茫然。这书,都读到哪里去了?</h3><h3>同时,自己的无知被撕开一条隙缝……</h3> <h3>兼六園占地面积极大,东南西北一共七个门。我们走出停车场,最近的是西边的“小立野口”。</h3><h3>绕过聘婷有致却此时无花的“花見橋”,迎面,好大一棵...松!</h3><h3>这就是兼六園最有名的松树之一:“根上松”。顾名思义,我以为就是长在根上的松树(也对啊呵呵)。其实,这是第十三代藩主齐泰用特殊方法栽种而成。先在堆得高高的土包上栽上幼松,然后假以时日,待树长大把土慢慢刨去后,好像底部大小粗细不一四十多个树根齐心合力把松树推上去一样,十分可观!</h3> <h3>魄力满满的松根!</h3> <h3>根上松对面,是一个“日本武尊之像”。</h3><h3>远远望去,那武尊好像相貌平平,远没有木村拓哉演的“武士的一分”英武帅气啊(失敬失敬🙏🙏)。</h3><h3>原来,明治时代有一场“西南大战”,自然是死者无数。战争结束三年后,为了祭祀那些来自各地却永难返回乡土的将士们而建的。三年得祭,逝者可以瞑目兮🙏</h3> <h3>对武尊脚下的小桥,情有所钟。</h3> <h3>横也松竖也松,松下无童子,采药师未归😛🍃</h3> <h3>十一块“赤户室石”,摆成大雁列队飞翔的形状。</h3><h3><br></h3><h3>看到有几个人一直蹲着,不知在干什么。走过去问问,才知道他们在细心地拔去青苔上的杂草,那是需要极大耐心的活儿。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需精心打理啊……</h3> <h3>兼六園又一奇松-唐崎松</h3><h3>还是那位爱松的藩主齐泰,特地从琵琶湖的唐崎带回树种,在这霞池边栽种成功。</h3><h3>现在,像一个静卧水面的绿色小恐龙。每年11月初,要在松树上方撑起三角形“雪吊”,防止大雪压坏青松,成为宣告冬季来临的一道风景线。</h3> <h3>一块牌,千年谜</h3><h3>进园来,怎么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文盲?</h3><h3>眼前两个字,虽然勉勉强强能读作hui1zhen1,却硬是不认识啊!说明牌下方的中文说是“琴”,可凭什么呢?好吧,先装进口袋带回去。</h3><h3>为了行文,直翻到《大漢和辭典》才把它捉到!原来,徽軫是指调节琴弦的“转手”(轴?)。这么冷僻的词,谁会用啊?!辞典说,就是那写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的唐代卢纶,在《奘公院闻琴诗》里,有“悮以音声祈远公,请将徽轸付秋风”的句子。秋风里的琴声,不要太萧瑟太幽深啦!</h3><h3>可是,这样的词,鲁迅郁达夫们的世代会用,到我们,早已死得透透了。😢😢</h3><h3><br></h3> <h3>“徽軫燈籠與虹橋”</h3><h3>右边的石灯笼(日本特有的石制装饰物),如两根琴弦支撑起的琴柱而得名。</h3><h3>“琴柱”前的虹桥,其状似琴,也叫“琴桥”。</h3><h3>園中最大的霞池畔,静静伫立着的琴柱、琴桥。秋风起时,能将琴弦轻轻拨动吗?</h3><h3><br></h3><h3>(友人中自有学问高深知识渊博者。乞勿见笑😜)</h3> <h3>远处的唐崎松,与徽軫灯笼隔水相望。</h3><h3>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h3> <h3>蓮池門</h3><h3>蓮池亭,第5代藩主前田綱紀始建于1676年,是园中历史最悠久之所在。可惜百年后的1759年,一场金泽大火将亭园大部分烧毁,如今只剩下这蓮池遗迹。</h3> <h3>瓢池</h3><h3>据说这是在被烧毁的蓮池旧址上重建、现存最老的水池。水池形状细长,中间凹进一点,像个葫芦(切开即瓢😅)。小小一个池,水没有霞池的清澈,自然态之外几分颓残。其实这自然态里隐藏了许多妙机,粗心大意匆匆而过的人是无法发现品尝的。</h3> <h3>很喜欢看日本人穿着夏季和服-“浴衣”在庭园里行走,平添几分“和”风。</h3><h3>无意中拍下的这一张,右边“瓢池”,左边“夕颜亭”......</h3> <p>“夕颜亭”—一个须浓墨重彩叙述之处</p><p>名字:夕颜,其实就是葫芦,或曰葫芦花。现在已很少使用了,《源氏物语》里一位悲情女子名“夕颜”,清纯淡丽美若葫芦花的少女跟源氏有了一段欢情之后突然怪死,因而这名词多少染上点悲戚之味……。夕颜亭是个茶室,因内面墙壁上嵌有葫芦形的镂空雕而得名(现在一般游客看不见)。</p><p>来历:前面提到过1759的大火烧毁了5代藩主綱紀的开山作“蓮池庭”。15年后,綱紀之孙、11代藩主治脩(綱紀之子吉德有十个儿子,其中五个当了藩主。治脩是十男(老十),生性文弱本与藩主无缘,从小被送到寺庙抚养。据说外出途中所缀日记,竟篇篇美文!后来阴错阳差几个兄长相继去世,只好让治脩还俗成为吉德儿子中最后一位藩主)励精图治,不仅于1774年重建庭园,其中两处—“夕颜亭”、“翠瀑”—保存至今;而且最早在兼六園附近开设藩校“明倫堂”(相当于文科大学前身)和“經武館”(士官校前身),请来的“學頭”(校长)是当时名声赫赫的一流大漢学家新井白蛾。这,至少是日本现代文明教育的先声之一吧?一个宝玉式的公子哥儿,竟然如此大有作为!</p><p><br></p><p><br></p><p><br></p> <p>“夕颜亭”内“伯牙断琴手水钵”</p><p>令我呆立良久。</p><p>伯牙,中国春秋时代有名琴师,高山流水,得遇知音钟子期。子期死,伯牙从此断琴绝弦。这是中国小学生都知道的故事。</p><p>可是,山高水远,沧海茫茫。这跟日本有哪怕半毛钱关系吗?</p><p>还是藩主。还是那最早造園的五代藩主綱紀。他从京都特地请来金工名匠後藤程乘,打制了这个“伯牙断琴手水钵”(也称程乘水钵)。手水钵,即洗手水钵。此石制水钵高45公分,直径85公分,上方是“伯牙断琴”浮雕。金泽大火,水钵安然无恙。治脩建成“夕颜亭”后,把爷爷的宝贝,恭恭敬敬放置于茶庭外面的大屋檐下,与茶亭偕然成趣。</p><p>弄清来历,我依然迷惑。在浩若瀚海的漢文典籍中,那位日本藩主,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伯牙断琴的典故?难道,“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的怅惘,和断然决绝的勇气,如此令日本人欣赏叹羡吗?</p> <p>稍微拉远些,下面的石台亦可见。</p><p>看到日本人有评论说,钵圆台方,钵黑台白,虽简朴,竟是种说不出的绝妙搭配!(真想找到这一位和他握握手)</p><p><br></p> <h3>夕颜亭的外围用绳子挡住,无法走近细观。这是我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的。</h3><h3>(如果有下次,一定不忘带根超长自拍神杆呵呵😄)</h3> <h3>这是夕颜亭正面。</h3><h3>当初,藩主和家臣们走进这“葫芦亭”,左边“瓢池”景色尽在眼中。一边静静品着香茗,忽然忆起了断琴的伯牙。遂明白,世上最美的音乐已经永远与他们无缘了。远处,翠瀑传来水滴石板叮当之声(这也是心裁独到的设计),聊以补慰空寂……</h3><h3><br></h3><h3>就在夕颜亭一拐角,有个“三芳庵”(照片右角)。芥川龙之介喜欢此園情调,曾经邀好友室生犀星同来三芳庵的别庄住过。虽然当时的建筑已经不在,文学的遗香,飘散在你喜欢的哪棵树哪根草上......</h3> <h3>霞池眺望</h3> <h3>登上“荣螺山”,猛回头,美丽依然</h3> <h3>这种味道</h3> <h3>曲径通幽</h3> <h3>多姿的松树后面,是......</h3> <h3>“時雨亭”</h3><h3>命名者,大约是知道杜甫的“好雨知时节”的吧?</h3> <h3>里面如此敞亮!</h3> <h3>进去,讨碗茶吃</h3> <h3>“頂戴”了</h3> <h3>醉卧園中君莫笑</h3> <h3>像船不?“舟之御亭”也</h3> <h3>大摇大摆,走着谁呢?</h3> <h3>许多话,不说也罢。许多景,妙处须得心领......</h3> <h3>“花見橋”上不见花</h3><h3><br></h3><h3>一个兼六園,我们边行边访,边发呆边感叹,足足转悠三个小时。</h3> <h3>停车场旁边,一个大“護国神社”。</h3><h3>父子像。是为永远回不来的父亲建的吧……</h3> <h3>居然还用这个词!!😡</h3> <h3>2,千里浜</h3><h3>原打算第二天玩能登半岛时先去千里浜。谁想到离开金泽赴宾馆🏨途中,突然路边牌子显示出“千里浜”三个大字。近在眼前,岂有不去之理?</h3><h3>岛国日本,四面是海,海滨也无甚稀奇。唯独这千里浜,沙粒特别细。一粒一粒的沙子吸足了海水,十分润泽,不会因风扬起。因此,形成日本唯一一条可以在海边自由行车驰骋的大道。</h3><h3>全长八公里的海滩大道,一边是湛蓝的日本海,轮下是平坦细润的沙滩。打开车窗任海风涌进,脚踩油门听沙粒低语。这感觉不要太好啦。</h3> <h3>弯弯曲曲的沙上车辙,记录着行车人心中的欢快</h3> <h3>这位,也得意下😄😜</h3> <h3>小卡、大奔,一起撩开蹄子撒回野</h3> <h3>沙地大道上,有人精心做了这么个沙雕。“欢迎来到UFO之地羽咋”!</h3><h3>那心❤️,旁边半跪的小熊,煞是可爱。</h3><h3>我看到两个女孩在拍照。上去搭讪,知道是韩国人。好像也是自驾过来的。“喜欢这儿吗?”“太喜欢啦!”为她们拍了合影,女孩们高高兴兴离开了。</h3> <h3>路上,看到这个形状怪异的塔。走近瞧瞧,明明是一个个漢字,楞不明白啥意思?😲😢</h3> <h3>残阳余晖将尽之前,我们总算赶到了宾馆🏨“能登皇家酒店”</h3><h3>办完入住手续,我急急地问人家:哪儿可以看到夕阳?一指点,开车只要五分钟。<br></h3> <h3>啊,赶上啦!</h3><h3>屏住呼吸,不作声。这样的美,并不是随处可见的......</h3><h3>海边,一个年轻人在遛狗。“是本地人吗?”“是的。”“天天能在这样的夕阳下遛狗,不要太幸福啦?!”“是的是的!这个季节的夕阳,特别美……”</h3> <h3>这是张广角片(横着看)。虽然手艺不咋地,却日、月同在哦!当然,还有 人。</h3> <h3>第二天,睡个懒觉,再泡过温泉。餐厅里,已经客人寥寥了。</h3> <h3>可以坐电梯到顶层。上面居然有个小小的教堂。</h3> <h3>宾馆门前有棵树,旁边牌牌上写着:天皇陛下御宿泊纪念树。天皇好像确实来这里住过。</h3><h3>透露第一个“情报”:这皇家饭店价格并不贵。两个人,两餐饭,原价18900日元。享受Go to活动优惠,只要12313。便宜得不过意啦呵呵🤗</h3><h3>明、后还有两天,且待下回分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