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你好,欢迎来到「益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正面管教》,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4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一期我们重新了解了不良行为,发现了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学习了怎样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其实,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和父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老师是孩子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领路人。下面我们一起探讨老师和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有效地运用鼓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01</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生活中,有些孩子已经快十岁了还不会扫地,也不懂得收拾玩具,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问了他们的妈妈,回答基本都是,“想要孩子做点事太难,越扫越脏,还不如自己来”,“收拾了还是一样乱,还不如我自己动手”等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些父母只会嫌弃孩子不懂做事、不懂得解决问题,却从来没有好好教导孩子怎么去做。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决问题的主旨是什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解决问题的主旨是:<b>问题是什么以及解决办法是什么?</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足的机会实践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解决问题有四个原则,作者简称为“3R1H”原则,分别是:相关(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帮助(Helpful)。</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老师和父母直接包揽,这样孩子会更懂得如何运用四个原则去解决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例如,一次班会上,老师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有两名同学因为没听见上课铃声而迟到了,应该怎么办?</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孩子们罗列的清单是这样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条:让他俩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条:让他俩放学后留下,他们上课迟到了几分钟就留几分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条:扣除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们迟到了几分钟就扣几分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四条:取消他俩明天的课间休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五条:向他们吼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个清单看起来是在解决问题,可实质上却是在惩罚,它关注的是过去,目的是让两个同学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时候老师提醒,我们要用四个原则来解决问题,措施要合理有帮助,不要用惩罚来让他们付出代价。老师继续让孩子们想办法,帮助迟到的同学准时回教室。</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孩子们列出了另一份清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条:大家可以一起大喊:“打铃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条:迟到的同学可以在靠近电铃的地方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条:迟到的同学可以注意一下别人什么时候回教室。</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四条:把电铃调得更响一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五条:迟到的学生可以选一个好朋友,提醒他们该回教室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两个清单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会发现,前者是用来伤人的,关注于过去,后者是用来帮人的,关注于未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实,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生,也不能替孩子过这一生,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给孩子机会,让他去解决问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正面管教的重点就在于,<b>要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和帮助孩子上,教会孩子积极的暂停、要学会启发性发问,有效地鼓励孩子。</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02</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积极暂停</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你的爱人或者同事把你逼得走投无路,并且说,“我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你去冷静一下”,想想你会是什么感觉呢?是不是觉得受到侮辱,或者没有得到尊重?可能你心里还会不服气地争辩,“你以为你是谁,这样对我说话。”</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种大人都觉得不尊重、不凑效的方法,却被用在了孩子身上。当孩子把事情搞砸以后,父母会用大人的权威去要求孩子暂停自己的情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们没有考虑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孩子是怎么想的,以及孩子会对自己、别人和将来该怎么办做出何种决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积极的暂停则完全不同,它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孩子感觉更糟。</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冷静。因为当我们觉得烦躁的时候,会受情绪的支配,很可能想要逃避或者伤害。只有冷静下来,才能理性地思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冷静期”有多重要。积极的暂停不是逃避,而是为了准备好情绪,再去解决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了能够好好地利用积极暂停,我们需要遵守<b>4个指导原则。</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一个原则,花时间训练。</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开始积极暂停之前,要和孩子先谈谈暂停的好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孩子使用积极暂停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则,比如你可以把一本喜欢的书放在暂停区,有需要时就到暂停区待几分钟,这样会让你的心情好一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二个原则,让孩子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和孩子们一起做头脑风暴,提出一些在积极暂停时能帮助孩子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玩玩具、听音乐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定要告诉孩子,暂停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让心情愉快起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父母和老师可以用“会不会好一些”的问法,因为给孩子选择是对孩子极大的尊重。例如,你觉得现在怎样才能对你有帮助?是到暂停区域还是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者班级会议)上来讨论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三个原则,事先和孩子一起商量好一个计划。</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到暂停区去冷静一下,但调查发现其实父母更需要积极暂停,<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哪怕仅仅是几次深呼吸。当孩子拒绝暂停时,父母要给孩子做出示范,表明“暂停”并不是什么坏事。</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跟孩子商量好一个计划,那就是当孩子需要冷静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例如,只要父母摆摆手,孩子就知道那是积极暂停的信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四个原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父母在孩子心情变好以后,要开始和孩子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孩子更愿意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如果大人忘记了理解和尊重孩子,那么父母要记得做出道歉和弥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03</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启发式提问</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般来说,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如果我们直接给孩子想好解决方案,然后命令孩子必须遵守,那他们会不情愿,甚至是出现叛逆心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跟孩子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是要运用启发式的问题来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下面我们列举几个经典的启发式提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你当时想完成什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5、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6、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要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能在你和孩子中的任何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进行提问,而且一定要发自内心提这些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04</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有效地鼓励</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尽管很多家长知道鼓励的重要性,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正确的鼓励方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我们要怎么去鼓励我们的孩子呢?要注意些什么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一, 着眼于优点而非缺点。</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你的孩子可能85%是优点,而15%是缺点,但大多数人最关注的是什么呢?有调查显示,大部分家长都是关注孩子的缺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你用85%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那15%的缺点时,孩子的缺点就会无限放大,而积极的方面很快就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会得到什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实,当你用85%的时间和精力来认可孩子并鼓励孩子,那15%的缺点很快就会消失,而积极的方面就会增长到100%,因为这是你看到的全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你关注积极的方面时,你就会鼓励你的孩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二,做出弥补。</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孩子做了一些不负责任或者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时,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弥补他人,想办法让他人感觉好起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它教会孩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孩子们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会让自己感觉很好。他们也因此知道,自己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三,避开社会压力。</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时候,三姑六婆、左邻右舍在场,又需要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会觉得很有压力。有些家长迫于这种压力,往往是先贬低自己的孩子,当面惩罚孩子来维护自己的面子。殊不知,这样不仅没教好孩子,还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变得叛逆或懦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所以,为人父母,要教育孩子的话,最好是离开“观众”,或者是礼貌地请身边的人走开。这样就尊重了孩子,给孩子留了面子,问题也就更容易解决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第四,安排特别时光。</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父母最能激励孩子的事情之一,就是定期按计划陪伴孩子享受特别时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管多忙,一定要定期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们的爱和重视。当孩子开始期待特别时光的时候,他们会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也就不会“无理取闹”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这段特别的时光里,你全心全意地陪伴你的孩子,不看手机,不听电话,开开心心地和孩子在一起。一起做一件开心的事情,聊一些开心的话题。只有得到重视,感觉到爱,孩子才更有勇气面对问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今天的解读中,我们了解到,当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做包办父母,而是让孩子积极暂停,在双方冷静下来以后,启发式地问问题,找出解决方案,接着鼓励孩子去做。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更容易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并且习得人生技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开家庭会议和班会,那如何开家庭会议和班会才会更有效呢?开家庭会议和班会有什么技巧吗?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解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