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4日,今天是广东省邓少美工作室成员第三期跟岗培训的第五天,今天有四名成员将进行四个读后续写课型的研讨汇报课。 首先,工作室成员林淑咏老师为我们展示一堂新颖的读后续写课,她充满激情的授课风格一直都是我们同伴学习的楷模。 林淑咏老师采用阅读圈方式,将文本分析与阅读呈现。一共五个角色character analyst,setting investigator,conflict finder, theme discoverer,plot wizards。学生通过具体的角色任务顺畅地得出了篇章结构。 文本分析再一步挖掘,从read for information到read for language,从what,how,why 三个层面对写作文本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学生从具体任务去感受语言的运用。 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对文本的分析讨论中。 林淑咏老师指出,情感态度的表达从coherence与imagery两个层面去考虑问题 并从中体会再输出。整节课对文本内容信息、结构和语言进行了真实感受,并且搭好了支架后就进行了实际写作。思路清晰并层次分明。 第二节课是工作室学员李晓燕老师对读后续写的微技能的训练——关注动词精确使用。李老师通过创设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对表请进行描述,将写作任务具体分解,先让学生关注动词的形象描述。图片语境和文本语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后产出读后写作。从学生产出来看,是相当出彩的一节课。 第三节课是工作室成员李永祥老师的读后续写课,文本内容是关于语言的细致描写,李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动词与副词搭配的形象描述(smiled brightly, nodded eagerly等),让学生能关注丰富的语言表达,从而加深对丰富语言的理解。 第四节课是工作室成员邱玉老师的读后续写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记叙文角色、情节(开始、过程、高潮和结果)、人物特征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预测故事的ending。<br> 在四位成员的汇报课后,我们感受到读后续写的不同教学设计,不同的理念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从动词的写作到框架写作,再到具体动词的描述优化的设计,新颖有趣,让我们受益匪浅。教无定法,处处放光彩!<br><br> <div> </div> 浓情九月,岁月芬芳。9月24日下午,广东省邓少美工作室有幸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黄丽燕教授来到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给全市高中英语教师做了一场有关新教材培训的讲座——《高中英语课堂评估的设计与实施》。 惠州市英语教研员邓少美老师向听讲座的老师们介绍黄丽燕教授,黄教授在自己的研究方向——语言测试、二语习得和教师教育等方面取得了硕果累累的成绩,她在专业领域上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令在座老师们颇感震撼。 黄丽燕教授首先向全体听讲座的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您常常需要做什么决策?您的决策依据是什么?”经过现场几位老师的随机提问后,黄教授引导大家得出一个结论:“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思考,不能仅凭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去进行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 黄教授的这次的讲座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二、课堂评估的定义与实施方法。三、教、学、评一体化。四、新教材课堂评估案例分析。 黄教授的讲座注重与现场老师的互动,把理论与实际结合,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带动了现场氛围,气氛很活跃。提问环节中,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地去回答问题。老师们上课的状态很好,大家都在认真仔细地边听边做笔记。 黄教授说道:“新教材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学习,运用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黄教授指出课堂评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验,包括选择性反应与建构性反应:Selective response(选择题;匹配题)<br>Constructive response(问答题,建构性的题目,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表现性评价:交流技能;精神运动技能;体育运动;概念的习得;情感技能。<br>Discussion 就是一种表现性评价。评价学生的合作技能。<br>问答:师生及生生间的问答。<br>观察: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行为,如情感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等。<br>档案袋评价:过程性学习证据。 黄教授指出:“老师在课后不断思考,就是一种学的行为,没有评是看不到效果的。老师的关注点要放在评上面。”<br>黄教授还风趣地跟学员们打个比喻:“你有没有问过家人你做的菜好不好吃?”“有没有因为学生的反映,调整教学计划?”“Interaction, feedback是很重要的,不能简单地说:“Good. Very good”,这就是一种反馈素养。黄教授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老师问: "Where did you go yesterday?",而学生回答:“I go to the library yesterday.”那么老师应该如何作出反应?随后,黄教授随机提问几位老师,她提出了RECAST这个概念,就是刻意读重,或者重复地讲, 有了repetition,提供反馈,诊断学生问题才会有进步。 黄教授深入浅出地向老师们说明“教学评一体化活动”的设计要领,即用问答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以时间为顺序来进行问答。她强调,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使用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义疑问句的提问。<br>1)与“记忆”相关的问题<br>2)与“理解”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br>3)与“应用”相关的问题:“What would happen if...”“How could you clarify...?” “How could you use...?”<br>4)与“分析”相关的问题<br>“What do you think...?Can you compare...? Contrast...? What can you infer...?”<br>5)与“评价”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br>“What are the pros of...?Cons...?Why is...of value? How would you feel if...?”<br>6)与“创造”相关的问题:<br>“What is an alternative...? How can you imagine...?”“What could you design to...?”<br> 黄教授特别指出Peer assessment(同伴评价)的重要性,规定学生回答问题至少说三句话。 黄教授给老师们播放华师外文学院学生们所作的微课视频,指出档案袋做过程性的收集,对高考成绩有推进作用,可以加强自我监控能力。<br><b>课堂教学现状:</b><br>【Make predictions】<br>T: Look at the title. Can you predict what the text is about?<br>S: It’s about the athletes who were masters in their sports.<br>T: Good.<br><b>教:</b>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通过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br><b>学:</b>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br><b>评:</b>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多种评价活动,以此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测教与学的效果。 黄教授说道,“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一定要确定教学与评价目标,而老师们要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思考教学目标,以“学生能做...”的形式表达。<br> 黄教授强调,<b>看优质课的标准就是学生表现出来,是否有语言的产出。考虑学生能做什么,语言上的体验,一堂课要教什么。</b>比如,在教学设计要加上“任务要求”,更多地时候去采纳Peer assessment (同伴评价)。<b>尽量不要每次都用高考写作评价标准要求学生,而是用这种checklist作为评价标准:</b><br>Check your letter:<br>1.Do you use some examples to convince Li Hua?<br>2.Do you have the transitional words or sentence between the examples and Li Hua’s case?<br>3.If you were Li Hua, would you be encouraged by the letter? 黄教授用她的亲身经历以及调查研究,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好课是怎样“磨”出来的,如何进行更好地评价来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反拨作用。讲座过程中黄教授与老师们的积极互动,针对性的问题引发了老师们的深入思考,这对于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有着很深的意义和启发。<br> 黄教授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实际有用的讲座内容,加之黄教授亲和有力的个人风采,给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短短两个多小时,大家收获颇丰,意犹未尽。这场讲座圆满结束,期待与黄教授再一次的相遇!<div><br></div><div><b>最后附上我们工作室与黄教授的美照:</b><br></div> <b>记录员:邱少君 陈景霞</b><div><b>2020年9月24日</b></div>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