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心理,以心换心—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脂砚斋

<p><br></p><p>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等文件精神,为更好地运用优质培训资源,进一步引领广大干部教师转变观念,促进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质量内涵发展,迁安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 “迁安教育大讲堂”培训活动。</p><p>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有幸聆听了杨敏毅老师的讲座《洞察心理 以心换心》。杨老师以风趣的语言和心理学案例,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班主任老师,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教育学生的重要帮助。</p> <p><br></p><p>  杨敏毅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家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心理学会会员,被聘为市学生、教师心理热线咨询员、《中学生心理》杂志的特约心理辅导教师。担任"全国健康杯第四届中小学心理优秀成果评选"特约评委和多家心理刊物专栏作者。</p><p> 1998年开发创建的"心灵家园"网站,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学生心理网站,进入互联网,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网上自主心理辅导模式"深受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学生的普遍认可。</p> <p>  首先,杨老师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洞察心理和心理洞察力,并告诉我们,具备心理洞察力是为了更好的关爱学生和引导学生。</p> <p>接下来,杨老师讲述了学生心理疏导的四个步骤。</p> <p> 然后,杨老师讲述了今日重点关注的内容,并重点讲述了作为老师应该怎样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p><p> 杨老师讲到,我们要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明确学生的家庭影响。</p> <p><br></p><p>  讲座中,令在场老师们最感兴趣的则是沙盘作品,每每耳闻却不如杨教授的一一分析。看似简单的作品中则隐藏着大玄机,一件件作品的背后正是作者心理的投射,每个问题都值得被重视,每件作品都值得被分析。我们成人产生的焦虑是不可控的,有很多外因和内因,学生亦是如此。</p><p><br></p><p><br></p><p><br></p><p><br></p><p>  杨老师通过几个沙盘游戏的案例让我们明白了:洞察心理,是对学生个体表现的犀利观察,对学生行为动机的透彻分析,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快速判断。而以心换心,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找原因与尊重个性;要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童年经历与成长环境;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包容不足与等待完善。</p><p><br></p> <p><br></p><p>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班主任,我们占有一定的优势年龄。我们理应用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包容他们的不足,静待他们的完善。</p><p> 每一朵在花园里的花儿都需要被灌溉,被精心呵护,我们是呵护他们的培育者,用不同的方式重视它们,静等花开,终有一天花儿们定会绽放出最灿烂的人生姿态。</p><p><br></p>

心理

学生

老师

换心

洞察

以心

我们

看待

培训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