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新教材,有效开展科学教学的研究,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质量,9月23日至24日,城西区小学科学“好课堂”复赛研讨活动在昆仑路小学举行。 西宁市教科院小学科学教研员俞丽萍老师、城西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库凤玲老师、黄河路小学校长李胜利老师、城西区科学中心组成员刘睿老师和全区13位科学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本次复赛以实验课型为主,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设计了各种开放的、自主的、探究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在充满好奇、思辨的课堂中尽情展示,发现科学的秘密。 程晓明老师在《混合与分离》一课中,用科学的语言介绍了滤纸的作用,当学生做完实验,很容易表达出这种实验方法就是过滤。 新课标指出,实验室要注重事实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听了苏家玉老师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她把每一组学生观察数据都记录在了黑板上,让学生观察两组数据,一目了然的看出来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力,同时引出了对比实验法。<br>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把实验器材选择恰当了,这堂课也就成功一半儿了,我们看到每位老师在选择实验器材室都下足了功夫。<div>马慧老师用带有颜色的塑料小球浮在水面上,清晰的表示了无色的水面,通过小球的上升与下降,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空气是否真正的占据了空间。</div> 蔚海鹏老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人体器官APP”,以及用吸管,塑料袋模拟食道和胃,一堂无法用眼睛看到的课程就这样直观的生成了。<br> 马海军老师的《空气能占据空间》一课,用剪短带盖的塑料瓶代替打孔的塑料杯,在水中能很清晰的看到当水占据空气的空间的时候。水把空气“赶”出去的现象。 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寻求证据的能力。邢新明老师的《食物在口腔中变化》这节课,邢老师打破固有的教学思路,使用到“文献研究法”、“实验观察法”、“结构—功能对应观察法”,让学生学会用证据论证观点,并且合理表达论证,<br> 一起来看看老师和孩子们精彩的课堂吧! 任老师告诉孩子们溶解食盐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单的写法也是有讲究的哦! 哇!原来嘴里的牙齿是这样的呀 举满小手的课堂 身体里的器官自己摆一摆... 老师的板书也需要你的帮忙 金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手影游戏 我也想试试! 认真的观察 瓶子里的气球还可以吹大点吗? 智慧的小脑袋! 王老师带领大家找找声音的产生 感受声音的震动 肖老师的课真有趣,上课还需摆poss! 大战僵尸游戏开始! 第二关需要团队的力量 马老师说:来来来!让你的小手帮助我们区分声音的大小 实验器材制作要严谨 第7小组棒棒哒! 听课的老师也想参与我们小组的探究 陈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滑轮的世界! 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呢? 科学课永远是最活跃的课堂! 汪老师的科学课不忘渗透爱国教育 火箭是如何升空的呢? 发现了科学的秘密好高兴! 此次活动,参会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专家的专业点评中,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科学课的教学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相信我区的小学科学老师们在专家引领下,在亲身实践中,能对新教材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快速成长。<br> 最终,昆仑路小学马海军、古城台小学邢新明、贾小庄小学苏家玉、昆仑路小学程晓明、五四小学肖丽娜、文汇小学蔚海鹏六位老师进入决赛。期待他们更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