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竹山县柳林乡白河村戚家山位于公祖烟叶站以北,龙背湾水电站库区中心地带,是竹山县最偏远的一个烟叶种植片区,种植烤烟已有20年之久。</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被水库阻隔,海拔1160米的戚家山</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2014年因龙背湾水电站建成,农户外迁,大量土地闲置荒芜,近年来,由于外迁的农户缺少经济来源。期初给我最深的印象只是听说,一部分人纷纷返乡“重操旧业”种植烤烟,在这片被水库阻隔,海拔1160米的荒山上,烟农从1户发展到11户,烟叶面积达350余亩,开展了艰难的“二次创业”。</div> 为深入了解戚家山烟区生产生活情况,9月23日,十堰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王洪斌一行在柳林乡乘船10公里、步行8公里抵达戚家山烤烟片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局长(左一)一行乘船10公里、步行8公里到达戚家山烤烟片区</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 </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艰苦条件充满着希望</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王洪斌局长抵达戚家山后,看到烟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自力更生坚守产业阵地的精神给予肯定。</div> 映入眼帘的是简易的土建烤房、一座座用茅草、庄稼秸秆、竹竿搭建的窝棚,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根本不相信眼前的一切,心中不由得一阵酸楚,这是初见戚家山的第一印象。<div><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产生活条件简陋</h5> 他们生活条件之艰苦,外面大太阳棚内小太阳;外面大风棚内小风;外面大雨棚内小雨;大风大雨情况下随时可能面临危险发生,干烟保管更是无处安放。这里没有电灯照明,用的是煤油灯、蜡烛,有经济条件的用发电机、电频。睡的床铺、坐的板凳都是用木头简易搭建制作的,睡不好,坐不稳。交通通信之艰难,“交通全部靠走、通信基本靠吼”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没有公路,烟农日常出行全靠步行,除了购买必须的生活物资,一般不会轻易下山,所有机械化设施设备在这里根本没有“用武之地”,可想而知孩子们上学到校、放学回家是多么艰难,烟用物资调运、烟叶运输交售更是回到最原始的方式——肩挑背驮。在这里,手机电话无一格信号,有事联系必须得有副好嗓子或者腿脚麻利——一靠呼喊、二靠跑路,可以想到原先的写信、传真、发电报时代。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木筏+煤油灯+坑洼不平的小路</h5> 烟田劳作之艰辛,每家每户只有2个劳动力,户均种植烤烟30亩,聘请不到外来工人,关键时节抢墒覆膜、揭膜培土、采收装炕、下杆分级打捆更是不分昼夜,经常晚上头顶矿灯连夜劳作。 他们起的早、睡的晚、吃的差、干得苦,为得就是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种战天斗地、不畏艰难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国烟扶贫解后顾之忧</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19年5月,国家烟草专卖局下派竹山县副县长王玲了解情况后,便亲自登上戚家山身临其山中查看烟农的交通条件、居住环境、烟叶种植困难后。决心给予戚家山国烟扶贫的动力,修复戚家山乡村到户公路保证货物运送;修建活动板房保证烟农生活住行;架起三相电保证烟叶烘烤和生活用电。</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县长(右图右二)实地调研</h5>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同时竹山县烟叶分公司与柳林乡协调一条“大轮渡”保障烟农出行和货物运输。争取2020年密集式烤房计划,在戚家山构建9座气流下降式和3座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保障烟叶烘烤,提升烟叶质量,促进烟农以质增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通过一年多的国烟扶贫大力扶持、各级领导的关怀、各个部门的鼎力相助,现在前往戚家山过堵河不再是小竹筏,而是能渡车辆的“大轮渡”;上山的路不再蜿蜒险阻,而是烟叶种植的“大通道”;居住环境不再是窝棚,而是烟农口中的“大洋房”;夜间照明不再是煤油灯,而是100瓦的“大灯泡”;烘烤烟叶不再是土建烤房,而是密集式“大烤房”。着实改变了烟农居住环境、大大提高烟农居住安全性、有效解决烟农们的后顾之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局长一行查看烟农生产生活情况</h5>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此时此刻,烟农们更加坚定种植烟叶“信心”,他们这种种植烤烟的决心、信心源自于烟叶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指数”,国烟扶贫给予他们的“大力扶持”,烟草行业传递出的“真情服务”。</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最美山上酝酿大财富</b></font></h1>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吸入眼球的不仅是烟农红棕色但不失刚毅的脸庞,还有烟田整齐列队欢迎我们的烟株“仪仗队”;感受到的不仅是烟农长满老茧却又坚强有力的手,还有即将到来的“大丰收”;听到的不仅是他们的欢声笑语,还有每家每户每年的“小梦想”。11座“大烤房”互相比拼,看谁用的电多、用的燃料多,烤的烟叶质量好;11座“大洋房”挺拔在戚家山顶,一座座挺拔威武的身躯各自展示姿态,即将互相比武,看谁酝酿出更多“钞票”。此时心中没有最初那样的酸楚,而是暗自越发喜悦,眼前整齐堆放着金黄色的烟叶占住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烟叶的香味从烤房、烟垛扑面而来,坐在板墩上露出来的胳膊更是与烟叶亲身接触,感受它们的热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铁杆烟农“喇叭儿”看到王局长一行后高兴地说:“我是第一个返乡种植烤烟,至今有6年之久,每年带来的收入逐步增多,今年更是大丰收,40亩烤烟已经成功烘烤了10炕6000公斤,预计保守产值17万元,纯利润13.5万元。这样估计还当不了戚家山第一,还有比我收入还要高的,比如周代志每年烟叶都是高质量、高收入,他的媳妇我们叫她‘百万富婆’。”说完更加喜出望外,还不由自主的把其他10户烟农的基本情况一一介绍。通过了解戚家山11户烟农年总产量在4.5万公斤以上,年收入高达130多万元。<br></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局长与群众座谈交流,详细了解烟叶收购准备、烟农增收及烟叶产业发展等工作推进情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实地查看烟叶分级、保管、预检情况</h5> 临行时,烟农们内心诸多不舍,更多的是期望与牵挂,百米开外,烟农们还站在远处挥手,久久不离去,无不感动。 返程后王局长强调:到戚家山,深刻感受烟农的艰辛!我们烟草人一定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付出真心、拿出标准、落实到位! 责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有力的措施,为提升烟叶质量、维护烟农利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