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工程兵建筑第51师里的故事

凌鸿昌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工程兵,一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破障设防,筑城爆破的专业工程部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诞生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在历次战斗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专业技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的工程兵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推功革命航船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彼岸。新中国成立后,工程兵部队的工作重点又转移到恢复重建的历史使命,排雷除爆,修路架桥,修筑防御国防工程。工程兵将士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在祖国一穷二白的版图上,描绘出了重重的一笔,大山深处,戈壁沙漠,城市农村,渔村海岛都遍布踪迹,五彩缤纷,春花秋实。随着历史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强军的需求,建筑部队完成了历史使命,野战工程兵以新的面目熔入了强国强军的历史大潮,续写新时代的工程兵故事……</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图是当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政治部大院的毛泽东主席塑像,也是最早的保存时间最长的塑像之一。历史如梭,潮起潮落,一代又一代工程兵战友,总想多留恋一下这个红色地方,因为她是我们工程兵核心的存在,又是我们工程兵部队的统帅部。</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建筑部队鼎盛时期是1965年。1960年至1962年,中央军委根据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组建工程兵建筑部队,并批准组建工程兵4个建筑师,1个工程技术总队,批准北京武汉等9个军区各建一个工程兵建筑团。1961年6月20日,总参谋部授予工程兵建筑部队番号及部队代号,以原工程兵直属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统领在京的国防首脑工程建筑任务;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官厅的陆军195师组建工程兵建筑第52师,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山西长治的守备三师组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3师,以从祖国大西北两弹一星基地撤至河南洛阳的特种工程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4师师部,马上返回祖国大西北,统领两弹一星建筑部队指挥协调工作。1964年至1965年中央军委批准工程兵建筑部队增加到33万人。到1965年底,工程兵建筑部队己经发展到4个建筑师,3个支队,19个工区,1个工程技术总队,114个团,共计49万人,工程保障有很大的提高。1967年至1975年,工程兵根据国家建设任务的变化,逐步精简建筑部队。一是分流到其他军兵种,继续担负更重要的的国防工程建设,另一部改编为基建工程兵,还有直接改编为工兵团,舟桥团,伪装团,给水团编入各集团军之列,更多地建筑部队消失在祖国几次大裁军之中。</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