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十年代军营中有“三大怪”</b></p><p>七十年代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是个战争氛围浓厚、物资又相对匮乏的年代,兵多军费少,但钱少乐趣多,这军营“三大怪”就是大兵们无聊时调侃出来的,也是当兵的人生活之中的有趣之处、无奈之举。这些“镜头”现在年轻人无法见到,可能也无法理解,却是那个年代军营的生活缩影和时代印记。为什么专说七十年代?一来是那个年代本人都在军营中;二来七十年代是65式军装唯一完整贯穿的年代,“三大怪”中的两怪都与65式有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一怪:帽子洗了吹圆晒</b></p> <p>要说起解放帽每个老兵都是有情结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当年多么令人骄傲和自豪的形象。我军统一戴解放帽,可以追溯到解放战争时期,这也是“解放帽”名称的由来,据说最早的解放帽是由东北野战军的军工厂生产的。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统一着50式军装,官兵都戴大檐帽;1955年实行军衔制,换发55式军装,军官戴大檐帽,士兵戴船形帽;三年后又换发去苏化的58式军装,再启用解放帽;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全军换发65式军装,全部取消大檐帽、无檐水兵帽,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海军军装改为灰色);1974年女军人换戴无檐软帽,海军干部换上白下蓝海军装(冬装全蓝)、戴大檐帽,海军战士恢复国际性的无檐水兵帽和水兵服;到1985年换发85式军装,官兵又恢复戴大檐帽(女战士仍戴无檐软帽)。解放帽前后历经近40年,才在我军制式服装中退出历史舞台。</p> <p>细说起解放帽来,有不少故事。全军官兵1950年换装大檐帽后不久,部队就普遍反映戴大檐帽行军作战中穿雨衣或戴钢盔很不方便,而且成本比解放帽也高三倍。1951年2月军委决定:陆军干部、战士的大檐帽改为轻便、实用的解放帽,大檐帽留作观礼用,海空军仍戴大檐帽。55式军装是全盘苏联化,船形帽是被吐槽最多的,戏称“牛逼帽”,士兵们都不愿意戴;军官戴的大檐帽在西藏平叛作战中太过显眼,成为康巴叛匪神枪手的目标。因此,58式军装士兵和军官(海军除外)又重新启用解放帽,但仍保留了军官的55式大檐帽在观礼场合穿戴。65式军装多少有些极左色彩,大檐帽、水兵服、军衔领肩章被当成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抛弃,海军官兵也戴了9年解放帽。解放帽最辉煌是在“文革”时期,也是红卫兵的“标配”。</p> <p>言归正传,我们那时候军营宿舍前面都有一长溜晾晒衣物的水泥桩和铁丝,一到周日早上,到处可见铁丝上挂有洗后吹成气球状的解放帽。为什么要把帽子吹成气球状?很简单,主要是为了干得快,再就是帽子干了有形不打褶子。因为新兵只发一顶单帽,老兵帽子虽多可也舍不得都戴,新帽子要留着复员回家再戴或者送给家里人,也是尽着一顶帽子戴。这就出现了矛盾,当兵的或训练或施工出汗多,帽子很容易脏,部队平时要求着装整齐,这洗帽子就只能在周日洗(那时没有双休日),可周日放假想要外出又必须戴军帽(也没有上街着便服一说)。于是,不知从何时起有大兵脑洞大开,洗完帽子就鼓足腮帮子往里面吹气,胀得大大圆圆的帽子水分已不多了,再让阳光一晒、小风一吹干得非常快,晚上或早上洗的话还不耽误上午出门。这种帽子吹气速干法在军营中就一代一代传下来,有效解决了军人外出着装与清洁卫生的矛盾,可谓土法上马,两不耽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怪:裤子肥得像麻袋</b></p> <p>在那个买布凭布票的年代,老百姓自己做裤子一般不会做得肥肥大大的。可部队官兵不像现在还有作训服、常服、礼服之分,是一套军服不管干啥全天候地穿,由于军装布料的弹性差,为了战士们做摸爬滚打等战术动作时裤子不至于碍事,军工厂只好将军裤制作得肥大一些,穿在身上确实像两条咣咣当当的大麻袋。</p> <p>那时的军服用料全是棉布,夏服是平纹布,冬服是厚一点的斜纹布。因为夏服穿着时间比冬装要长,平纹布质地又较薄不太耐磨,裤子的膝盖和臀部经常会磨出破洞,只好在裤子上面打补丁。这种补丁裤子很多老兵都穿过,但一般周日上街不会穿的,实在是有损兵哥哥的形象。就是打补丁的补丁布也并不好找,好在那时发新军装时要求交旧领新,旧军装不是全部上交,连队可留少量在“上士”(给养员)手里,专门当全连的补丁布用,但不一定随时都有。我们部队1973年开始换装“的确良”质地的夏服,这“的确良”实际就是涤纶,穿惯了棉布军装的官兵都是第一次穿,感觉真好,既挺括又结实,基本不会被磨破,这有碍瞻观的打补丁军装才逐渐退出了军营。</p> <p>一直以来这肥军裤看顺眼了也不觉得什么,可到七十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了,社会上开始流行喇叭裤、鸡腿裤,这肥大的军裤在一些人眼里就显得不合潮流了。部队里有个别爱美的女兵就偷偷把裤子改瘦,穿在身上果然比原来好看,让男兵们看得又羡慕又眼热,个别胆大的男兵也学着改裤子。为此,部队大会小会真没少说,严令禁止私改军服,谁改就批谁,可挨批归挨批,改瘦的军裤也改不回去了,仍有人是照穿不误。不过实践证明,穿着瘦腿裤训练是很难做翻越障碍等高抬腿动作的,战时可是要小命的,肥裤子的设计是有科学合理性的,就是平时穿肥裤子也较为舒坦,实用与养眼还是前者更重要,这股华而不实的改裤之风逐渐就失去市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怪:被子不分里和外</b></p> <p>军用被子和一般老百姓的被子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分被里与被面,里外都是一样的绿军布,再是没有条件使用活动被套,就是摁着一床光被子盖。那时军营卫生条件差,连队一周只能洗一次大澡堂,小伙子们活动量大油灰多,被子自然也脏得快,尤其是被子盖头的一面逐渐会变得黝黑锃亮。被子脏得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部队那时经常搞野营拉练、施工生产什么的,扛着背包到处跑,人累了不管是哪就把背包扔地上当凳子坐,乘大卡车也是如此。</p> <p>可这拆洗被子加缝被子对兵哥哥来讲可是一项大工程,一是连队那时没有洗衣机,用手洗一大盆子可是个挺费事的活,二是洗好了也不会缝纳针线活啊。这男人生性懒散,能不干就不干,能不洗就不洗,这脏被子一般都是等到地方搞拥军活动让大姑娘小媳妇帮忙拆洗。可这拥军活动不是三天两头都有的,为了延长被子的卫生“寿命”,懒人自有懒办法,反正这被子不分里外头脚,索性盖脏了里面再换外面,盖脏的这头再换那头,这样一床被子里外头脚的可来回调换多次,哪一面也不至于显得太脏,聪明吧?有懒人就有勤快人,爱干净的人会将两条白毛巾连起来缝在被头,一来毛巾脏了拆下来洗简单些,不必拆洗被子,二来可分出被子的头脚,不致于把臭脚丫子味传带到口鼻,这是讲究人。</p> <p>说到让地方大姑娘小媳妇拥军拆洗军被,那时各部队都会碰到,尤其是野营拉练到农村去,也就都会演绎出各种各样问询和解释“画地图”的故事,这既是当兵的糗事,又是军营闲暇时经久不衰的话题,但不能细说,你懂的。 </p> <p>题材源自《军旅警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