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环线游(下)

左汝焘

<h3>  暂别青海,进入甘肃。来到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的石油小镇。小镇上个世纪因石油而繁华,有幼儿园,学校,医院,商店,影院俱乐部,运动场,政府,公安司法,一座城市应有的它尽有。但没有具体名称,没有导航,只有一个神秘的代号404,加之远离隶属几百公里外的酒泉市,更加深了它的神密性</h3><h3> 1983年阿克塞小镇在一夜之间,繁华变废墟,杳无人烟,成为神秘的遗忘小镇,这里装有太多的秘密,人们却一点看不透</h3> <h3>  和煦的阳光照在断壁残垣上,充满了神秘与破败的气息,时间在这里静止于上个世纪的那个时刻,站在茫茫戈壁上还许能感受到一线生机</h3> <h3>  一片荒凉,一片疑惑,残破的墙垣,一条条黄沙漫天上路,一间间空洞黢黑的楼房,仿佛在向茫茫沙漠诉说它无尽往事</h3> <h3>  英雄在此取景,让你行走其间,感受岁月的足迹,这里取景拍摄了《英雄》《西风烈》《九层妖塔》《沙海老兵》《特战荣耀》等影视作品,转型成为阿克塞博罗转井影视基地</h3> <h3>  在石油小镇最适合牛仔套装,墨镜,阔檐帽,铆足劲头耍酷吧,你会发现,除了美,你还那么帅</h3> <h3>  感谢旅友老宓为我私人订制了一套牛仔套照,虽然说有点山寨版,但还是换了个花样,也还蛮老帅老帅滴</h3> <h3>  不管是20世纪之前的热闹繁华,还是21世纪的残破落寞,石油小镇会永远刻录在中国历史的年轮上,亘古不变。致敬共和国的无名英雄</h3> <h3>  呜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南5公里处,原以为它远离城市,在渺无人烟的茫茫大漠里,谁曾想它竞和敦煌离得这么近这么贴,或许是城市不断扩容的结果,拉近了它们之间的距离</h3> <h3>  进入景区,脚下一层厚厚的积沙,沙粒很细,踩上去如同在海滩行走.</h3><h3> 眼前一座沙山,山体轮廓线勾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感叹造物主的神奇塑造,那不是沙,而是山,令人肃敬呜沙山</h3> <h3>  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睛。令人惊叹不解的,严重缺水的沙漠,竞会有一弯清泉。多少沙漠探险者因水而虛幻海市蜃楼,多少征战者因水而饮恨沉沙</h3> <h3>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泉水东深西浅,弯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h3> <h3>  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和茂密的芦苇,四周为流沙所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h3> <h3>  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它是众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塞外风光一绝</h3> <h3>  呜沙山在晴天或有人从山上滑下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呜沙山。这里有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形成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沙漠奇观</h3> <h3>  呜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众多人群似蚂蚁般爬山观泉观落日不亦乐乎</h3> <h3>  山与泉相比,有"山以灵而呜,水以神益秀""呜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说</h3> <h3>  塞的荒凉,江南的妩媚,有山的静止和水的流动,两种情调极不相同的类别互相对照,互相輝映,互相联结,成为一体</h3> <h3>  我想长啸,听一听沙山和清泉的回响,我想大喊,呼叫那投向洪荒的寂寞人</h3> <h3>  苍茫的更苍茫,妩媚的更妩媚,这片景色永在我的记忆之中</h3> <h3>  夜宿敦煌</h3> <h3>  莫高窟与呜沙山月牙泉并列敦煌旅游三绝,并以其古建筑,雕塑,壁画三结合艺术宫殿闻名于中外</h3><h3> 莫高窟位于呜沙山东麓的崖壁上,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h3> <h3>  敦煌从我从课本上知道起,就一直令人神往,今日终得幸会领略。早起参观的人群人山人海,缓步移动候车,好在景区安排车辆及时到位,没有出现游客滞留现象。车行20多分钟才到景区大门,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不禁令人感叹古人的智慧甘心为艺术而奉献,不禁令人赞叹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工作者守护艺术研究敦煌奉献终身,使敦煌呈现于世</h3> <h3>  人们排起了长队等候进入洞窟参观,解说员每隔2分钟向游客娓娓道来洞窟佛象壁画精美的历史。进入洞窟,不允许拍照,只能细细品味每尊佛像雕塑的韵味,每幅壁画的风彩,仿佛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山石,而是活生生的历史,我惊叹这雕工的鬼斧神工,画师的精妙绝伦,俨然置身于美仑美奂的世界之中</h3> <h3>  虽然因为风化和人为因素的原因,莫高窟里面的壁画损坏比较严重,但精湛的雕工和绚丽的彩绘一次又一次令人非常地震撼。目前为了让这些艺术瑰宝不至失传,已采取了数字化保护措施,还是国运昌盛啊</h3> <h3>  敦煌研究院致力于敦煌艺术保护教学研究于一体,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h3><h3>1950年改组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在原国立研究所旧址上改建成敦煌研究院史陈列馆</h3> <h3>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守护神″ ,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敦煌的女儿",国家荣誉称号杰出的文物保护贡献者</h3> <h3>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h3><h3> 神奇的地理风景令我们震撼</h3><h3> 深厚的人文景观令我们敬畏 </h3><h3> 而在这其中有一个既震撼又敬畏</h3><h3> 无数人愿意在此守护一世奉献青春</h3><h3> 这个地方叫做【敦煌】</h3> <h3>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嘉峪关市西5公里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锤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h3> <h3>  2017年10月参加了重庆中广夕阳红组织的甘南行到了嘉峪关,张掖等景点,这次是旧地重游。三年前是上午,这次是下午。三年前早上在景区门口等候,风好大好冷好冷,我家老师受不了哪,急忙买了顶帽子,同行的旅友们忙为她戴上,整理打扮说好看,一派热和的气象</h3> <h3>  我将三年前和这次重游嘉峪关在大致相同的景点和场面拍的照片作成拚图,便于回忆对照</h3> <h3>  一群老顽童,虽然人员有变化年龄有变化,但是年轻的心态活泼乐观没有变化</h3> <h3>  描述嘉峪关古诗词众多,现录一首</h3><h3> 《出塞》一一王之焕 以抒情怀</h3><h3> 黄河远上白云间</h3><h3> 一片孤城万仞山</h3><h3> 羌笛何须怨杨柳</h3><h3> 春风不渡玉门关</h3> <h3>  七古 《 嘉峪关秋望 》 录古诗有感</h3><h3>边塞暮雨催霜秋 黄花泼香尽野畴</h3><h3>最是烽堠经世面 长烟落照立云头</h3><h3> ( 夜宿嘉峪关)</h3> <h3>  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狭口北侧的黑山北坡,建于明嘉靖年间。因城墙自山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臂悬空,锁住石关峡口,俗称"悬壁长城"</h3> <h3>  中国的长城与山自古相依相连,有的借山势呈波澜壮阔的画面,有的和山体共同延伸向远方蜿蜒不绝,悬壁长城之于所依托黑山,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h3> <h3>  长城如巨龙般或伏于山脊之上,或蔓于山腰之间,在黑色的山与地相连之际仿若将要伏延而下,其形深不可侧</h3> <h3>  在黑色的山与云衔接处又好似将要腾飞,其势不可挡,这与悬壁长城的称谓似有异名同工之妙</h3> <h3>  旅友老宓欢乐无限在悬壁长城</h3> <h3>  有诗赞云 "万里长城万里关 迭障黑山暗悬壁″</h3> <h3>  冰沟丹霞是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裕固花乡之称的肃南县境内。张掖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取于"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h3> <h3>  冰沟丹霞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隆起,山体经多年风化剝离,流水侵蚀而形成。冰沟丹霞以砂石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体,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质命名地。景区内广泛分布丹霞崖壁,石墙,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态,尖峭挺拔,连绵不断,气势宏伟</h3> <h3>  这里以石山为背景,处处耸立着土层长年积累形成的立柱,刺破青天锷未残.各种惟妙惟肖,造型奇特的山形石影,体现了大自然造化于人类的鬼斧神工</h3> <h3>  三年前曾来过冰沟丹霞,这次旧地重游,在景区地标处又与冰沟喜相逢</h3> <h3>  景区直接变化是道路硬化成栈道式的,加上了护栏,方便游人安全行走观景</h3> <h3>  重访引臂高呼,冰沟丹霞我来了!欢乐情景历历在目</h3> <h3>  任你想象,任你思索</h3> <h3>  你说它是一种延绵群山的地带,你说它是奇峰怪石鹤立群峰赤壁千仞,或是古代宫殿的美喻,都是可以的</h3> <h3>  你也可以说,它是大漠给予甘肃的大自然极其美妙的一座博物城,能在千百年的风吹日晒中风化出一些奇特景象,也是足矣的</h3> <h3>  造型独特的丹霞地貌任你天马行空任意命名</h3> <h3>  神驼迎宾,有客至远方来,不亦乐乎</h3> <h3>  冰沟丹霞"色如渥丹 灿若明霞″实名归至</h3> <h3>  看完冰沟丹霞,又急冲冲地赶往距冰沟11公里属于临泽县的七彩丹霞,在景区闭园前一刻侥幸进入,车流,人流,彩流一幅幅记忆里的画面,一古脑儿涌现在面前,随潮水般的人群登上观景台,不知是仙缘台,虹霞台或是绵绣台,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抓紧时间,极目放眼环顾,远的霞,近的彩</h3> <h3>  又一次为七彩斑斓的丹霞所折服震撼,红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绿蓝,暗褐,黛青,色调顺山势起伏似波浪般涌动</h3> <h3>  从山顶斜插入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带,在夕阳余輝照射下,披上了一层七彩轻纱,熠熠生辉泛光</h3> <h3>  又急冲冲在棧道上奔赴我们曾翘首以盼观日出的一号台七彩云海台,一路上一幅幅浓墨重彩似的风景画尽收眼底,人行其间,无比心旷神怡</h3> <h3>  好多好多的人啊,密密麻麻,站成线团成堆,当前仍处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国内旅是不二的选择,闷了大半年了,报复式的旅游消费又给七彩丹霞别样风彩</h3> <h3>  曾经的观日出平台,是上不去了,在下面好不容易让人腾出一点空隙,按下场景重现照的快门,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表情,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是一个在日出时分,一个在日落时分。这可不是刻意导演的呵</h3> <h3>  "横看成材侧成峰 远近高低看不同".层理交错,岩壁奇特,染红霞色斑斓。正如古诗云"高峰璧立老龙蟋 削出芙蓉作画看"</h3> <h3>  在夕阳恋倦下,岩面突出暴露,绽放出眩人眼目的光彩,如五光十色的宝石璀璨</h3> <h3>  如潮涌动络绎不绝的游人,大多是奔向"不望祁连山顶雪 错将张掖认江南"的吧</h3> <h3>  七彩丹霞看色,冰沟丹霞看形。丹霞地貌成于风蚀与水蚀共同作用,雅丹地貌成于风蚀作用。张掖丹霞因大量金属氧气物裸露和大量有机物覆盖,而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独有自然奇观。</h3><h3> 让以(明)李永茂所作《忆丹霞山居》作为重游张掖丹霞之美感</h3><h3> 云半结庐夜授经,流泉细细晓来听</h3><h3> 天空但立千群竹,月落犹余数点星</h3><h3> 雁阵南飞悲故国,螺川西望恨街亭</h3><h3> 三岩一出秋客老,惭愧闲身泛水萍</h3><h3><br></h3><h3> (夜宿张掖)</h3> <h3>  扁都口位于祁连山中段张掖市民乐县境内,海拔3000多米。高大险峻的祁连山被峽谷东西劈开成为扁都峡口,史称"大斗拔谷",两山夹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汹涌.历史上此狭是南通河煌北达甘凉的险关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h3><h3> 在红軍小路上,留下了红軍西路軍不屈的足迹.1949年,王震将軍率数万大軍"明月出天山",势如破竹,追击溃不成軍仓迄逃遁的马家匪帮,一举解放了河西诸域,为挺进新疆嬴得了宝贵的时间.</h3><h3> 幽谷为证,那些浴血奋战而长眠于峽内的烈士们必将与扁都口,万古长存</h3> <h3>  蓝天白云碧空下,芳芳青青草,芬芬野花娇,我们牵手,浪漫地慢慢变老</h3> <h3>  离开扁都口,向南折下进入甘青边界的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古城.</h3><h3> 峨堡,亦作俄博,敖包等,系蒙古语音,意为祭神的石垒,其原意为路标,后引伸为路神,有祈祷"峨堡"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之意.</h3><h3> 峨堡古城,海拔3600米,系通往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也是祁连至门源,西宁必经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重要驿站,茶马市及軍事要塞,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h3><h3> 当年红軍西路軍血战祁连,一路向西到达甘新边界的星星峽,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打通国际线路"的战略任务.</h3><h3>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軍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二軍指战员在峨堡接见了阿柔千户南木卡巷,写下了"白雪罩祁连,凯哥进新疆"的诗句</h3> <h3>  古城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现已是残垣断璧,被世人遗忘,新建的城楼和雕塑群唤起人们对往昔繁华的记忆</h3> <h3>  峨堡古城踏歌起舞</h3> <h3>  祁连卓尔山的天气变化多端,气象台都报了两个,阴间多云和有雨,我们恰好碰上下雨,而且雨雪交加,寒风刺骨,气温骤降至摄氏2度,进山观景的行程只能放弃了.这不能不说是这次环线游的一个遗憾</h3><h3> 夜宿祁连</h3> <h3>  离开祁连返回西宁,车窗外茫茫祁连山大草原和山峦铺上了一层簿薄的瑞雪,远处山峰上堆积着皑皑白雪,车行驶在雪野草原上,车廂里不时传出笑语欢声……车上达坂坡,公路变得曲折蜿蜒,穿过了海拔3900米的达坂坡山口,山那边依旧阳光灿烂,秋色浓浓……</h3> <h3>  门源,一个名不传经的小城,一夜之间因油菜花而网红,虽然说过了欣赏油菜花的季节,但田野里金黄的麦浪,翠绿的牧草和远处山坡上几何图形般的色块,山脚下错落有至的房舍,随着车行上下起伏左右摇摆,似一串串悦动的音符,组成了一首田原交响诗</h3> <h3>  16:55搭乘Z224返渝,愉快地结束青甘环线游</h3> <h3>  感谢老宓,昌莉张总等旅友为我摄影拍照,文中部分资料文字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