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恰当的不期而遇,会有意外的满载而归!</p><p> 时间不过是一场虚妄的留念,如果不会遇见,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各过各的精彩。但彼此的成长,注定会让大家走在一起。九月,从晋江到永春,打开了一扇学习之门。</p> 开班仪式篇:扬帆起航,播撒希望 <p> 9月24日上午,由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联合福建师范大学、永春县教育局举行的“2020年晋江市暨永春县初中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培训班”在永春开班。开班仪式由虞永飞老师主持。</p><p> 开班仪式上,到会领导先后发表讲话。永春县教育局副局长黄茂华首先介绍了永春县的教育教学情况,对永春县的教育提出了展望。</p><p> 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施世杰副校长指出,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施副校长谆谆告诫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要珍惜学习机会,经历心灵涤荡,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水平。</p><p>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小荣教授介绍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成果,肯定了语文学科素养培训的学习成果,并对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p> 接着,晋江市和永春县初中语文教师代表先后上台发言。</p><p> 晋江市初中语文教师代表何继新老师向全体学员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就是充电,希望全体学员不忘充电提升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永春县初中语文教师代表洪老师表示将珍惜这次培训学习机会,希望每位学员能像蒲公英插上翅膀,挥洒教育的种子!</p><p> 最后,与会领导和全体学员合影留念。</p><p> 简洁明了的开班仪式结束后,为期一周的研修学习正式拉开序幕!</p> 专家讲座篇:寻师问道,收获瑰宝 <p> 24日,全体学员有幸先后聆听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小荣教授《敦煌文化漫谈》和郭丹教授《中学语文古代诗文的教与读》。</p><p> 一天两场精彩的讲座,点燃了每位学员的求知欲。</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情怀与视野共舞,文化与教学齐飞</b></p><p> 语文教师应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情怀。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小荣教授用广阔的视野,向学员们展示了丰富的敦煌文化。李老师旁征博引,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文化名人如数家珍。通过李老师讲述的敦煌文化,我们感受到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悟到敦煌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联系。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将起到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敦煌文化,将加深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入认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将增强民族自豪感。</p> <p>【专家简介】李小荣教授:南开大学文学硕士(1996年)、复旦大学文学博士(1999年),先后在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2000-2001年)、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2-2005年)完成两站博士后研究。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文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点负责人。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古文学、唐宋文学、宗教文献与文学、敦煌学,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专著及论文集14部。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及重点项目各1项。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项目10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奖“提名奖"1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系2015年度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2017年度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p> <h1><b>(二) 教与读同行,品与悟相伴</b></h1><p> 福建师范大学郭丹教授首先分析了中学语文教材的现状,特别是对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代诗文篇目进行了探讨和说明。郭教授还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阅读和写作,教师也应该有阅读的亲身体验。接着,郭丹教授列举了《关雎》、《春晓》、《早寒有怀》、《烛之武退秦师》、《桃花源记》等经典古诗文,郭教授分析细腻,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为大家打开了古代诗文的鉴赏之门,讲座透彻饱满,解读视角新颖独特。最后,郭教授对全体学员提出如何加强古代诗文修养的建议:一是要多读书,多读经典;二是要扩大知识面;三是要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p> <p>【专家简介】 郭丹,福建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福建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曾任福建师大文学院副院长,闽南科技学院院长,师大校工会主席,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主讲教授。</p><p> 已出版专著、教材和古籍整理著作2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他文章近百篇;文章曾被选入上海高中语文课本;中宣部组织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左传》解读人;已承担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社科项目等共18项,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7项,中国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图书奖多项。承担国家级、省级重点教改项目等7项。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福建省教学名师。获省五一劳动奖章。</p> <p>【学员提问】古诗教学如何更有效地在初中展开?</p><p> 郭丹教授更多着眼于高考,对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而这个问题,更多能够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共鸣,纵使答而未解,但这样的发问,引发了我们共同的思考与注意,愿广大初中语文同仁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践行自己的理念。</p> <p>【学员提问】《左传》是否有通俗入门的读物推荐?</p><p>郭丹教授恰好是研究《左传》的专家,听罢问题,洋洋洒洒,热切分享了《左传》入门的读物。</p> <p> 郭丹教授多次提到,语文教师要把诗文讲深讲透,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是啊,要成为师者,先成为学生。静心向学,永远在路上,重新拾起对知识与文化的好奇与钻研。渡人先渡己,在语文学习这片汪洋大海中,以阅读为舟,以写作为桨,成为精神的摆渡者。</p><p> 思想维度之开阔,知识积累之深厚,学科素养之蕴籍,方能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愿在这几天的学习中,能汲取更多的养分,互相点亮,共同生长。</p> 学员心得篇: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p>【第一组成员】</p><p>何继新 晋江市云峰中学</p><p>袁格玉 晋江市池店中学</p><p>谷月兰 晋江市丰光中学</p><p>许娉婷 晋江市华侨中学</p><p>陈均阳 晋江市安海中学</p><p>甘传芳 晋江市梅溪中学</p><p>尤金焕 晋江市南岳中学</p><p>吴隆熙 晋江市侨声中学</p><p>陈笛鸣 晋江市深沪中学</p><p>蔡婷婷 晋江市实验中学</p><p>陈颜颜 晋江市西滨中学</p><p>杨建清 晋江市阳溪中学</p><p>洪于转 晋江市英林中学</p><p>吴惠云 晋江市远华中学</p><p>吴远青 晋江市子江中学</p><p>曾金昌 晋江市磁灶中学</p><p>周婉婷 泉州中远学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年逾不惑应有为,转换轨道再出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晋江市云峰中学 何继新</p><p> 在9月24日上午的开班仪式上,进修学校施世杰副校长在发言中提到,特别选派40岁以上的教师参加本次培训,并殷切期望这批老教师能够转换轨道,再次提升。我不禁又想到在第一阶段培训时,洪祖旭老师对我们讲的一句话:“充电,让老爷车跑得更快。”</p><p> 两位领导的发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部分老教师在教育理念、技术运用、学科素养等方面已经不太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问题,一部分40岁以上的教师客观上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短板。</p><p> 这个问题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40岁以上的教师究竟怎么了?诚然,这些教师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他们感到自己年龄偏大或者身体欠佳,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他们在学校也可能做出过一些成绩,总觉得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出来冲锋陷阵。种种理由,不一而足,但这些理由真的站得住脚吗?</p><p> 大家可能知道,云峰中学今年中考再创佳绩,从初一入学起始成绩全市排名40以外,到中考综合评价全市第8。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云峰中学今年初三年段的两位“当家人”是一对夫妻。丈夫余发辉70年出生,妻子冯惠珍71年出生,都是50岁上下的人了。</p><p> 他们的成功其实不是始于今天,而在十年之前就焕发了第二次青春。</p><p> 十年前,他们40岁左右。孩子上了中学,他们能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从家庭转向了学校:狠抓班风学风、组长培训、培优扶差、入户家访、以老带新,为学校的事情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天道酬勤,14年中考、17年中考、20年中考,在他们夫妻的带领下,云峰中学这三年都取得了优异成绩。</p><p> 我的年龄早已过了四十,但我心态年轻,从来不说诸如“自己老了”之类的话。这次培训我带了“三个包”到永春:一个衣服包,这个包是大家都有的;一个电脑包,带上电脑方便收集和整理材料,这个包是少数人有的;还有一个书包,包里装着第一期培训的听课笔记,已经打印装订好的本次培训相关的纸质材料,我想这个包可能是我独有的。</p><p> 我想,不管是余老师夫妇还是我本人身上,所谓的40岁职业倦怠,基本上不存在的。不知道是云峰中学良好的工作环境影响着我们,还是我们的言行更好地促进了云峰中学良好工作环境的形成?</p><p> 年龄也许永远不是问题,令人忧虑的往往是人的心态和意志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江市磁灶中学 曾金昌 </p><p>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p><p>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而敦煌莫高窟文化艺术更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我们语文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起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与敦煌有关的诗文教学中渗透敦煌文化,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有利于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班级教学中,师生分享一些相关的旅行经历或者有关敦煌的阅读观赏感受。相信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精品课堂的效果。</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江市侨声中学 吴隆熙 </div><div>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听了一节敦煌文化的讲座,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于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br> 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共建美好和谐家园。我们应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div>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江市池店中学 袁格玉</p><p> 上午听了李小荣教授的《敦煌文化漫谈》,说实话,乍一看跟我们的语文教学没多大关联,想着既然漫谈,也就漫听吧,这️一听获益不少。敦煌,一直以来是个迷人所在,从前读过余秋雨的《道士塔》,感性了解敦煌,心有戚戚焉。这次李教授的课则从理论上客观介绍了不少敦煌的文化缘起,更结合泉州本土宗教谈文化的发展,理论跟实际结合的不错。特别是讲到杜甫和李白写诗的视角与敦煌壁画的关联,感觉很有意思。久没听过这类的课,感觉还是蛮有启发的,让我们从庸常的教学工作中脱离出来,呼吸新鲜的知识新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江市子江中学 吴远青</p><p> 秋风送爽,桂花飘香,勿忘初心,学习永远在路上,上午,在泉州永春侨联酒店,听了师大文学院李教授的“敦煌文化”讲座后,受益匪浅,敦煌文化,博大精深,敦煌是历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在千年时光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在此汇聚,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演绎了丰富多彩的敦煌故事。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些民族精神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给我们带来很启示:文化的繁荣,折射出的其实是国家的心态。敦煌的文化艺术体现出开放、包容、自信。因为那时的中国很自信,向外敞开怀抱,接受、吸纳、包容诸多外来文化,也因此造就了敦煌文化艺术的繁盛。</p><p> 知古鉴今,今天我们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工作,也需要这种开放的心态。深入研究、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仅靠文物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引更广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等领域的专家,形成合力。李教授的讲座,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对我的语文教学也有许多启迪,讲座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综合性。活到老,学到老,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修炼好内功,厚积薄发,勿忘初心,砥砺前行。</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江市远华中学 吴惠云</p><p> 敦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富含文学养分的土壤。今天李小荣教授的《敦煌文化漫谈》将我们带入了对厚重又自带神秘色彩的敦煌的遥想。“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才能看到多久的将来。”透过李教授的《敦煌文化漫谈》我们晃悟: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数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断与外来文化交流,吸收优长、为我所用。而我们外出培训学习不也正是为此而来,在专家教授的引领学习中进一步思考自己所从何来、所在何处、所往何去。然后不忘本来、接受外来、面向未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停下脚步,等等灵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晋江市梅溪中学 甘传芳</p><p> 今天下午听了郭丹教授的讲座《中学语文古代诗文的教与学》,对语文教师要加强古代诗文的修养提出三点意见:一、多读书 多读经典;二、扩大知识面;三、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意见很好,但是现在升学率等压力下,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所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平时多读些书,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是当务之急。</p> <p> 晋江市丰光中学 谷月兰</p><p> 中国古诗文语言简练,韵律优美,哲理深刻。这些有意义的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表达出来的深远意境,常常是我们教学中的重难点。但也经常因为自己对古诗文钻研的不够深,给自己教学中带来了一些困扰。今天下午刚好聆听了福师大文学院郭丹教授的讲座,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思考,还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p><p> 郭教授以古代诗歌作品《关雎》为例,询问“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两句顺序是否可以互换?继而延伸出对古代礼乐制度的认知。在古代礼乐制度中,礼乐一体,诗乐一体,音乐的功能期初配礼而行,为礼服务,而不是作为审美欣赏的艺术。钟鼓多用于庄重、重要的场合。钟鼓磬是用在庄重的祭祀场合和旋律之上。琴瑟适用于比较温馨、悦情的场合,琴瑟是“房中乐”的主要乐器。而“友之”是恋爱阶段,当然用“琴瑟”乐器;而“乐之”是迎娶成婚阶段应该用“钟鼓”。这是我在讲《关雎》一诗从没有设想过的问题,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的驾驭古诗文教学课堂。</p><p> 郭教授还谈到古诗文教学如果时间条件允许的话最好进行比较阅读教学。比如可以将孟浩然的写春、夏、秋、冬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实施的教学模式。</p> <p> 晋江市深沪中学 陈笛鸣</p><p> 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充盈着精华与瑰宝。深邃的哲理,隽美的文字,像黄钟大吕在现代社会中奏出悦耳的旋律。其中古诗文的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建构和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生命的底色”方面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文本解读的乏味和古诗文自身的“历史隔膜”,常常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古诗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索然寡味的现象。如何才能打破这种“索然无味”的现象呢?</p><p> 下午有幸聆听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郭丹教授的讲座,我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文教学要在“读”上做足文章!</p><p>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长流水”,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自己没有读透读深传统文化,没有多挖掘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内涵,从中升华自己思想,促进自我发展,又怎能给学生讲透讲深,又怎能用身教引领学生感悟文化的精髓?</p><p> 是该留一方净土,腾一片空间给书本,静静地读书了!</p> <p>2020年晋江市初中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培训班第四期第一组全家福</p><p><br></p><p> 我们来自江河湖海,汇聚在一起全因对语文的热爱。一个人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这次的培训,只是一个起点,无所谓年华几何,依旧努力向前。</p> <p>后记:感谢每位组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能完成这次美篇通讯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