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p>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文字无法表达,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文字的真实。看山、吟唱诗人佳句回音缭绕,看水、掬一捧甘泉滋润心田。这样的旅途定会意义悠远,终身难忘。</p><p>2020年9月我们一行25人随兰州市自由基地户外团开拔青海柴达木盆地做深度游玩。领队2233是一位资深富有涵养的户外导游,帅气利落。他采取的是旅游游击战术,只要随他出行,定是别有洞天。这次他引导我们走进盐湖,拜访小镇,参观博物馆……使单一游玩变成了旅游丰盛大餐。</p> <p>这一次我们下榻的第一站是高原花海青海省德令哈市。</p><p>百度上是这样概况的:</p><p>中文名 德令哈市</p><p>外文名 Delhi city</p><p>别名 金色世界</p><p>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p><p>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青海省海西州</p><p>地理位置 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p><p>面积 27700 km2</p><p>下辖地区 3个街道、3个镇、1个乡</p><p>气候条件 高原山地气候</p><p>人口数量 7.31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p><p><br></p><p>司机说德令哈是青海省的第三大城市。我惊叹了!</p><p><br></p> <p>走在暮色茫茫的德令哈市区,看见八车道的路上偶尔有车辆来来往往,但行人稀少。</p> <p>德令哈有一条清澈、宽阔的河流——巴音河。意思是“幸福的河”,当地人称“母亲河”。</p> <p>傍晚时分的巴音河边。</p> <p>夜幕下的巴音河。</p> <p>已是傍晚时分,汽车就要驶入德令哈了,领队建议我们下车后参观一下海子纪念馆。纪念馆就建在梦幻般的巴音河边,真稀奇纪念馆夜晚也开放,馆内还设有咖啡厅,气氛挺热闹的。</p><p><br></p><p>海子,中国现代诗人,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25岁时卧轨自杀。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抒情散文诗。</p><p><br></p><p>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海子的杰作。</p> <p><u> 夜幕下的海子纪念馆</u></p><p><br></p><p>海子生长在农村,后上了北京大学。他才华横溢出了诗集,但他总觉得他始终是一个乡下孩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他把劈柴,买菜,建房和阳光,大海,沙滩交织在一起,诗句纯朴,没有丝毫奢望。而那一畦,一房,恬静的生活也正是我们普通人所向往的啊。</p><p><br></p> <p>诗人海子和德令哈有着密切的联系。</p><p><br></p><p>据说海子喜欢上了一个姐姐,她家就在德令哈。为此海子不远万里,两次来到德令哈寻找姐姐,但每次都落空,海子极为失望。而德令哈夜晚漫长寒冷,狂风怒号,海子用催人泪目的日记写出了《今夜我在德令哈》。相思之切,令人感动。海子去世后,人们争相传颂这首诗,因此给这座城市蒙上了诗意,也使德令哈这座城市名声大噪。</p> <p>在海子纪念馆有他的诗文日记手稿,还有海子诗歌碑林。</p> <p>每年在德令哈都要举办海子诗歌研讨会并出版诗集。</p> <p>黑夜中的巴音河畔有各式各样的灯光秀,我们中的一位摄影爱好者风趣地指着一处说:这多像海子密纹唱片,你们看像不像?</p><p>大家一边看着,一边都点头默许……</p> <p><u>读海子诗的领队2233</u></p><p><br></p><p>作家周国平说过:</p><p>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p><p>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p><p>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p><p><br></p><p>人生在世活得都很艰难,都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只有坚定信仰,乐观面对困难,克服重重困难,定是柳暗花明。如果逃避现实,只活在自己的梦里,那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亲人。</p><p>在德令哈时,我们饶有兴趣,探讨的主要话题是:海子的这个姐姐到底在哪里?</p><p>由此可见,大家对诗人没有见到姐姐,过早离世都抱有深深地同情和惋惜。</p> <p> <u>参观柯鲁柯农垦博物馆</u></p><p><br></p><p>小时候我听父亲说过,五十年代西北地区开发过多个农场,父亲当时就在甘肃的一个农场下放劳动。青海省也开发了一个农垦农场。那时我非常羡慕父亲,盼望父亲能带我去农场游山玩水,同时盼望父亲回家,因为他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带来奇形怪状的小石头,还有一次竟然带来了一枚绿色的和鹌鹑蛋一样的鸟蛋。虽然现在父亲远离我了,但他的话记忆犹新。这次我来到德令哈,才知道父亲说过的青海农场就建在这里。德令哈土地平整,有淡水资源,“文革”时期,先后有大批的江、浙、沪等沿海城市的知识分子们被派往来到这里,他们在德令哈学习,劳动,成家,“文革”结束后,这些知识分子都陆续返回到自己的家乡。现在德令哈农垦农场已改名为“柯鲁柯镇幸福村”。</p> <p>柯鲁柯镇有着辉煌的岁月。</p><p><br></p><p>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农垦大军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开垦土地,辛勤劳动,艰苦创业,狂风没有吹灭他们建设戈壁的热情,饥饿没有催跨他们的建设戈壁的意志。他们凭借双手,挥汗如雨,硬使将荒凉的德令哈改变为新中国的农业发展基地。这些昔日的农垦战士们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无私奉献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他们中的许多都曾经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p><p>独具特色的柯鲁柯镇现在是农垦文化历史的一道风景。</p> <p>这座小镇虽然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没有波澜壮阔战争场面,更没有为之动容的山水幽天下,但它却留下了创业者们几十年艰苦创业的心酸历史,它告诫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为之创业奋斗过的那些平凡的人。为了永久地再现历史,当地政府为昔日的那些奋斗者们留下了珍贵影像图集,生活蜡像和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将工、农、商、学都汇集在博物馆内,让世人知道今天鲜花灿烂的德令哈肥沃的土地,是曾经数十万多农垦大军用献血和汗水开垦出来的,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已长眠于德令哈。</p> <p>近年来,柯鲁柯镇的人们挖掘自身特色,发扬老一辈农垦人的精神,本着铭记历史,适应新形势需求的原则,齐心协力,建设成了浓缩柴达木盆地风情的农垦小镇。</p> <p>请我们大家都记住德令哈</p><p>这里曾经是诗人寻找姐姐的地方</p><p>还要记住为开发柴达木盆地</p><p>在德令哈英勇奋斗的老一辈农垦战士</p><p>记住焕然一新的柯鲁柯农垦文化小镇</p><p>更要记住柯鲁柯农垦博物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