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秋塘观鱼图</p><p>任瑞萱先生是一位小写意花鸟画家,所画的花鸟笔墨清淡雅致,落笔不俗。他曾和王雪涛学画,并为曹克家,吴仲康等诸多画家补景。他和吴仲康在40年代的绘画中既有交往,七十年代末期,吴仲康画事频繁,一部分作品送王雪涛补景,一部分作品便送到了任瑞萱先生的案头。</p><p>画家之间有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不会无缘无故地向对方索取作品,如果想收藏,一定按画家当时的价格付款。吴仲康在七十年代末请王雪涛为自己画的猫补景,一张画三平尺30元。任瑞萱的画价在当时自然要低于他的老师很多。于是,两位画家经过协商后的结果是“以画换画”,也就是吴仲康画两张猫,送任瑞萱补景,任瑞萱补好景后,一张交吴仲康,另外一张由自己收藏,这样彼此之间不用金钱交易,不失学友情分,两全其美。</p><p>我曾到西城任瑞萱先生的家中去过一次,是受父亲吴仲康的嘱托去取画。任瑞萱先生给我的印象是一位高大、清癯的老者,须发皆白,十分慈祥。</p><p>那时的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和任先生也没有更多的交谈,只是几句寒暄而已,任先生从画具繁杂的画案前起身,把画交给我,我就匆匆地回家复命了。印象犹深的是,我从他的房间里出来,转身之际,被他小院中苍翠的绿色吸引住了。我的眼前一亮,院子里盆花鲜艳,枝叶扶疏,藤条低垂,不是我最熟悉的南瓜、牵牛之类的花,而是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当时来不及细想,今天却可以知道任瑞萱先生养花,爱花,画花,肯定是一个最贴近和热爱大自然的画家。</p><p>那时,我对取回的画很难立刻说出观感。时光荏苒,今天重观旧作,感觉到一幅好的作品,会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感。吴仲康画的黑色小猫,在画纸的中间偏右位置上,留下了上下的空白交任瑞萱先生去处理。画家的高妙即在于此,如果仅是一张白纸,画家可以随意挥洒,而在一部分画面已经规定好的情境下,对补景的画家来说,想象的空间要受到制约,无疑要经过更周密的考虑,才能使画面布局得当;如能做到清逸、超脱,这对画家无疑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这时,我会联想到一个画面,任瑞萱先生在拿到吴仲康的画作后,一定会静观默想,把画作挂在墙壁上,在心中反复推敲一回。小猫的颜色大体分为三种,黄色,白色,黑色,补景的画家则会根据猫的不同毛色而选配花的颜色,并且会根据当时的季节选配相应的鲜花和景色。</p><p>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虽然要费一些思量,但却是一件有趣的雅事。</p><p>为猫补景多为园林小景,以花卉、虫草、池鱼为多,在这幅作品里,任瑞萱先生正是恰到好处地显示出园景的特点,描绘出一副恬静的“秋塘观鱼图”。</p><p>黑色的小猫临池观鱼,一只前爪已经落入水中。淡淡的花青色画出水的波纹,几条红色的小鱼向莲叶下游去,以逃避小猫的捕捉,莲叶之上,寥寥几笔,画出一朵黄色的莲花,画面呈现出近浓远淡的视觉效果,小猫身后的几笔秋草看似简单,却可看出下笔的力度,任先生落笔时,自然不会细想,但这绝非一日之功,给人一种娴熟、老辣的感觉。</p><p>画面上方斜出一枝芙蓉,确定了秋天的情景,粉红色的花,显得很娇艳,几片绿叶浓淡相间,叶子中仿佛带着清泠泠的露水。一只绿色的小蜻蜓,轻轻地落在叶子上,画面动静结合,极耐观赏。小猫动,则水波兴;蜻蜓静,则花不摇。小猫是要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才会临池捕鱼。使观者看后,徒增雅兴。</p><p>两位画家的合作,正是以一种极静的心态,画出了极静的瞬间,可谓异曲同工,留下了一幅意趣悠长的美妙画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