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立足园本课程,加强班本课程建设,开展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192位学员在教师进修学校史老师的组织下,参加了《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的钉钉直播培训,我们不仅认真听讲座学习,还在荧幕前互动交流。</p><p> 今天的讲座由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课程研究中心的黄小莲教授给我们带来《“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班本主题开发的路径依赖》分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活动前奏</span></p><p>1.聊起各位专家对课程审议的理解及定义</p> <p>2.互动交流</p><p> 黄教授抛出了3个问题,老师们认真思考,在钉钉直播荧幕前积极发言,提出了心中想法。</p> <p> 从老师们的发表言论中,我们得出了结论:课程审议要以幼儿为主体,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以幼儿的兴趣点,利用家长资源、社会资源、本土资源,随机随地开展课程审议。避免形式化主义,不是为课程审议而审议。</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活动进行时</span></p><p> 黄教授准备了4个内容与我们分享,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 <p>一、“自上而下”的班本课程开发路径</p> <p> 黄教授讲解了“自上而下”的理论模型——开发实践路径——主题班本开发。</p><p> 其中她举例《梦想小镇的“小创客们”》,让我们了解园级层面、年级层面、班级审议的路径,这就是自上而下。</p> <p>二、“自下而上”班本课程开发路径</p><p> 黄教授通过举例分析,让我们了解了“自下而上”的路径过程,预设方案——随机应变——融会贯通,制定好目标后,用脉络图展示,让我们一目了然。内容要有选择性,审议后要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思。</p> <p>三、“且行且思”班本课程路径</p><p> 理论模型:过程模式</p><p>考虑不同水平的幼儿参与、体验 ,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p><p>行动路线:并行关系</p><p>园本课程——园区课程——班本课程。</p><p>行动过程: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p><p>举例《安吉游戏》有特定,用绘画形式记录。一日生活中都可以生成班本课程,称为“且行且思”。</p> <p>四、班本课程开发基本框架</p><p> 黄教授举例《南瓜的世界》和《小鸡出壳》,让我们明确了解课程路径:</p><p>主题说明——主题目标——主题网络图——推进图——环境创设——家庭共育——区域活动——收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活动尾声</span></p><p><br></p> <p> 黄教授三个小时的培训结束了,但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收获。我们班本第三组满满都是学员们对本次活动的所感所获。</p> <p>我们的学习笔记也是满满的记录……</p> <p> 非常感谢黄教授的引领和分享🌹。让我们了解了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为了让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让孩子成为发展的主人,课程审议的内容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幼儿之间真实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今后,我们会不断地学习、发掘课程审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