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陈士彬 </p><p> 十五月亮十六圆,仅是为十六圆?一年一度,中秋月最圆好。圆得完整,仅有为了吴刚砍桂?圆得充盈,仅有为了丰厚与璀璨?圆得明亮,仅有为了流光泻地? </p><p> 月光如水的今晚,或多或少背几首月光诗。可我无心去寻找昔日的汹涌澎湃的月光里的我,只是乘着轻风随意地在旷野上骑车,头顶上照耀着明月一轮。圆圆的,略显淡黄的,全是借着月光和对面的夕阳余晖,隐约可见大地上的庄稼。 </p><p> 月亮始终跟着我在江边游走,简直为我圆,此时,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我担心它有点孤单,邀请它一起奔赴。月亮穿过树枝,划破了妩媚身段,流动出叶子的黑幽幽的波纹,似乎看见月亮在颤抖。我屏息敛气的加速骑到高楼林立的街道上,不忍心看到这种凄美意象。到了桥中央,蓦然,发现东方的月亮,好像探出头来为我打招呼,貌似在笑,似乎与我捉迷藏。伫立良久,月亮的影子,化为一条粼粼光带,洒落那河面上。少年时,有会天真的念头,在河中想把水中月亮吃掉。由于水的波动,粉碎了月光的影子。在沉沉静夜里,以为月亮沉在水下,我干脆埋在水下看月亮,谁知纤毫毕现,扫兴而归。从那起,月亮哪有为我圆?甚至连它的影子也不愿为我圆。 月亮有这么狠心吗?当晚夜里凌晨四点左右,我醒来依偎在北侧窗栏杆边,圆月好像为我付出一切代价快要西坠时而做最后见一次面,撩人惊喜啊!彻夜陪伴我。拉开窗帘,发现月影射进我家花岗石地板上,一个十全十美的月亮,再不像水中月亮摇晃不定,跟我零距离碰面,忽然觉得石曼卿的道出破天惊地的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意思就是说,如果心中没有深情与思念,没有自己隐隐的幽怨,它为何不夜夜给你圆满呢?每个人都有自己愿意看见的那一片月色,对每个人而言,月亮的体温、月亮的形状、月色的表情,都不一样。 </p><p> 在月亮之下,我也知道,它有阴晴圆缺,与太阳的永恒形状不一样。承认人的命运的悲欢离合,联想到人要有一颗平常心!正如老子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如此满而损,损而满,周而复始。中秋的月圆,从古至今,一年只有一次,我们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奔,心里流淌着月亮的血液,不像西方一些国家在圆月下犯罪频发。因为月亮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是从亘古走来带着诗意入心入怀。 </p><p> 在月下听蛙鸣,心情难以平静,唯独中秋节去听,别有风味。在一片田园上,在那热与寒交换处,那颗千古明月,特意为蛙鸣而圆。明月当作灯光,格外亮格外柔和,大地恰似舞台,蛙鸣就是交响乐。清风微寒,远远听见了悠扬动听的蛙鸣,此起彼伏。这不是一场盛大的演奏一支古老的交响曲?是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排练达到完美无暇的境界啊!今晚,有月圆在,有蛙鸣,令我宁静与安详,我要枕着蛙鸣一睡到天亮! </p><p> 月是故乡明,也就是为故乡圆。有时候觉得,特别是中秋月的夜晚,无论走到哪里,月亮在哪儿,故乡就在哪儿。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因为江和月没有改变,而思乡的情绪永远附着月亮从“朔”至“望”的运行而缠绵。不管海上生明月的宁静气息,还是看山间月落时座座峰峦融夜色的安慰,都是圆月给予故乡一份献礼。月亮如镜,照耀了人生的喜怒哀愁和沧桑。人不懂,唯有圆月懂;人不能忍,唯独圆月替你释怀。这就是我的家乡月! </p><p> 浩月当空,清凉,幽静。我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透过雾一般的纱幔,一轮皎月姗姗而来,悄悄的月儿照了窗,照了我的思绪,照了我的心底,这里的一切连同我的灵魂,整个都浸没在皎洁如水的月华里。 </p><p> 对着群星闪烁, 叩问中秋月一句,你为谁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