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推门观课传递教师真性情</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南丰县市山镇中学 邹水平 </span></p> <p>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力,各校纷纷推出“推门观课”制度,构建教师真性情的多维空间。那么,教师如何把握“推门观课”的精髓呢?笔者认为,在尊重课文内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融入授课者的真性情,从最本真、最主体去演绎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最终达到提升教学力的目的。</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推门观课”倒逼真性情流露</b></p><p> 所谓真性情,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对外界事物评价所深藏的追求,具有强烈的天然自我保护意识,一般不太会轻易示人。“推门观课”所观的是没有任何包装的课,虽不及刻意准备的“示范课”、“公开课”等完美,甚至是缺点众多,但它是原汁原味,能发现问题的课。是打开教师真性情、提升教学力的最佳窗口。</p><p> 中考前夕,以整合知识为目标的复习课取代了新课。课堂上也许就是讲一两道难题,或几个知识点,形式不拘一格。而“推门观课”闯入者此时“邂逅”真性情,一道携手真实的课堂。这种常态化的“推门观课”制度,倒逼着授课者以真性情示人,为提升教学力迈出了最务实的第一步。</p> <p> <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推门观课”搭建真性情桥梁</b></p><p>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潜闭门拒客,是“心门”的关闭。笔者认为,授课者应有一颗平常心,正确认识教室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有喜迎八方来客的气度。“推门观课”后的交流、切磋,远比展示课、公开课的点评更到位、更有针对性,它没有设定的观课范围和观课人数,交流也是拉家常、开诚布公的方式,彼此易于接受。这种的灵活性和亲和力,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授课者的心理压力。“推门观课”为彼此搭建了真性情的桥梁。</p> <p><b> </b></p><p> 《桃花源记》是篇传统意义上的美文,“语言美”“人情美”“景色美”等主旨成为“套路”。真性情的融入会瞬间找到情感契合点,直达教育的本质即课堂内外每一个灵动的生命体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生命的狂欢”。真性情演绎下的《桃花源记》同样也达到教学目标、丰富课文内涵,让人耳目一新。渔人几十年在这里打鱼,竟不知有一块“世外桃源”,为一怪;桃林“中无杂树”,为二怪;“设酒杀鸡”款待另一个世界的人,为三怪;渔人罔顾誓言地“处处志之”,为四怪;结局是“后遂无问津者”,此为五怪………林林总总的“怪”编织成玄幻大网。这不正是对当时刘裕、桓玄之流言而无信的影射吗?观课和授课都不应该是形式主义,而是真性情地“我要做”,才能跨越时空与作者的灵魂共舞,“推门观课”最大限度地发散着真性情的能量。</p> <p> “推门观课”关键在于真性情地去做实、做细、做精,是教师教学力提升的基本条件,也是语文人在构建教师多维空间上需要努力的方向。</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 <p>编辑:过福堂</p><p><br></p><p>2020.9.24</p> <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