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村学区2020年“校长眼中的好老师”第四期

雕刻岁月

人们都习惯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实我更觉得是众多的优秀教师才成就了一位好校长。从青春蓬勃到老骥伏枥,无论是润物无声还是雷厉风行,或严谨风趣,或张弛有度,引经据典、谈笑风生中处处彰显着人民教师的风采,他(她)们都无愧于“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一光荣称号!向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老师们致敬!向始终默默坚守在教育第一战线的老师们致敬!向始终不渝用爱心来编织中国教育梦的老师们致敬!心之所向,静待花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兴村乡第二幼儿园 马铁峰</div>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然而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爱才是幼儿教师最美的语言。这是我园徐敏老师一直坚守的从教誓言。<br> 2019年新年刚过,徐敏老师调来兴村二幼。虽然作为一名幼教专业毕业的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面对多年从未接触过的幼教工作,一切还得从头开始。她总是一边上课一边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渐渐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慢慢适应了幼儿教学。<br> 她重新拾起自己的专业特长,艺术课上教他们唱歌、打节拍、做手工,语言课上带他们说儿歌、做律动、讲故事,活动时与他们一起做操、玩游戏。在不断摸索中,手工制作成了她们班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特色活动。为了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她总是利用休息时间,安排好自己年幼的儿子,搜寻素材,反复琢磨,亲自制作,手把手的教给孩子们,锻炼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渐渐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做手工经常入了迷,他们拿着自己的手工作品爱不释手,一次次地向老师展示,围着老师问个不停,眼神中充满了期待,欢声笑语中孩子们甜甜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br> <p>  徐敏老师还特别注重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一日常规中锻炼他们独立进餐的能力,细心照顾他们午休,科学地实施保教保育。班里有个别孩子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尤其依依(化名)小朋友这个不良习惯很严重,而且还不愿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所以每次午餐时间她都会提前告诉孩子们今天的午餐是什么,都有哪些营养,及时地给孩子们讲蔬菜中的营养对我们人体的好处。鼓励依依给其他小朋友做个榜样,并及时地表扬她,就这样,孩子不良饮食习惯不见了,她变得乐观、自信起来,也乐意和小朋友们快乐地生活了。依依妈妈在微信中说:“谢谢老师这么费心的教导,在外地打工经常不在家,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老师辛苦了。”</p><p> 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走近他们的童心世界,她蹲下身子用儿童化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尊重、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尤其对于班里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她更是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彤彤(化名)小朋友的父母离异,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奶奶还要照顾她两周岁的双胞胎弟弟,生活很困难。徐敏老师了解到情况后,就把自家孩子的衣服送给彤彤的弟弟穿。平时她总是多留心观察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照顾她,彤彤也非常乖巧懂事,不让奶奶操心,还帮奶奶照顾弟弟,有什么事也不忘跟老师交流。疫情期间,不能与孩子见面,她就利用手机多次与彤彤奶奶联系,与孩子视频通话,关心询问她的状况和家庭情况,使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p> 孩子们在和徐敏老师的朝夕相伴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放暑假时,孩子们说“老师,我不想放假,我想天天见到你”......看着孩子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听着孩子稚嫩而真诚的话语,她蹲下身子抚摸着孩子们的头亲切地说:“老师也会想你们的。”就这样在短暂而漫长的暑假中,她经常会收到孩子们发给她的微信语音,每每这时,她都会认真地回复孩子们,去表扬鼓励他们。在孩子们面前,她永远保持着微笑,用爱走近他们的世界。<br>  虽然幼儿教师很辛苦,但是徐敏老师却庆幸自己走进了每一处都鲜花盛开的世界里,她快乐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同时,也快乐地收获着孩子们的爱。<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为祖国培育花朵 用心血浇灌未来</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庄小学 林杰</div> 张俊钗老师在二十余年的从教生涯中,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关爱学生、团结同事,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认可与好评。<br> “爱生如子 严中有爱”, 张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是她一直从一年级开始担任班主任带过来的,56个学生就是张老师眼中的56朵花,从学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做人的习惯、学习习惯,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她相信“身教重于言传。”她是严师,更是慈母,她关爱每一个学生 ,她不偏爱好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位学困生。<br> 班里有一个叫宋××的学生,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头发也乱糟糟的,稚嫩的脸上总带着一些自卑,其他的孩子也不愿意和他玩,自己总是独来独往,性格十分孤僻。发现这一情况后,张老师决定进行家访一探究竟,原来这个孩子家庭很特殊,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爷爷去世,孩子与家里患有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缺少家庭的温暖。了解情况后张老师经常与孩子谈心,教给他生活当中的一些小本领,课下给他补课,组织班里的学生与其分享在一起的快乐,使他慢慢融入了班集体,逐渐让他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学习成绩进步也很大,孩子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的笑容。一次孩子的爸爸来到学校,看到张老师激动地说:“谢谢你张老师,是您让孩子拥有了自信,找回了快乐”。张老师微笑着说: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心愿。<br>  由于长期的低头伏案工作,去年冬天张老师感到经常头晕,右胳膊发麻,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说是颈椎第5、7节脊柱压迫肢体神经造成的,需尽快手术治疗,住院护理2个星期才能出院。一听说要住院2个星期的时间,她立即做出了延期治疗的决定。原来她是这样计算的:我一人耽误2个星期,56个孩子加起来就是112个星期,这段时间是这批孩子们关键时期,我可耽误不起。等毕业考试结束了再做治疗吧。<br> 今年的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冠肺炎”席卷全国,学生们不能如期开学,上级教育部门部署了“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学生们只能在家里学习,张老师开始尝试新的网络教学方法,每天提前精心准备第二天的钉钉直播教学课程,可偏偏这个时候家里的父亲突发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张老师放下家里两周岁的孩子,带着电脑、手机和课本去医院陪护老人,在医院里每天准时给学生们上课,好心的护士看到她趴在病房的窗台上认真的讲课,悄悄地给她送来了一张小桌子,张老师如获至宝的收下桌子连声感谢,这下她上课更带劲了。<br>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张老师的执着、敬业,她执教的班级在去年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乡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在默默耕耘当中,虽历尽艰辛,但一路走来,她不喊累,不叫苦,把苦和累当做生活的阳光,用爱心、真心、耐心、信心去迎接教育中的每一个挑战,努力铸造自己的一方天地。这就是我眼中的好老师---张俊钗!<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默默奉献 甘为人梯</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庄小学 明占争</div> 在我眼中好老师的标准不仅仅只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还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做到让学生佩服,让同事认可,让家长满意。我们学校这样的老师不乏少数,今天我要说这些好老师中的一位---边俊娥。<br><br> 边老师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对学生关心爱护。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棘手的工作,边老师每天都是在班里转的最多的一个,早晨早早的来到学校,看看学生们是不是都安全到校,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总是先在家长微信群中嘱托家长告诉学生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学生到校后又在群里和家长报一声平安,放学的时候又是走在最后一个,看看是否有没走的学生或是走不了的学生,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多年来边老师都是这样坚持下来的,这样让学生家长感觉到学校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把孩子放到学校里是放心的,边老师的做法得到了学生家长认可。<br>  有一年,边老师中途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班风差、成绩差,自由散漫,无视学校纪律,甚至有个别学生抽烟喝酒。她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们推心置腹的交谈,一次、两次、三次……经过几次交谈之后,了解到不光是孩子的原因,他们的家长在外面做生意或跑运输,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就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她就和家长一 一电话沟通联系,进行家访不厌其烦。强调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边老师和家长多次的沟通之后,家长们意识到自己的缺失对孩子的恶劣影响。以后的日子里这两个孩子在父母的关爱和边老师的督促下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而且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承担班级卫生打扫工作,在他们的影响下,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孩子们的心胸也宽广了,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整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更顺利了。做学生工作如此,教学工作更是如此,她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字的规范书写一点都不马虎,总是劝诫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边老师的引领下,优秀的学生更谦虚了,学困生更努力了,考试结束学生和家长都会心地笑了。 边老师还兼管我校的科学实验室工作,管理实验室是个细致工作,从实验仪器到数学教具,从形状到功能都要分门别类。每次学校布置的任务她都是尽心尽力去做,按时按质的完成。能自己完成的绝不让其他老师帮忙,从不喊累,从不抱怨。 她心态宁静平和,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为人师表,珍视自己的这份工作。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追名,不逐利,自觉信守道德底线,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自己甘愿做石阶让学生一步步向上攀登,直至顶峰。

孩子

老师

学生

张老师

家长

徐敏

工作

严中

班里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