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里达镇中心小学教育扶贫人物故事】</font><font color="#39b54a">里达镇牛场小学团队:扶贫先扶智,教育践于行</font></h1> <font color="#39b54a"> 牛场小学位于里达镇西部,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距里达镇政府所在地14千米,距县城34千米,与郎恒乡接壤。学校占地面积4850平方米, 牛场小学在校学生 345人,教学班10个,有教职工19人,其中中小学一级教师2人,中小学二级教师9人,未评职称8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人18,中专1人。学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勤奋务实、爱岗敬业、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牛场小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根据地域实际,充分开展民族团结示范和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的办学理念。<br>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牛场小学在民族团结和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面得到上级的肯定,社会各界的认可。学校先后于2012年11月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2014年9月被评为县级先进学校。</font><div><font color="#b06fbb"> 在教育扶贫的道路上,牛场小学始终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之路为主线,积极探索开展各种帮扶帮困活动,因地制宜,创新符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扶贫新路子和新方法。</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神奇网课,助力七彩梦</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 <font color="#ed2308"> 时代在变迁,教育在变革,乡村教育已不在是简单枯燥的一根粉笔,三尺讲台。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的新型网络课程教育,让新时代的乡村教育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br> 网络课程整合了全国发达地区优秀教师的课程,能让全国的小朋友们同上一门课,同唱一首歌,同绘一副画,同诵一首诗。弥补了孩子们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外界的天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厌学的学生也逐渐爱上课堂,爱上学习;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胆量;网络课程形式多样化,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不再像以前的灌输或填鸭式,而是让学生变得主动提问,主动探究。</font><br> <font color="#167efb"> 虽说提倡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已施行多年,但是对于乡村学校的孩子而言,合作探究是一个比较晦涩的词语。这些孩子有留守,有单亲,还有孤儿,他们有着太多、太重的思想包袱。网络课程就像一个魔法盒子,把孩子们的思想包袱变走了,给孩子们带来如巧克力般甜蜜的香醇。</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送教上门,情暖残疾儿童</font></b></h1><div><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font color="#ff8a00">乘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东风,牛场小学的教师们组织了送教上门活动,为不能到校的残疾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为他们送去温暖、拥抱与知识。<br> 在众多的少数民族孩子里,就有这样一位苗族男孩唐发富,由于从小生病罹患语言和肢体残疾,致使他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到学校上学。经学校多方了解,得知他家位于离村委会近20公里的一个小村寨,交通闭塞,他接触不了外面的世界,再加上父母的长期不重视,久而久之连基本的交流也存在障碍,只能听懂几句简单的苗语。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读书,让原本经济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父母没能力将他送往特殊学校就读。</font><br> <font color="#b06fbb"> 怎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因病失学呢?针对这种特殊情况,牛场小学组织全体教师每个月都为这名孩子送教,送教上门成了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br> 送教上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牛场小学到他家需先开车40多分钟,之后又走1个多小时泥泞的小路,几经周折才能到达。但老师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尽管风吹雨打,烈日当空,路途艰难,老师们依然会带着小黑板,带着准备好的纸、笔和课本,为他送去最精彩的课堂。</font> <font color="#167efb"> 课堂上,老师们教他文化知识。从学习简单的汉语交流到书写名字、aoe、123等,尽管他不能完全接受,但他还是开心地和老师们互动。时光流逝,渐渐地他和老师们也越来越亲近。从他的表现里,我们知道,孩子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也很喜欢老师们,每次课结束,他都紧攥着老师们的手,不让老师们离开。<br> 不同的民族文化为残疾孩子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通过汉语教学,让唐发富有了全新的转变。老师们每月的坚持也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他从不会拿笔到能书写自己的姓名;从只会看图画的懵懂孩子,到会识人民币的棒小伙;从不善于交流到会主动打招呼的好孩子。见到孩子的进步,家长也心怀感激。这一切的转变来源于老师们的坚持,和孩子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font><br> <font color="#ed2308"> 老师们辛勤的付出,让一个犹如井底之蛙的孩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明天。也拥有了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机会,让一个故步自封的少数民族家庭有了变化。他们不会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会认为教育是在白费力气,同时也会去影响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支持教育,为每个孩子的未来设身处地的着想,克服一切困难,让每个孩子都有美好的将来。</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三、关爱留守儿童,播撒爱心阳光</font></b></h1><div><b><br></b></div> <font color="#39b54a"> 教育不仅是一份事业,一份责任,更是对学生的无私奉献和关爱。爱,是种奇妙的东西,如同孤独时简单的陪伴,委屈时温柔的安慰。在那些温暖的瞬间,甜甜的感动将爱留在我们心里,把爱倾注于教育,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不正是用自己的言行,谱写着爱的乐章吗?寻爱----原来爱就在你我身边。 <br>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了能更好地关注家庭贫困的子女,能让他们跟其他学生一样接受优质的教育。牛场小学开展了各项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真正走进校园生活。不光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他们品格与修养,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检查作业。学生心理访谈,是牛场小学老师们每周都要做的事,每学期教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去孩子家里走访,了解孩子家庭存在的困难,引导他们在家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持之以恒,让老师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真正的成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font><br> <font color="#ed2308"> 孩子们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的志向远大而又坚定,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从没有停止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才能帮他们走出大山,才能彻底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font> <font color="#167efb"> 在帮扶的学生中,最触动牛场小学老师们心灵的是六年级的华言波同学。他一直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达班级。可突然有一天,华言波未到学校上课。经班主任了解,原来他和姐姐从小就和爷爷相依为命,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劳动改造了,母亲也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被政府列为建档立卡户。经牛场小学全体教师商量决定,老师们亲自去他家实地了解情况。<br> 当老师们来到他家的时候,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除了一些简单的炊具和木凳,再也找不出其他值钱的东西。华言波见到老师们到访,只是一味的回避,一句话也不说,远远地看着爷爷和老师们交谈,不知道是因为害怕还是愧疚。后来,他主动向老师们讲出了不来上学的原因,是因为姐姐打电话回来要生活费,爷爷拿不出来,所以他决定不读书了,为家里省点钱。说完以后,他在我们面放声大哭。</font><br> <font color="#b06fbb">看到这种情况,班主任蒙老师轻言细语地安慰着,大概五分钟的时间,哭声停了,安静了下来。在场的老师们帮他分析家庭情况,想要改变生活现状,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认真读书,走出大山。告诉他,人生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遭遇很多坎坷,但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能磨炼他走向更加美的明天。最后家访的老师们也承诺,以后他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老师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绝不会让一位学生因贫辍学。<br> 经过老师们一番开导后,他答应回学校上课,并承诺一定好好学习,用努力改变自己的家庭。第二天一大早,他像往常一样第一个来到了教室,又听到了那熟悉的朗读声。</font> <font color="#ff8a00"> 从那以后,牛场小学的老师们更加关注家庭贫困的学生,努力向基金会、中心校留守儿童之家及社会爱心人士争取到爱心衣物、学习用具及各类补贴给他们。不想让他们因为没有学习用品而害怕读书,没有补贴而交不起生活费,没有应季的衣服而感到自卑;每遇重要的传统节日,老师们也会组织学生一起动手做汤圆、包饺子,让孩子们体验节日气氛,体验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br> 每当面临毕业季,老师们总会有几分忧伤,和她们相处六年的小朋友们要走了,为了在最后一段时间里让孩子们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牛场小学的老师们都会精心准备一场集体的毕业晚会,让孩子们开开心心的毕业,为自己的六年的小学时光画上完美的句号。</font><br> <font color="#b06fbb"> 教育好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但需要我们运用好方式方法,更需要有一颗爱心,爱是无私的奉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在爱的阳光下,一批批学生正在茁壮成长。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牛场小学的老师们点点滴滴的爱看似微不足道,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br> 让我们用爱心搭起桥梁,用真心筑起友情,用关心凝成团结,为我们伟大教育事业而奋斗吧! </font>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富宁县里达镇中心小学“脱贫攻坚故事汇”作者及汇编团队</font></b></h1><br><font color="#ed2308">脱贫攻坚故事作者(排名不分先后)</font><br><font color="#b06fbb">李文富、韩黎、张朝芬、韦功平、田株菱、冯柯文、骆荣春、蔡 琳、杨鱼荣、许正江</font><br><br><font color="#ed2308">汇编团队(排名不分先后)</font><br><font color="#39b54a">李文富、韩 黎、陈政秀、杨正芬、黄里程、刘 松、代 莹</font><br><br><font color="#167efb">汇编时间:2020年8月</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