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的地方

伊丽莎子

<h3>文字撰稿:伊丽莎子<br>美篇制作:伊丽莎子<br>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 <h3>  那是一个秋天,2005年9月24日(周六)的晚上。</h3> <h3>  在南京中央路278号城市休闲酒店的牡丹厅大包间里,我和爱人安排了一桌酒席,宴请父亲在宁的部分战友。席间,父亲母亲以及在座的叔叔阿姨们畅饮叙旧,气氛热烈,母亲更是和大家谈笑风生,开心不已。谁曾想这竟是我和母亲最后相处的时光。</h3> <h3> 聚会过后,再次见到母亲是第二天的晚上,在解放军八一医院的抢救室里,当我赶到医院时,母亲已因突发心脏病猝死,永远离开了我们……</h3> <h3>  我明白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也清楚人生中谁都会遇到生离死别,可我绝没有想到身体健康 硬朗的母亲,会走的这么早(年仅六十七岁)这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难以接受。每当我想到一个活生生的亲人就这么走了,从此天人永隔,再无相见之日,心中的哀痛就像潮水般涌来。</h3> <h3>  母亲为人正直,待人热忱,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在亲朋好友、父亲的战友、母亲的同事及邻居中有着极好的口碑。</h3> <h3>  当亲友们得知母亲猝死的噩耗时都非常震惊,办理丧事期间,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母亲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走了?母亲灵堂中摆满了追悼的挽联 花篮,挂满了被面,前来吊唁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悼念。母亲安葬前,时任南京灵谷寺住持的净南大师亲率众佛友在墓地为母亲诵经超度。母亲生前朴实无华,身后却享哀荣,人们不舍她的离去,正是对她生前的为人最大的褒奖。</h3> <h3>  江南水乡浙江金华是母亲的家乡,父亲的老家则是在重庆酉阳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早年父亲投身军营,参加革命,经历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随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回国后父亲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金华高村一带。</h3> <h3>  经朋友介绍,母亲认识了父亲,当时父亲年龄偏大,比母亲年长十岁,老家贫困,有人劝母亲要慎重考虑,可母亲不为所动,她认定父亲是抗美援朝回国的勇士,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义无反顾的嫁给了父亲,成为一名革命军人的妻子。</h3> <h3>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弟妹们相继在金华出生。后来父亲随部队移防苏北,母亲像许多夫妻分居两地的军嫂一样,边工作边独自承担起操持家务 抚育子女的家庭责任,全力支持父亲在部队工作。</h3> <h3>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父亲调往原南京军区工程兵140团任职。</h3> <h3>  母亲带领全家离开金华,跟着父亲随军来到南京方山,并从此在南京定居。</h3> <h3>父亲母亲和我们姊妹四人的孩子<br>  <br> 母亲一生勤俭,辛劳持家,不仅含辛茹苦把我们四个子女抚养成人,并为孙儿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母亲一生的真实写照。</h3> <h3>  母亲待人真诚,非常好客,当年不像如今宾馆 酒店林立,无论是来自故乡金华的亲朋好友,还是父亲重庆酉阳老家的亲友以及父亲外地的战友来宁,都住在我们家,母亲总是热情接待,让人宾至如归。我在金华的小学同学以及她妹妹旅游结婚在宁游玩,都住在我母亲家,我方山的高中同学也在母亲家住过,母亲的热情好客,在亲朋好友中有口皆碑。</h3> <h3>  母亲为人重情重义,父亲年少时我的爷爷奶奶就病逝了,父亲老家并没有需要赡养的直系亲属,母亲对曾经给过父亲关照的其叔叔婶婶一家,在经济上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母亲总是把家中省吃俭用积余的粮票 钱物等寄回父亲老家,尽力资助老家的亲友。</h3> <h3> 改革开放后,父亲叔叔家堂哥的儿子及老家其他亲友来宁打工,母亲都热心地给予帮助和关照,尽可能为亲友们提供方便。</h3> <h3> 照片中美丽的新娘霞飞是父亲表哥的孙女儿,当年母亲和父亲回老家探亲时,把年仅15岁的霞飞从相邻老家的贵州山区带来南京,开始新的生活。在父亲母亲的帮助下,通过霞飞自身的努力,自主创业,在南京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如今女儿都已上大学,走出山区的霞飞姑娘有了圆满的人生。</h3> <h3>  母亲热衷于做公益,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母亲陪同父亲回重庆酉阳老家探亲,看到家乡山区的学校桌椅破旧不堪,母亲当即支持父亲出资,为学校添置了一批新桌椅,极大地改善了学生们的学习条件,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一致赞赏。</h3> <h3>  2014年8月参加原南京军区工程兵140团大院子女聚会,我们姐弟妹四人重游故地方山合影<br> <br> 母亲健在时,我们把她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当做理所当然,过多的关注自己的小家庭而忽略了母亲,如今想尽自己所能,好好孝敬母亲,让她享享清福,可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切为之已晚。</h3> <h3>  母亲匆匆地走了,未留下一句话,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今年母亲节我特地去了中央路278号,这里已改换门庭,成了富建城市酒店。来到这和母亲最后一次见面的地方,百感交集,城市休闲酒店不存在了,但却有富建城市酒店替代,而我亲爱的妈妈如今在哪儿?</h3> <h3>  多少次午夜梦回,从梦中惊醒,母亲在世时的情景一幕幕从眼前掠过,无法忘怀。为何总是走不出丧母之痛?十五年了,至今都无法相信,母亲已真的离去,仍以为她像往常一样陪伴父亲外出旅游,总有一天会回来和家人团聚,然而却相见无期……</h3> <h3>  红尘莫测,生命无常。谁也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珍惜吧,亲们,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所有的人和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 </h3> <h3>感恩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编织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大家庭。</h3> <h3>少女时的母亲</h3> <h3>少女时的母亲(中)</h3> <h3>新婚中的父亲母亲</h3> <h3>父亲母亲和襁褓中的我</h3> <h3>母亲和我及大妹的孩子</h3> <p class="ql-block">父亲六十岁 母亲五十岁生日时,两个外孙和外公外婆一起吹生日蜡烛</p> <h3>父亲七十岁 母亲六十岁生日宴会时和我一家的合影</h3> <h3>父亲母亲的寿宴上和挚友李彩松合影</h3> <h3>母亲性格开朗,喜爱旅游,退休后经常陪伴父亲旅游、探亲访友。</h3> <h3>父亲母亲旅游中</h3> <h3>父亲母亲旅游中</h3> <h3>父亲母亲旅游中</h3> <h3>父亲母亲旅游中</h3> <h3>2004年4月父亲母亲回金华探亲 旅游,和小仙姨娘在舅舅、舅妈家</h3> <h3>2004年4月父亲母亲回金华探亲 旅游,和阿莲大姨 小仙姨娘合影</h3> <h3>2004年父亲母亲回金华探亲,4月8日小宝舅舅陪同父亲母亲 小仙姨娘游玩横店影视城。</h3> <h3> 小宝舅舅陪同父亲母亲 小仙姨娘游玩横店时合影</h3> <h3> 2004年父亲母亲回金华探亲,陈红表妹陪同母亲 大姨游玩双龙洞</h3> <h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母亲及我们姐妹和孙阿姨母子在南京瞻园观赏樱花</h3> <h3>父亲的战友陈叔张姨夫妇,陪同父亲母亲、小姨在杭州游玩</h3> <h3>挚友徐文生 邱姐夫妇陪同父亲母亲游玩扬州</h3> <h3>游玩扬州时,母亲和邱姐的合影</h3> <h3>父亲母亲旅游中</h3> <h3>父亲母亲旅游中乘坐缆车</h3> <h3>九十年代初,父亲母亲补拍的婚纱照</h3> <h3>父亲离休后,二老安享幸福晚年<br><br><br> <br>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们在继续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母亲不在了,一定要让父亲过得开心,让他健康、长寿,已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这是我和弟妹们共同的心愿。所幸父亲身体康健,精神矍铄,经常在子女的陪伴下出去旅游。 <br></h3> <h3> 2015年我和爱人及两个妹妹陪同父亲游玩凤凰古城 张家界等地。 <br> </h3> <h3>  2016年3月我们姐妹三人陪同父亲在泰国旅游</h3> <p class="ql-block">二0二0年八月七日父亲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驾鹤西去,享年九十二岁。</p> <h3>  愿父亲母亲在天堂相聚,在遥远的天国快乐永生!</h3> <p class="ql-block">此文初稿于二0一五年,经修改制作成美篇。仅以此悼念母亲逝世十五周年。 </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24日完稿 南京</p> <h3>怀念母亲<br>文字 伊丽莎子<br>诵读 伊丽莎子</h3> <h3> 伊丽莎子 <br> 茫茫人海中的一粒沙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