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就算你到过龙门,看过云冈,大足石刻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代表仍然不能错过,故又有“北有敦煌,南有大足”之说。</b></p><p><b> ----题记</b></p><p><b></b></p> <p><br></p><p>以前,去过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那次到了重庆,就惦记上重庆的大足石刻了,挤出一天时间,我们去了大足石刻……</p><p><br></p> <p><br></p><p>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为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b>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目前,旅行社一般游览是比较有名的宝顶山石刻。</b>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p><p><br></p><p>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p><p><br></p> <p><br></p><p>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千米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等最为著名。</p><p><br></p> <p><br></p><p>从这里开始,我们穿越千年来看你……</p><p><br></p> <p><br></p><p>“地狱变相“ 全龛宽约20米,高14米。故事内容丰富,人物造型生动,是中国地狱变相造像的登峰造极之作。</p><p><br></p> <p><br></p><p>地狱变相,天堂和地狱挨在一起,一边莺歌燕舞,一边阴森恐怖,因果报应,触目惊心。地狱变相全龛宽约20米,高14米,故事内容丰富,人物造型生动,是中国地狱变相造像的登峰造极之作。</p><p><br></p> <p><br></p><p>一尊尊菩萨威仪奕奕、悲悯无尽的气度得到了充分显示,置身其中,给人以佛法无边的感觉。</p><p><br></p> <p><br></p><p>父母恩重经变相由11组雕像组成,左右各有五组,中间是一对夫妇“投佛祈求嗣息”,从左到右情节连贯,形象生动,将世间养育儿女的繁琐生活细节如求子、怀胎、临产、哺乳、嫁娶、送别等提炼为父母对子女的十大恩德,细细看来,感人肺腑,这是佛教中国化后才可能出现的造像。</p><p><br></p> <p><br></p><p>毗卢道场:洞内雕一转轮金藏。转轮藏正中端坐毗卢遮那佛在讲法,佛手结最上菩提印,口吐文理之光,密传真言,直入诸佛菩萨之耳。毗卢舍那佛在道场所讲之法为《华严万行万德》,即行为和道德规范。</p><p><br></p> <p><br></p><p>九龙浴太子为宋代作品。 该摩崖造像,顶部为平顶(部分毁),顶高6.40米,像宽4.50米。崖壁正中高雕一大龙头,龙口大张,中有清泉流出,洒浴龙口下一儿童,即悉达多太子身。太子裸体,面南,头顶上现毫光二道,双手合十,端坐于金刚台上,坐身高0.93米。</p><p><br></p> <p><br></p><p>九龙浴太子左边,是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他以能驱除诸般毒术,消灾去祸为特征。</p><p><br></p><p>石龛中间是孔雀明王,两侧的造像则是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故事和佛念《大佛母孔雀明王经》救治被毒蛇咬伤的比丘莎底的故事。</p><p><br></p><p>石龛中的孔雀双翅舒展,明王端坐在孔雀背负的莲台之上,面容慈祥。孔雀明王呈一面四臂之相。右边第一手执莲花,表敬爱;第二手持俱缘果,表调伏;左边第一手持孔雀羽毛,表息灾;第二手持经卷,表增益。</p><p><br></p> <p><br></p><p>释迦牟尼慧眼微闭,安祥而卧。其弟子从平地涌出,躬身肃立,正在聆听老师的最后一次说法。</p><p><br></p> <p><br></p><p>大佛湾中间是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石龛高7米,宽32米,深5米,造像37尊,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在大佛湾内占据了最显赫的位置。</p><p><br></p><p>整个卧佛造像只表现了上半身,双脚隐入岩际,右肩陷于地下,左肩在五色祥云之中,以示释迦牟尼横卧于天地之间。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具有中国画的特质,使人产生无限联想。民间有宝顶卧佛是“头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之说。</p><p><br></p> <p><br></p><p>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以千手观音为主体景观的大足石刻精品景区,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宏大、艺术精湛、内容丰富,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我们去时正在维修)</p><p><br></p> <p><br></p><p>“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 中的释迦牟尼佛半身像。</p><p><br></p> <p><br></p><p>柳本尊行化道场石龛高15米,宽25米,造像分为三层,自下而上逐层外挑,外檐上刻着“唐瑜伽部主总持王”八个大字。</p><p><br></p><p>石龛内头戴毗卢舍那佛画像的柳本尊造像端坐中间,居士打扮。柳本尊头顶外挑处有五佛四菩萨坐于圆龛内,两侧为“十炼图”,说的是柳本尊十件苦修的事迹。十炼图的下方是柳本尊的十七位侍卫。</p><p><br></p> <p><br></p><p><b>游完宝顶山石刻景区,出门步行近10分钟,乘坐宝顶站始发的大足205路至双塔中学站,步行4分钟,在和平新村站乘坐大足105路主区财政局站下车,步行近15分钟抵达北山石刻景区。</b></p><p><b></b></p> <p><br></p><p>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和宝顶山石刻同为大足石刻中最大石刻,位于大足区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长达500多米。岩高约7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造像5000余尊。造像细腻精美,技艺娴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p><p><br></p> <p><br></p><p>北山石窟保护极为完好,主要石窟都以古建筑的形式笼罩起来以挡风遮雨且室内光线绝佳,方便了游客风雨无阻地仔细观赏这些精美的石雕造像。</p><p><br></p> <p><br></p><p>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护持北方的护法神。龛中的北方天王身材魁伟,威武强悍,顶盔贯甲,双眉倒竖,怒目圆睁,给人一种威严雄悍,强有力的慑服感。两侧的力士怒目咧嘴,面目狰狞,持刀挥棍,勇不可挡。</p><p><br></p><p>晚唐时,曾传说毗沙门天王助唐大败番兵的故事。因此毗沙门天王被军旅视为保护神,并供养毗沙门天王神像,以得“神力”。</p><p><br></p> <p><br></p><p>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开凿于唐末,系根据《观无量寿佛经》雕刻而成,所表现的是西方极乐净土。龛上部为西方极乐世界之盛况。中间是西方三圣,正中刻阿弥陀佛,螺髻金身,头顶四道无量毫光经七宝盖横贯龛顶。左有观音,右有大势至菩萨,皆宝冠缯衣,肃穆庄严。下部雕刻着“三品九生”及“末生怨”故事,左右沿是“十六观”。245号龛被誉为“晚唐最为精美的作品”。</p><p><br></p> <p><br></p><p>诃利谛母龛雕凿于宋代。龛中诃利谛母凤冠霞帔,身着敝袖圆领华服,足穿云头鞋,脚踏几,坐于有屏风背衬的中国式龙头背椅上,左手抱一小孩放于膝间。</p><p><br></p><p>诃利谛母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专吃人间小孩。后经佛陀教化,改恶从善,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护法神,被世俗百姓尊称为“送子观音”。</p><p><br></p> <p><br></p><p>这尊雕琢于南宋的数珠手观音华冠佩饰精雕细刻,身躯窈窕,脚踩莲台,手掐数珠印,衣䘧舞带迎风飘拂。观音神情似笑非笑,娴静中蕴含着温情,犹如一位饶有风韵的少妇。石像经千年风雨侵蚀,更显得朦胧而神秘。</p><p><br></p><p>这尊观音像在古代工匠的雕琢下,所赋予的人性超过了神性,以迷人的媚态替代了庄严,故人们称之为“媚态观音”,又被誉为“北山石刻之冠”。</p><p><br></p> <p><br></p><p>摩利支天女--是佛教的护法神。是具有大神通之法的光明女神。两旁侍立为八大金刚力士。</p><p><br></p> <p><br></p><p>水月观音窟建于南宋,因临水观月而得名。观音坐于束腰金刚座上,宝冠雕饰华丽,玲珑剔透,胸前、双袖和膝间饰满璎珞珠串,披帛、飘带轻舞飞扬。观音两侧侍立着善财、龙女,石窟左右两壁是四大金刚,皆头鍪顿项,身著甲胄,腰束革带,剽悍威猛,有撼天动地之势。</p><p><br></p> <p><br></p><p>雕凿于北宋靖康元年的孔雀明王窟中有雕像千尊,孔雀明王位于石窟中央,端坐于孔雀背负着的莲台之上。孔雀明王为密教本尊之一。与其他明王呈忿怒相不同,孔雀明王为慈悲的菩萨相。主尊之外,正壁及左右两壁遍刻千佛。</p><p><br></p> <p><br></p><p>雕凿于北宋靖康元年的弥勒下生经变相龛刻像173尊,正壁是弥勒坐像,左右岩壁是经变中的菩萨、文臣武将、男女居士及各式人物。佛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p><p><br></p> <p><br></p><p>十三观音变相,按照《法华经》的说法,观音为挽救不同苦难的众生,可随机应变出33种变化。十三观音变相窟开凿于北宋,中间是圣观音,左右两侧各六尊观音化身。</p><p><br></p> <p><br></p><p>经过一天的游览,深感大足石刻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的确是中外游客川渝之行的必游之地。</p><p>(史料部分摘自网络)</p><p><br></p><p><b> 喜欢的点个赞即可,请勿送花!</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