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针炙趣谈</p><p class="ql-block"> 林大华</p><p class="ql-block"> 我国传统医学瑰宝之针灸,其疗效已为世界公认。今天我要侃的不是其疗效有多神奇,而是要讲扎针的器具针和炙常用的艾条。</p><p class="ql-block"> 我要讲的是针和艾条在传承中缺失的东西,这些内容属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我界定不清,但我明确知道如果能传承下去,对进一步发扬针炙文化是有作用的。</p><p class="ql-block"> 我是有资格讲的。六岁时我跟随工作调动的父亲从烏鲁木齐来到北京,双膝关节红肿痛!随即寓居苏州二舅家,扎了三个月针,扎好了。至今未再犯!二舅说我“连蚂蚁搬家都要看明白”,面对日见好转的膝盖怎会对扎针没兴趣!扎到快好时,每次足三里都是我自己下针!</p><p class="ql-block"> 噢,我忘了说,当时全国只有一家生产针和艾条的“中国针炙用品社”,社址在苏州市司前街八十三号,社長是我的二舅梅焕慈。而创建人是二舅的岳父承澹安,中国针灸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 摆完资格,下面讲正题。若用淘金来比,淘尽摆资格的“沙”,下面就是真金。</p><p class="ql-block"> 先说“燃烧自己,奉献健康”的艾条。</p><p class="ql-block"> “中国针炙用品社”的职工几乎天天都能吃炒鸡蛋黄,那么蛋清去哪儿了?被用作粘合剂!艾条卷好后用蛋清将棉纸粘合。蛋清凝固后,结实不说,久放不长霉!这一点是白面浆糊比不了的!化学胶水也不长霉,但燃烧时有毒!</p><p class="ql-block"> 艾是存放三年以上的好艾,现在大多厂家也能做到!但当年“中国针炙用品社”生产的艾条是按比例拌入檀香未的!其疗效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再来说针。用针有深浅轻重。但是很多穴位不能扎深,如“哑门”。我曾见过胆大的医生在腿上扎“透针”。不过传统的重针除了与深浅、留针时长和捻针手法有关,还和针的材质有关。银比不锈钢重,金此银重,所谓重针是用银针或金针。我母亲从“苏州中医联合诊所”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时带了十套针,每套不锈钢长短针十根,银针一,金针一!我母亲为人大方,手很松。可能也觉得随时可以从二舅处拿,结果一套也没留下。</p><p class="ql-block"> 金针和银针的制造不难,难得是进针和出针的手法!我曾用金针扎足三里玩但进不去!承老先生在南京中医学校任校长时弟子不少,也许有再传弟子会金针手法。在苏州的传人是医药学大学毕业的二舅母承为奋,我母亲从师二舅母,有三位师姐!我母亲没有传人,希望她的师姐有而且会金针手法!</p><p class="ql-block"> 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丢失多矣,希望这篇小文能挽救一些!</p><p class="ql-block"> 2020..2.22</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