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莫“百件”淳安老物件

江西瑞博特:章高虎

<p class="ql-block">  我们里莫移民村原来是浙江省遂安县(现合并为淳安县)东亭公社洙水章家村人。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兴建新安江水库经历了两次大移民。第一次在1959年2月突击从新安江大坝库区搬到五、六十里路开外的中洲、长埂、童家坞、水碓角等地安家落户。由于当时没有任何水、陆交通工具,全靠肩挑步行,挑一担物资来回有120里路。上级号召我们采取军事化行动“多带思想、少带家具”拖儿带女、肩挑手提、背井离乡进行大移民。80%的物资都遗弃在库区内。第二次大移民是在1969年12月依照国家的安排再次从浙江省淳安县跨越千里移民到江西省宜黄县东陂公社西沅大队(现改为宜黄县东陂镇排上村委会里莫村小组)。在两次大移民当中又经历过无数次的小搬家,把原有的淳安老物件基本上把它抛弃掉了。时过境迁六十多年的今天,那些从淳安县带来江西的老物件能存世的已是廖廖无几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对故乡有一种难忘的情怀,本人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在里莫组收集了“百件”千岛湖移民老物件,拍成照片分享给大家。这些千岛湖移民老物件见证了淳安县的历史和淳安人的聪明智慧,它陪伴着主人渡过了这段艰辛的移民历程。如果不去收集再过若干年这些老物件即将遗弃。</p><p class="ql-block"> 在收集老物件过程中,得到了里莫移民村的父老乡亲大力支持,纷纷自愿地无偿捐献出自家收藏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由于淳安文化融入了徽州文化,其语言极为复杂,淳安素有“五里不同谙、十里不同俗”之称,淳安的老物件各地的叫法也不相同。为了保持淳安的古典文化元素,在老物件文字方面引用了杂字。有很多老物件的叫名知道,但是杂字不会写。又得到了淳安的老前辈余书旗、余玉平、煮石山人、一帆风顺等人的指点和浙江省衢州博物馆的蒋建坤同志的指正。为此,借助网络的一角对鼎力支持我的各位老乡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在编辑本文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斧正和谅解。</p> <p>1,官升: 是一件衡量容器。一官升等于两斤米。它中间隔了一半叫“半官升”,一半的一半叫“两格半”。</p> <p>2,五升斗桶: 它是五官升为一斗桶,是10斤米重的容器。</p> <p>3,十升斗桶: 它是十官升为一斗桶,是20斤米重的容器。</p> <p>4,十六两称: 它是一件计量衡器。它是十六两为一斤的计量单位(现在改为十两为一斤)。称杆上刻有16颗星花,所以叫作“十六两称”。它表代着北斗7星、南斗6星,福、禄、寿各1星,它警示人们做人做事要真诚,所谓“人在做天在看”!你如果短称少两给了别人,你就受到天地不容的报应。你少给了别人一两你就少了一份福,你少给了别人二两你就少了一份禄,你少给了别人三两你就折寿!</p> <p>  5: 铜烟斗: 它是把小山竹连根一起挖起来,在竹蔸上挖一个约1.5厘米直径的洞,竹杆长度约五、六十厘米,把竹节打通连着竹蔸上的洞,在洞里装上烟丝点然抽烟。家庭富有的烟民把烟斗用青铜包住装饰,显示富贵、大气。</p> <p>6,铜罐: 它是用青铜手工制造的铜器,在野外作业时就地用来煮饭之用。大年初一用来煮红枣、莲籽等。</p> <p>7,铜锁: 以前锁大门、锁箱都是铜锁。锁体里面有两根或四根铜片,用锁匙把铜片卡紧锁即刻打开。</p> <p>8,铜茶壶: 它是烧开水的容器。这件铜茶壶是从遂安章家带来江西的,整个壶体锈迹斑斑凹凸不平,可见它经历过多长的岁月。</p> <p>9,瓦罐茶壶: 章家村是有名的烧汤瓶茶壶的村。它是用来盛装凉茶的容器。</p> <p>10,竹丝葫芦茶壶: 里面是一个完整的老葫芦壳,外面根据葫芦的形状用竹丝编织而成的外套装饰,底部很平整。在野外劳作时把凉茶倒入葫芦里,放在地上也不会倒出茶水。</p> <p>11,竹罐茶桶: 它是用两节毛竹用来盛装凉茶的,在野外劳作时挂在树上或者放在地上。</p> <p>12,鸭子汤瓶: 它只有鸭蛋那么大的汤瓶。以前没有乳粉,缨儿断乳后就用鸭子汤瓶炖米粉糊给缨儿吃。由于鸭子汤瓶小,炖一次米粉糊正好缨儿吃一餐。</p> <p class="ql-block">13,大火炉: 这种大火炉有一米见方。冬天在屋里添一个大火炉可以容纳8个人围在火炉四周取暧。同时在火炉上横架两根火柱或者方铁架可以在上面烤米粉粿。还可以在火炉当中放一个三角码,把砂锅放在三角码上饨猪肉、萝卜。</p> <p>14,火炉架: 它是罩在火炉上用来烘焙衣物之用。</p> <p>15,火钳、火柱: 火㶰是用来夹火、夹柴。火柱是用来夹火或者横在大火炉上烤馃。</p> <p>16,火欣: 以前的灶头是老虎灶,用火欣到灶堂里铲火之用的。</p> <p>17,三角码: 为了节约能源,把三角码按在大火炉的火上,然后把沙锅放在三角码上进行炖猪肉、炖鸡肉等食物。</p> <p>18,火㷓: 它是移动取暧的用具,特别是在校学生,到了冬天保暧衣服很少,甚至有些学生袜子都没有穿,遇到下雨天没有雨鞋,布鞋湿了后就放在火㷓上烘干。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要匹配一个火㷓取暧。</p> <p>19,铜火㷓: 这是相当高档的火㷓,只是富裕人家才有这么高档的火㷓用来取暧。它还可以在睡觉之前放入床上的被窝里即可散出热能,相当于现代的电热毯。</p> <p>20,灯盏: 以前夜间都是用灯盏照明。它是下面一个小木盘(直径约20厘米),具有支撑灯盏作用,盘内可以放入灯芯、青油、火柴、挑灯针等物品。木盘上有一根立柱便于掌灯,立柱上方有一铁环,铁环上放一个油盏,油盏里盛装青油(植物油),油里放一根灯芯草(约5-8厘米长),利用灯芯草吸油的原理,把灯芯草露出灯盏约一厘米长的头,用火柴点燃钉芯头,届时房间内就有灯光。如果灯光不强了就用挑灯针把灯芯草往前拔一点点,灯光立刻加强。妇女们就在灯盏下纳底做鞋,读书人就在灯盏下攻读课文和墨宝。叫作“挑灯夜战”!</p> <p>21,印板: 是做米粉馃用的模型。在印板的底部刻有吉祥的篆体“福”和“寿”。这两个印板是从遂安章家带到江西的。由于使用年久,印板的颜色都变成黑褐色了。</p> <p>22,锡腊蚀台: 这种腊蚀台只有富裕人家才拥有。摆在厅堂显示格外的大气和富贵。</p> <p>23,简易腊蚀台: 这种腊蚀台是用铁皮制造的,很简单没有档次,都是家庭较为贫穷的人家用。</p> <p>24,万寿床: 这是古典的木床,据主人介绍,是从章家村搬出来的,已有100年的历史。</p> <p>25,百年衣厨: 这件老衣橱已有100年以上,橱门上的铜片已是锈迹斑斑。</p> <p>26,百年小圆桌: 这张小圆桌已有100年以上。是富有人家才拥有这么时尚的家具,主人保存的很完美。</p> <p>27,百年上横桌: 这件上横桌已有100年以上,桌抽匙上的铜拉手也是锈迹斑班,式样很古典。</p> <p>28,骨牌橙: 这条橙是从章家村带来的,主人保存的很完美。</p> <p>29,木箱: 这件木箱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在两次大移民时凡是贵重的物品都放入这件箱子里。</p> <p>30,煤壶灯: 它是有了洋油(煤油)之后才有这种灯。它是继灯盏之后的产物。</p> <p>31,马灯: 马灯是在煤壶灯之后发明的,它可以防风,还可以提着它走夜路照明。这件是从淳安县中洲村带来江西的,它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p> <p>32,粉杈: 它的材质是松树,木匠用斧头刨纯手工一点点挖出来的,是铲玉米粉、米糠等的用具。</p> <p>33,粉桶: 用来盛装玉米粉、小麦粉的容器。</p> <p>34,油桶: 是用来盛装植物油的容器。</p> <p>35,撤桶: 它是盛装液体食物(如米粉羹、粥等)到野外时之用。</p> <p>36,竹罐桐: 它是用一节老毛竹做成的。竹罐里盛装米饭,饭上面放菜,上面有一个盖,两边有两根绳孑。野外劳作时用它带饭菜的。两根绳子是用来挂在树上的,以防家狗吃掉和蚂蚊爬到饭菜里面去。</p> <p>37,马桶: 马桶是淳安人女儿出嫁时必备的嫁妆,又叫“子孙桶”。出嫁的时候娘家就往马桶里放两个红鸡蛋,两把没有炒熟的花生,6-8颗喜糖和红枣、十几粒栢树籽。新娘进新房后就安排一位很活跃的金童(5-6岁的小男孩)把马桶里的吉祥物取走,然后往马桶里拉一泡尿,寓意是“早生贵子”。有时小男孩取走吉祥物后没有尿意拉不出尿,搞的小男孩很尴尬,大人们就会逗他开心。增强了婚庆喜气!</p> <p>38,小人屎盘: 小人屎盘是放在床底下的,夜间缨儿的屎和尿就拉到该盘里。</p> <p>39,小便壶: 它是小男孩拉尿和浇粪水用的。</p> <p>40,脚盘: 它是用来洗脚和洗澡的。</p> <p>41,托盘: 它是办喜事传菜的盘,一托盘可以装六碗菜。</p> <p>42,织盘: 是盛装苎麻织线用的盘,也可以盛装冻米糖、花生、瓜籽等。</p> <p>43,饭蒸: 这个饭蒸是从淳安县中洲村带来江西的。淳安人的饭蒸底和饭蒸盖都是杉木板做成平的,而江西人的饭蒸底和饭蒸盖是用篾片编成尖的。</p> <p>44,篾书箱: 这是用篾片编织成的四方型的箱子用于放书的。古装戏中的书童或丫环挑的箱子就是这种篾书箱。</p> <p>45,金箱笼: 这种金箱笼是圆形的,也是装书用的。这件是100多年前的产物了。</p> <p>46,小人圈橙: 这是小孩坐的橙子,把小孩坐进圈橙里不会摔下来。江西人的圈橙与淳安人的圈橙大同小异,但是江西人的圈橙屁股底下有个圆洞便于排屎,这样更科学。</p> <p>47,魚蔸: 是用篾片编成下大上小的小背蔸,是在捉鱼时装魚用的。淳安人的魚蔸是扁的,江西人的鱼蔸是圆的。</p> <p>48,魚叉: 这是在溪里叉魚用的。它有六根峰利的铁齿,江西人的魚叉只有三根铁齿。</p> <p>49,石磨: 用来磨粉、磨豆腐等。</p> <p>50,棕刷帚: 它是用来刷磨槽里的粉状物的。这种棕刷帚经久耐用,棕丝不腐烂。</p> <p>51,棕扫帚: 这是用来扫地的。这把棕扫帚已经用了六、七十年了。</p> <p>52,烟刨: 这是淳安农民自已种烟草,晒干后抽除烟筋,喷上少量的菜油在烟叶上,然后用小木榨把它榨实,再用这种刨烟的刨把烟草刨成烟丝。</p> <p>53,撤筐箩: 它是用篾片手工编成四方型的小筐,筐上有一个提手。它的用处很广,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会用得着。</p> <p>54,绩箜笸箩: 它是用精细的竹丝手工编织而成。下面的圆形盘状叫“绩箜”,上面的盖是叫“笸箩”。妇女做针线用的剪刀、顶针、布料、缝衣、补衣、纳底做鞋的工具都放在这里面。也是出嫁女必备的嫁妆。这件藏品据现年90岁的老太太介绍,是她妈妈出嫁时的嫁妆,具有110多年的历史。其做工非常精致,笸箩上的“满堂福贵”四个字是用黑油㲺㲺好的篾片编织而成,字体格外清淅,里外都用桐油凃㲺不粘灰尘,而且保存完好。</p> <p>55,织瓦: 是按成年人的大腿粗细做成的瓦片,瓦片上刻着“三魚共一头”的图案,然后和砖瓦一起烧制而成。妇女们搓线时坐在橙上,把织瓦放在自已的右边大腿上进行搓苎麻织线。其作用是起到增强摩擦力。是妇女织线用的工具,所以叫“织瓦”。</p> <p>56,糊批: 它是一件很薄的铜制品。古代妇女做鞋面是有两层布的,在鸭子汤瓶里烧好麦粉糊,就用这种糊批把麦粉糊均勻地批在两层布的中间进行粘合。</p> <p>57,布鞋底: 这是妇女们把旧的衣服撕成小块布叠成二、三十层,用苎麻线一针一针纳成鞋底。</p> <p>58,割底刀: 纳好的布鞋底后就用这种长刀沿着鞋底四周把多余的布料割除。所以叫“割底刀”。</p> <p>59,鞋栓: 是把做好的布鞋用鞋栓栓紧定形。大人有大人的鞋栓,小人有小人的鞋栓。根据鞋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鞋栓,经过鞋栓处理过的布鞋式样很端庒。</p> <p>60,鞋钉锤: 这是很小的钉锤,它是用来敲打鞋栓和鞋栓筋以及修整鞋形用的。</p> <p>61,鞋栓桶: 鞋栓桶是用来集装鞋栓、割底刀、钉锤、鞋样的一种腰子形状的木桶。</p> <p>62,草鞋扒: 是编织草鞋的工具。前端有个大倒勾,把倒勾挂在做草鞋橙的橙头上,草鞋扒下面放稻草,草鞋扒上面有七个木齿,中间一个齿特别长而尖,是拔草鞋绳用的。</p> <p>63,草鞋腰: 它是一个“弓”形木结构,像一个小牛轭,两头用绳子系在腰上,“弓”形中间有一枚铁钉或竹钉。做草鞋一开始就是做草鞋鼻子,把草鞋鼻子挂在草鞋腰中间的钉上,然后草鞋鼻子上的四根绳,分别挂在草鞋扒上进行编织草鞋。</p> <p>64,草鞋橙: 是做草鞋必备的工具。它承接草鞋扒,存放编织草鞋的稻草。在编织草鞋时人坐在橙上轻松地进行编织。</p> <p>65,炒米花的锅铲: 这件是从章家村经过几经周折后带来江西的。每年过大年之前每家每户都要煎糖,那个时代冻米糖是上乘的糕点。在煎冻米糖之前要炒米花。它是把蒸好的糯米饭晒干后,用桐籽壳烧成沙子,在大火下把糯米饭干放入沙子里速炒速起,如果手脚慢就会烧燋。所以,要配备一把很大的锅铲,这种锅铲叫“炒米花锅铲”。</p> <p>66,《洙水章氏》宗谱: 该宗谱是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修订的,共二十卷,存放在《洙水章氏》宗谱专用箱中,大约有五、六十斤重。我们里莫村的后裔祖辈大部份在第十三至十五卷之中。由于我们移民时大部份宗谱没有带出库区,都遗留在库区水底,只有少量带出库区。但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和红卫兵造反运动时都被烧毁了。这套《洙水章氏》宗谱是我小爷爷章德祥(章将乾、章将永的父亲)收藏下来的,是唯一存世下来的一套《洙水章氏》祖谱。我们在2010年继谱时是根据这套老谱续修的。我小爷爷和我堂叔在每年的六月六日都会拿出来进行晒谱。为了防止虫蛀,我小爷爷还用报纸包了一小包“六六六粉”农药放在专用箱里,木箱外面再用毛毯包住放在楼上通风处,至今打开宗谱专用箱后仍有一股刺鼻的六六六粉气味。</p> <p>67,田耙: 是用来水稻耘田用的。它是六根铁齿和一根约2-3米长的木把组成。耘田时双手握住田耙把在稻行中推去耙来,田间的杂草即刻浮在水面而死掉。起到松土和除草的作用。</p> <p>68,谷耙: 是用于翻晒稻谷等农产品的。谷耙的宽度约两尺长,一边是装有八个木齿,把稻谷翻成槽形呈凹凸状,增强太阳的照射面。另一边是平的,在收谷的时候收的更快。</p> <p>69,挖藕锹: 约一尺长两寸宽,用于藕田取藕。</p> <p>70,勃荠箩 : 由于章家村盛产勃荠和莲藕,就特制了这种装勃荠和莲藕的竹箩便于清洗。</p> <p>71,独角锄头: 这种锄头只有一只角的小锄头。在山上种玉米、高梁或者在平地种菜,右手握住锄头把往泥土里挖一小坑,左手随即放入种籽或秧苗,再拿起锄头往泥土上一压即可。</p> <p>72,羊角锄头: 它像羊头上的两角一样,所以叫“羊角锄头”。锄头板往两边弯,中间凸起。在铲草松土时泥土不会粘在锄头板上,减轻了劳动强度。</p> <p>73,扒勾: 是在晒谷的时候扒稻谷中的稻叶的,也是去山上扒松树针叶的。</p> <p>74,秧橙: 是在秧田里拔秧用的,屁股坐在独脚的橙子上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也便于橙子移位。</p> <p>75,刀鞘: 是系在腰间便于放柴刀、镰刀的。</p> <p>76,竹丝箩(又叫洋箩): 它是用竹丝编成的,不是用篾片编织的。这种箩最大特点是容易漏水。主要是用于浸种和洗红薯。</p> <p>77,柴楤、轭索: 是用来砍柴挑担的。砍好的柴用轭索捆好,然后用两头尖的四方的柴㧾头插入柴中,在柴惚的中部是扁形的和扁担一样,在挑柴的时候富有弹性,减轻了挑柴的强度。</p> <p>78,拄头: 是挑担用的重要辅助工具。长度与人肩齐平。在挑担时可以把拄头放在不挑担的肩上,撬在挑担的扁担之下,可以减轻挑担肩膀上的压力。挑担累了把拄头支撑在扁担的中间可以歇一下。章家人的拄头在底部还套了一块铁环。进村或进城时路上有行人,这时只要把铁拄头往石头上一捣,届时前面的行人听到“当”一声响后,就知道后面有挑担的人,就顺速靠边让路。我们里莫村章金马的父亲风趣地说: “这拄头呀!比亲生儿子还更好。挑担时它会帮你减轻肩上的重量,你挑累了它会给你撑住让你歇力,你过水沟时它会扶你过去,而且从来不会发啰嗦顶撞你,亲生儿子那有这么听话”!</p> <p>79。棕箩箍: 棕箩箍是套在谷箩下面,上方套在扁担头上,是挑箩担用的。</p> <p>80,棕凸: 是-件挑箩担的防雨工具。下雨的时侯挑箩担会淋湿箩里的东西,淳安人就发明了棕凸。它是套在棕箩箍上面,中心点有个圆形的洞,箩箍穿过棕凸的洞套在扁担头上,这样就起到防止雨水进箩里的作用。</p> <p>81,棕簑衣: 它是下雨天农民野外劳作时穿的防雨用具。</p> <p>82,跳杈: 它是打豆、打麦的用具。使用时双手握住跳杈柄,提起跳杈在空中旋转360度,跳杈落地时正好打在豆杆或麦杆上,起到震打脱粒作用。比用木棍敲省力多。</p> <p>83,苎麻刮刀: 它是把苎麻表皮通过刮刀把苎麻的表皮层刮掉,剩下完整的苎麻纤维丝。</p> <p>84,木匠斧头: 淳安人的木匠斧头与江西人的木匠斧不一样。淳安人的木匠斧头角是前短后长,江西人的木匠斧头角是前长后短。</p> <p>85,木匠刨: 淳安人木匠刨的两只耳朵(扶手)是往下弯呈弧形。江西人木匠刨的耳朵是直形。</p> <p>86,木匠小木刨: 小木刨比大木刨小的多,但是刨的刀片形状各异。(有单线刨、双线刨、明线刨、暗线刨、粗线刨、细线刨、正面刨、钭面刨等等有十多种)。</p> <p>87,一字刨: 除了木匠用之外很多农户家都备了这种刨。一字刨它不能把木材刨直,但是它能在弯曲的地方可以把它刨平。所以农户家都备有一把一字刨,用来刨锄头柄、刨老南瓜、刨丝瓜之用。</p> <p>88,木匠搓钻: 它是钻木头洞的钻。利用中轴上的园盘旋转带动钻头进行钻洞。以前拼木板先用搓钻钻洞,然后用竹钉拼接。</p> <p>89,木匠墨斗、墨签: 这是木匠最重要的工具。墨斗分为两段,前段是一个杯形,在杯里放墨汁和棉花,后殷是线圈。墨线通过前段的棉花和墨汁就浸黑了墨线,然后在木材上方拉起墨线弹一下就成了一条直线,便于制造。墨签是竹片做的,用于画尺寸。传说墨斗和尺具有避邪作用,木匠师徒去东家做事,墨斗、尺是挽在手锯绳上,师傅用斧头勾住手锯背在肩上行走。其他木匠工具统统由徒弟挑着担行走。</p> <p>90,裁缝烫刀: 烫刀是裁缝必备的工具。它是放在火炉里煨成六、七十度温度吋进行烫衣和压边定型。</p> <p>91,梳妆盒: 这件梳妆盒有百年的历史了。上方打开是一面铜镜,下面盒子里是装有粗齿和细齿的木梳或竹梳,头发油,还有眉毛钳和拔眉毛的线。那个年代没有任何的化妆品。</p> <p>92,蜂桶: 这件蜂桶是从淳安中洲带来江西的。蜂桶上面还用油㲺写着“西源大队10号”的编号。这是移民搬物资时对每户人家的编号。看到编号就知道谁家的物资。</p> <p>93,马黄桌: 这件是从淳安中洲搬到江西来的,上面写着“宜黄、东陂公社、西源大队19号”的标识编号。“19”号是我家的编号,这几个字还是我小姐夫写的。</p> <p>94,“忠”字袋: 这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做的袋,是放毛主席语录的。它是红布做成小背包袋,袋的外表是用白丝线绣成“忠”字,表示忠于毛主席。袋盖上用黄色的丝线绣成“五角星”,两边各有三条黄线,以示“五角星”放光茫。</p> <p>95,勇敢奖章: 这枚军功勋章是章始元同志(章跃迁、章跃平的父亲)获得的。在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章始元同志在东北军区第四野一0团一营一连任陆军机枪班长。在一次阻击战中身边的战友都伤亡了,他就从伤亡的战友身上取下七、八枚手榴弹。十多个敌人向他猛扑过来,他在战壕里把手榴弹全部扔出去,又顺速端起机枪猛扫,十多个敌人被他一人歼灭守住了阵地,为大部队作战赢得了时间。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授予章始元同志记大功一次,并授予“勇敢奖章”一枚。这是真正的战斗英雄呀!</p> <p>96,中南军区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也是章始元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获得的纪念章。</p> <p>97,抗美援朝纪念章: 这枚纪念是1953年10月由贺龙率领中国人民赴朝慰团颁发给每位援朝战士的。</p> <p>98,抗美援朝军大衣: 这是抗美援朝时期章金荷同志(章宜权、章宜成、章宜招、章小成的父亲)穿的军大衣。有七斤重,睡觉时当棉被盖。他今年90岁,身体很健康,还会自已种菜,自食有余的农产品还会步行5里路拿去东陂街卖。每年冬天他都要穿上这件抗美援朝发的棉大衣和棉帽,仍然保持抗美援朝军人的形象。</p> <p>99,抗美援朝军帽: 这顶抗美援朝军帽很厚,两边的帽耳朵放下来包住脸很暧和。两只帽耳朵上各做了一个洞,便于战埸上传令时能听见。</p> <p>100,抗美援朝茶缸: 茶缸上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赠给最可爱的人”的红色字样。</p> <p><br></p><p><br></p><p>作 者: 章高虎</p><p>拍 照: 章高虎</p><p>2020年9月23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