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

拓荒牛🐮(强哥)

<p>东江纵队北撤纪念公园位于深圳大鹏新区葵涌沙鱼涌~</p> <p>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公园题词。</p> <p>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的协定,东江纵队主力需北撤烟台。1946年6月30日,在以曾生为首的北撤部队军政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北撤人员2583人在大鹏半岛的沙鱼涌登上美军三艘登陆舰开赴山东 烟台。解放战争期间扩充为两个纵队,参加了豫东等系列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纪念东纵主力北撤山东这一历史事件,1989年原宝安县人民政府在沙鱼涌原址建亭立碑,后被公布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北撤纪念墙上两千多名北撤指战员名单,记念墙前言中不仅写下了留在广东坚持武装斗争人员的艰苦岁月;也提及了粤赣湘边纵队的发展成长过程,这是对为国牺牲和幸存下来的东江纵队指战员给予悼念和铭记。</p> <p>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奉命将主力部队北撤山东。2583名指战员在曾生等人的率领下抵达山东烟台,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后编入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而东江纵队主力北撤留下的部分人员继续坚持隐蔽斗争。</p> <p>  东纵北撤,是停战协议签订后,在军调部派出的36个执行小组中,唯一取得成功的军事大转移。这批优秀的东江儿女抵达山东后,先后参加了鲁南、莱芜、豫东、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3年之后,与大军一同挥师南下,与当年留守南方的粤赣湘边纵队的战友会师,最终成为解放华南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东纵北撤,可以说是中共广东党史军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p> <p>  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p><p><br></p><p>  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在日军不断向内地推进、国民党守军溃逃的时候,惠阳、东莞、宝安、增城等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纷纷拿起武器,奋起抗击敌人。</p><p><br></p><p>  当年10月13日,党中央指示,要在东江日占区后方开拓游击区。八路军驻港办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廖承志召集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和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曾生等开会研究。10月下旬,曾生等回到惠阳县的坪山建立中共惠宝工委,12月2日组织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此之前,王作尧、阮海天、黄木芬等也在东莞、增城和宝安建立东莞县壮丁常备队和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p><p><br></p><p>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943年12月,部队将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向全国发出通电。在长达8年艰苦曲折的抗战中,东江纵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拥有1.1万余人的部队。</p><p><br></p><p>  据统计,东江纵队在东江和北江广大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和游击区,总面积约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450万以上,对日伪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3500余人,共缴获各种武器6500余件。东江纵队成为中外共知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也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为抗日战争、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朱德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提并称,称之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p> <p>  东纵北撤源于《双十协定》</p><p><br></p><p>  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越来越迫切地渴求和平,迫切地要求建立一个民主独立的新中国。</p><p><br></p><p>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在重庆经过谈判,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中共为了表示诚意,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决定在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问题上让步,同意把广东、浙江等8个解放区的部队撤退到苏北、皖北及陇海路以北地区。于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东江纵队,成为了《双十协定》中北撤部队的重要一支。</p><p><br></p><p>  东江纵队执行北撤之前曾面临波折。与中共的诚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民党当局“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让人民群众心寒不已。在广东,国民党当局公然制造舆论,矢口否认广东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存在,宣称广东只有零星的“土匪”,妄图打着“剿匪”旗号,消灭在抗战中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p><p><br></p><p>  1946年1月,方方南下广州、惠州,任军调部第八小组中共首席代表。在方方和廖承志、广东区党委书记尹林平、曾生的共同努力下,迫使国民党当局承认华南人民武装力量。同时,为了制止广东内战,1946年3月,尹林平抵达重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广东当局企图发动内战的卑劣行径。经过几十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当局最终承认广东中共武装力量的存在。史料记载,尹林平和曾生等也参加了谈判。</p><p><br></p><p>  1946年6月底,为谋求国内和平,执行《双十协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敌后抗日游击队北撤山东,东江纵队在曾生等人的率领下前往烟台。6月29日下午,大鹏半岛沙鱼涌海滩上举行了欢送北撤部队的大会,方方少将代表中共中央军委致函。他明确指出,东江纵队的北撤,是“去为和平而努力,去为民主而努力,去为创造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强盛的繁荣统一民主的新中国而努力”。6月30日清晨,三艘美军登陆舰运载着2583名北撤人员从深圳大鹏湾启程,开始了5天5夜的海上航行。</p><p><br></p><p>  当东江纵队抵达烟台后,当地报纸以《烟台人民心头上开花——— 欢迎慰问东江纵队的热潮》为题报道称,7月5日,东江纵队登陆后和解放区人民见面了,和解放军“铁流会师”了,“群众对他们的热爱是难以形容的”。</p> <p>  北撤后不忘家乡</p><p><br></p><p>  1946年7月开始,东江纵队北撤后,广东的局势也随着全国内战的全面爆发而发生急剧变化。国民党广东当局公然违背保证东江纵队复员人员安全的承诺,加紧策划大规模的“绥靖”“清乡”运动,先后在东江等地区成立“清剿”机构,妄图实现彻底扑灭东江纵队留下的武装力量和复员人员的阴谋。</p><p><br></p><p>  此时,东江纵队北撤人员也知道了家乡的情况。当年“八一”建军节时,东江纵队北撤人员给家乡人民发来《重要通电》:“生等抵达烟台以后,备受山东解放区军民政府的热烈欢迎与温暖爱护,正如在家乡时你们——— 父老兄弟姊妹们给我们的爱护一般,这是足以告慰的。”</p><p><br></p><p>  “顽固分子豺狼成性,竟乘生等北走,更肆毒闾里,残杀同胞,实属令人发指。”记者从这份重要通电看到,北撤人员卸下行装之后,参加解放区的生产学习,争取为国家民族做更多的服务工作,但种种不愉快的消息,令人焦急万分。希望家乡士绅父老们秉持正义,联成一致,抗此暴力,制止顽固分子这种破坏协议扰乱地方之恶行。</p><p><br></p><p>  “我兄弟姊妹更应团结一致,和睦乡族,服从父老教训,生产学习,待机为国效力。”通电强调,不能束手待毙,但恩怨必须分明,是非必须弄清,自卫必须坚持有理有利有节之原则,而获致和平之实现与家乡之繁荣。</p><p><br></p><p>  最终,留在广东坚持斗争的人员和复员战士在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重新拿起武器参加解放战争。在方方、尹林平的领导下,广东各地人民武装先后发展成为粤赣湘边、闽粤赣边、桂滇黔边等多个纵队,其中粤赣湘边纵队是以原东江纵队留下的武装骨干发展而成并于1949年1月成立的。1949年9月,南下的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在粤赣边胜利会师,配合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重大贡献。</p> <p>从东纵北撤纪念公园徒步可以到沙鱼涌村</p> <p>纪念亭背山面海,飞临水上。人坐亭内,海风习习,心旷神怡。亭的左侧是一沙滩 浴场,可尽心畅游,实是夏日纳凉的好去处。</p> <p>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