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阅读分析”题要求的能力

秦时明月

做“阅读分析”题要求的能力<br>  “阅读分析”在高考中称“现代文阅读”,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就是把基础知识融到一篇现代文中考察。在众专家的一片叫好声中,小学初中也纷纷效仿,于是出现了这个专有名词——阅读分析。<br>  长期以来,阅读分析成为语文考试的主流,赋分量大,几乎占了语文的三分之一,历来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个题目,让各级学生和老师视为畏途,不得不花费特大的代价,想去攻克这个堡垒。九十年代曾听说河南周口的勇士要向这个堡垒进攻,但将近三十年过去了,还没有听到凯旋的锣鼓声。<br>  “阅读分析”得分难原因很多,暂不说这种题的弊端种种,在这里我仅从对学生个体要求方面,探究学生解答此类题需要的能力。<br>一、对世事人情感知体验能力。<br>  语文的人文性担负着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学生是非好坏的判断与选择的能力是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自然,学生对世事人情的感知体验归类于这一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年龄和学生心理情感成熟早晚的差异,阅读分析题中,牵涉世事人情感知和体验一类的题,成人看着很简单,但年龄小的同学、思想单纯的同学、心理成熟晚的同学答题就有不少困难,失分较多。例如:《六个馒头》的阅读题中,第5题、第6题都牵涉这个内容。(见《新阅读训练营》小学五年级窦桂梅审定,25页),《菜花也是花》的阅读题中第6题也是如此。(见《新阅读训练营》小学四年级窦桂梅审定,26页)。这类题很多,如果心理年龄成熟早(俗称开窍早)的同学去做,轻易而举就能说出答案,但不少同学,就是因对人情事故的感知力滞后而失分。<br>  克服这个问题,不是多做题就行的,是“功在题外”,是提高道德觉悟,提升认知体验能力方面的问题。其实,随着年龄增长,多读书,多感知生活,这个问题就自然解决,千万不要为此多刷题。<br>二、对文体模式、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的领悟能力<br>  选为阅读文本,一般都是文质兼美文章,要想了解它的内涵,必须撩开它的外衣,而美丽的“文”就是外衣,这包括文体模式、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阅读的第一步,就是对此一类问题的领悟和理解。解决这一问题,重在课堂听讲。这些内容,是语文课完成识字教学后,小学、初中、高中课堂讲解的重点,老师会不厌其烦的讲解。如各种文体特点、表达技巧的种类尤其修辞方法和特点作用、语言风格的领会等,这些能力,如果课堂或课外阅读掌握了,做题得分就易如反掌,否则,那就难于上青天。例如河南2018年中考题《父亲的长笛》阅读,第7题“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如果知道线索是文章的脉络,这道题是围绕着“长笛”,划分结构层次,就很简单。这是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内容,很容易得出“父亲吹笛——不吹笛——没有笛——重新吹笛”的答案。第8题是赏析语言,如何描写声音,要从描写角度上辨析“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描写方法上,用比喻修辞方法等。这些题简单极,方法都在课内。但遗憾的是语文课上老师的讲解,不少同学不重视,甚至还在做小动作或做别科的作业。语文科的特殊性在于所学不能马上用在作业中,这就给学生轻视语文课堂留下了空间,甚至个别教师也是如此,这是横亘在语文能力提高途中的最大障碍。“轻课堂重练习”,练习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绩也是提不高的。<br>三、对重点句的把握和各种句式的运用能力。<br>  不少同学对文章也读懂了,并且还能找出答题区间,但把大段大段的文字变成答案,一筹莫展,或找不到重点句,或缺乏概括能力,提炼不出来要点。于是,写一长段,多写了许多该略去的内容。这种宁滥勿缺的答题倾向,改卷老师一看就想扣分,何况在一目十行的“扫描”中,把你的知识点漏掉很正常,更何况就这样的表达水平,少写一句可能就是一个知识点。<br>  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也是在课堂提高。小学低年级,老师就领着学生,概括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段落大意就是这段的重点和中心;老师还要求学生改变句式,例如:肯定句变否定句,主动句变被动句,陈述句变疑问句等;在小学中高年级,有叙述句变描写句,陈述句变感叹句;初中有整句分句互换、长句短句互换等等。<br>  而阅读题的答案,要想简明扼要,句句得分,首先一定要选择好重点句子,每段重点句,每层重点句。其次,把这重点句变换成直接、肯定表意的句式,即要用陈述句、肯定句;如果原句是几个分句,还得用短句换长句、去枝叶留主干的方法把句子压缩成一句话,这样才能多得分。如果答案抄写一大段,即使一点不漏,也要扣去很多分。何况不少题就有字数限制。<br>  因此,要想提高阅读得分,不是大量刷题,要从课堂入手。<br>四、掌握阅读题的答题模式。<br>  这种肢解整体文章的阅读考试已经流行三十多年了,虽然一直遭业内诟病,但高考指挥棒如此,人们只有按着这条路走。究竟下一步会不会改变,本着“各科是对语文持续考察”的原则,现代文阅读量不可能减少,而且还要增多,至于怎样体现“广、宽、浅”的原则,只有看拿高考指挥棒的人怎样摸着石头过河了。<br>  确实,这是一个让人烦又丢不掉的考点,要得分只有学了。幸亏有些有心人,在多年教和学的过程中,将这些出题的套路编了一些答题模式,帮助学生做题。这种模式,把阅读分析考试中的十几个题型,总结出了答题公式,学生掌握了这些公式,心里有点踏实,胆子有点壮大,有了做题思路,考试中有一定裨益。这十几种答题模式简单,有意识地做十套八套题,就能掌握,但这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事,前三种能力低下,即使这种技术再熟练,想得高分也是空中楼阁。<br>  综上所述,“阅读分析”分数提高不在多做题,尤其是小学生,千万不要多做这类阅读题,应该把精力用在课堂听讲上,用在真正的阅读上。<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