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纪念步兵第138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35周年!纪念9.23战斗胜利35周年!怀念在9.23战斗牺牲的烈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孙荣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张玉军</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本文为原创</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十篇</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血染的足迹——荣伟烈士</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5年9日23日凌晨,荣伟和九名战友穿插到395高地侧后。6时15分,战斗打响后,他和战友们一道向敌屯兵洞冲去。他巧妙地利用地形,闪身跳到洞的右侧,迅速向洞内投入一枚手榴弹,很快就打下了这个敌洞穴。当他们继续搜剿下一个敌洞时,荣伟发现一越军光着膀子提着枪向432高地方向逃跑,他一个点射,将敌打倒。接着,荣伟与战友们一起投手榴弹,扔炸药块,很快打下了另外两个敌洞穴,摧毁一个暗火力点,炸毁两门六O炮。</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战前荣伟与战友合影后排左五为荣伟(资料潘自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攻打四号洞穴的战斗开始了。排长命令荣伟所在的第一战斗小组,从右侧迂回接敌。在他们冲击途中,一颗手榴弹落在王龙川脚下,王龙川正全力向洞内射击而没有察觉。紧靠王龙川的荣伟一步跃起,将王龙川推出三米多远,“轰”地一声巨响,王龙川得救了,荣伟的右脚被弹片炸伤。王龙川给他包扎了一下,他又向敌洞冲去。与战友们迅速将四号洞炸毁。</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攻打五号洞的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轻重武器一起向他们压来,负伤的荣伟仍顽强的坚持战斗,他一阵猛烈射击吸引敌人火力,掩护战友向敌洞进攻,这时四团七连主攻分队也攻上来了,他又一次跑到洞口投进两块TNT,协助步兵战友消灭了洞中之敌。</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战前训练时的荣伟(资料由河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排长赵家昌在攻打四号洞时,嘴部被子弹穿伤,腰部多处被弹片击伤, 战斗结束,赵家昌已累的筋疲力尽,仍坚持让战士们先撤,他断后,他与五班副班长荣伟交替掩护,逐步撤离阵地。</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荣伟扶起三处负伤的排长往下撤,通过一片开阔地时,不慎踩响地雷,左小腿炸断,鲜血成喷射状直流,染红了一大片草地。他笑着对排长说:“我们的任务完成了,你放心,爬我也要爬回去。” 赵家昌赶忙为他包扎止血, 面对着这位坚强的战士,赵家昌心里非常难受。他背起荣伟艰难地向下撤。为回避地雷,面对高于人体的杂草灌木,赵家昌一路用身体滾压杂草10多米,放下两人的枪支、电台,再回来抱上荣伟,上坡时背着爬,下坡时抱着一点点往下挪,背了300多米,却走了一个多小时。赵家昌伤口疼痛,眼冒金花。下午四点多钟,在距离我方阵地大约还有600多米时再也走不动了。荣伟见排长累成这样,不肯让他背了,对赵家昌说:“排长你先走吧,回去叫人来抬我,不然咱俩谁都活不了。” </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荣伟(二排中)与出击作战前的侦察班(摄影王传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赵家昌不肯丢下一起生死的战友。荣伟怒吼着喊:“你快点走吧!”</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荣伟苦苦要求下,赵家昌忍着疼痛拖着负伤的身体,将荣伟放置在小崖下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并再三嘱咐:“不要动,我去叫人来接你。”</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赵家昌含泪离开战友荣伟,刚走几步,荣伟又叫排长给他留下一颗“光荣弹”。</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出击作战前的侦察班,左六为荣伟(资料由河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赵家昌拖着负伤的身体沿着盘龙江艰难地返回,由于和七连走的不是一条路线,路途远,返回时,部队已经撤离完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时的荣伟为了减轻战友的负担,拖着残肢,忍着剧痛,艰难地向前爬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三点左右,侦察副连长陈洪东发现还有赵家昌和荣伟没有撤回,立即向上级报告,随即派人前出接应。由于搜寻的道路与赵家昌他们撤离的路线不一致,搜寻40分钟左右未果。又派副班长李中军带领工兵李国平返回阵地,他们摸索着从南坡往高地搜寻,又从阵地东面向西边寻找,也没找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出击作战前的荣伟(资料由河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下午四点半左右赵家昌回到我方阵地,告诉副连长陈洪东荣伟隐蔽的地点。十多分钟后,战友们找到荣伟,大家迅速迎上前去,两个背负荣伟的战友累得瘫坐在地,李中军接过荣伟背在自己身上,与李国平轮流背负回到我方阵地,当战友们把荣伟抬到-14阵地时,还有微弱脉搏。当抬到06阵地时,他因流血过多停止了呼吸。看到荣伟牺牲,战友们心情悲痛,满脸泪水。可惜荣伟战友,战斗虽捷身已死,未能喝上胜利的喜酒。</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师直侦察连五班副班长荣伟,安徽省阜阳市人,汉族,1965年10月出生,高中文化。1982年12月入伍,1985年6月入党,受连嘉奖4次。在1985年9月23日我对395高地地区出击作战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只身毙敌2名。舍生忘死掩护战友,身上三处负伤仍坚持战斗。左腿触雷炸断后,仍顽强地向前爬去,身后留下了20多米的血迹。战后追记一等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在安徽阜阳和平公园内的荣伟烈士墓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巍巍中华,浩浩神州,孕育了千千万万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因为爱得深沉,所以才能坚定地为国家贡献赤诚、热血甚至生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如今,我们的民族走上了繁荣复兴之路,前景无限光明,这一切承载着多少先辈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英雄的战士荣伟,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南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祖国母亲。浩气贯长虹,英名传千古。</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我们永远铭记一切为民族而牺牲的英雄,传承他们的崇高精神,让爱国主义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田,历久弥新。</span></p> <p>2019年5月13日,参战战友、本文作者孙荣远(右)来山东潍坊市与本文编辑张玉军合影。</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孙荣远,1953年生于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197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防吉林省吉林市。1975年2月入党,3月任班长,6月调防江苏省新沂。1978年1月任排长,同年3月入济南陆军学院学习,1979年6月毕业回部队。1981年1月任连政治指导员。1985年3月任助理员,旋即入滇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1986年5月任副政治教导员,荣立三等功一次,因战七级伤残军人。同年6月结束轮战回山东安丘驻地,任团政治协理员(正营)。1988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著有《绿与蓝的音符》和《红土地上的硝烟》等书。作者走访了苏鲁皖鄂等地参战战友,详细记录了“9·23”战斗的过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编辑:张玉军,1963年2月生,山东省东营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1983年7月毕业至2004年11月在步兵第138师医院先后任化验员、检验军医、主治医师、防疫所长。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两山轮战),时任步兵第138师医院化验员,参加了“5.31”、“9.23”、“1.28”等战斗的伤员救治,完成了战时的医疗保障任务,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线入党,1986年4月在老山前线师后勤部嘉奖。在部队20多年受嘉奖多次,1998年因工作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2004年12月转业地方,选择“自主择业”,现在潍坊市区某综合门诊部工作。2015年1月加入公益组织——潍坊市奎文区徒步协会,任宣传部部长,2016年至2019年连续四年获得“最佳宣传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