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位“特殊女战友”的军人情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者:韩世祥 </span>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 </p><p class="ql-block"> 九月,秋分即临,在这个季节里,秋高气爽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湛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随意抬头望去天空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几天,在我们战友群里进入一位特殊的女战友,她的到来,如同平静的湖面泛起了阵阵涟漪。 </p> <p class="ql-block"> 她叫孟小梅。为什么特殊哪?事情还得从2020年的9月17日说起。吃过晚饭,习惯了出去散步的我,由于天气转凉,连续几天没有再出门。坐在电视机前,我还是习惯的拿起了手机翻看微信战友群,看来自各地战友们的聊天信息,这个习惯基本上成为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在我翻看他们的聊天信息时、看到了一则寻找战友的信息,内容很简短,“张跃进、七六年入伍,陕西省西安灞桥区黄邓村人,在新源县那拉提七师36135部队70分队,20团1营部”。</p><p class="ql-block"> 我看过后,心想,这位战友寻找起来肯定比较困难,原因是她要找的人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个部队的,我们这个战友群是守备三师战友群,她要找的人在野战七师,这两个部队虽然都在伊犁地区,毕竟不是一个部队。我断定基本不可能有人回应。当我继续向上翻看群里的聊天记录时,看到了两张微信对话截图,我好奇的点开了截图,仔细看其中的内容,内容是这样写的:我现在把情况告诉你,张跃进、76年入伍,西安灞桥人,在新源县那拉提36135部队70分队,1981年一个深秋的晚上,他坐卡车送连长夫妻和孩子可能去医院,路上翻车了,他当场去世,他是58年出生的,二十多岁就走了,他本来是要回西安接兵的。因为他的父母很伤心,至今都没有去当地民政局领取他的伤亡抚恤金,他是农村兵,家里也不富裕,可以想象他的父母有多悲痛。部队派人把他的遗物送回了家乡,我见了他的战友,他的战友把情况告诉了我,说部队把他安葬在了烈士陵园。我是他的初恋,他入伍后我就去农村插队了,书信往来,那时,每天都盼着他的来信,一封信要走半个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去新疆看看他,想和他的战友认识一下,看看当年他和战友的合影照,同时也想替他的家人了个心愿,告诉他的家人他在什么地方。因为他的原因,我一直都很喜欢军人,本来该做一名军嫂,麻烦你帮我找一找,求助人署名小梅。我将内容看完后,不觉得泪水涌出,这么执着,四十年了!我立刻将这两幅截图保存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么多年,难得真情!尽管她求助信息里描述的部队与我们并不是一个部队,也不在同一个地方,但我的战友里面有很多是陕西籍,或许能够找到点儿线索,我决定帮助这位对军人充满无限崇拜的小梅女士。我立刻从截图头像图标找到了与她聊天的战友,刚好这位战友与我也是微信好友,当年他在七师十三团,他叫王占彬,我立刻与他进行了微信联系,他将小梅的联系方式发给了我。我请求添加了小梅的微信,联系上了远在西安科技大学工作的孟小梅大姐,她很忙碌,每天要去上课。直到晚上十点她才下课,回到家里她顾不上吃饭,直接将她要找人的情况对我细说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第二天, 忙碌了一天的我,下班回到了家里,来不及吃饭,我将小梅姐的大致情况编辑了一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寻人启示发到了我的战友群,并告诉了她。因为她急于找到她要找的人,小梅姐表示非常愿意加入到我们这个战友群,她想成为我们的一位特殊战友。我随后又将她的情况向群主杨德全排长汇报,杨排长听后非常欢迎她的加入,并让她成为我们当中的一位特殊战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的寻人信息发出后,第二天一大早,家住陕西我原部队的一位老领导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小韩呀,我昨天在群里突然看到了你发的寻人信息,感到很惊讶,也感到很令人感动,他与求助信息中要找的人非常熟悉,并且与他都是同乡,也是同年入伍,这位老领导专门叮嘱我要想办法帮助这位小梅女士,要想办法帮助她完成她这个心愿,并且向我讲述了他们当年的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灞桥,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因境内遗存始建于隋代的古灞桥而得名。 古属雍州之地;民国时期,灞桥地区一直属长安县管辖。</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图为张跃进在服役期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九七六年春,张跃进与当地一群有志青年一起,他们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决心,报名参加了解放军,他们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三千公里之外的大西北——新疆。在天山腹地的新源县有一个叫“那拉提”的地方,这是个很富有诗意的名字。它位于新疆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这里有新疆最著名的草原,这里丘陵连绵、水草丰茂,除了广袤的草原还有森林、雪山和泉水密布的巩乃斯河,景色迷人。他们来到了这里,陆军野战第七师二十团36135部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随后不久, 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需要,张跃进等一批战友又奉命调到了伊宁县喀什大桥守备二团36842部队,随后参与守备第三师的组建工作,在成立守备三师之后他又被调任守备八团36848部队运输股任助理员,从此,他从一名优秀战士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76年,小梅在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读高中。天真可爱小梅平时不多说话,但她的一举一动时刻牵挂着同班一名男孩的心。平时她总喜欢留一双长长的辫子在身后,有一天她将自己的辫子盘了起来,到了班上,那个男孩立马跑上前问道,你怎么剪发了?她的一举一动都能能引起他的关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个男孩就是张跃进, 那一年、家住西安灞桥区黄邓村的张跃进同学也在这所学校上学,他们两个是同班,张跃进还是小梅的小组长。这年的春季,部队来灞桥征兵,张跃进同学报名要去参军,通过政审体检等程序他如愿以偿的被批准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临走的前一天,张跃进向他的同班同学孟小梅写了一封感情挚深的情书,将他对小梅暗恋至深的心情全部写在了这封情书里。但是,在他即将参军走之前,他却没有勇气将这封情书亲手交给小梅,而是交给了他们的班主任孟老师,他想让孟老师转交给小梅。第二天班主任找到了小梅,说她有一封信,并将这封信递了给,并对她说这是张跃进让交给你的。小梅拿到这封信,心中一阵紧张,但是她不敢打开,等到放学回到了家里,进屋后,自己躲在屋里,那颗躁动的心早已怦怦乱跳,她迫不及待得把这封信打开之后,她惊呆了,真的是他,竟然是张跃进。她没有想到他会暗恋着自己,这也是小梅少女人生中第一次收到情书。她一连将这封信看了好几遍,但是,这时的张跃进已经到达了公社集合准备出发了,两个人相见已不可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小梅将这封情书珍藏了起来,她暗暗等待,等待张跃进到部队后会给她再来信。小梅在等了大约半个月以后,他真的收到了他的第一封来信,信中说出了对她的爱慕之情,小梅看过这封情书后,那种少女初恋朦胧的幸福感在心中涌动,从此以后小梅就每天期盼着他的来信,她每天都要到收发室翻看,看有没有他的来信。从此两人开始了相隔千里的书信往来。</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由于新疆到陕西有将近三千公里的距离,再加上交通不便,每寄出一封信的时间需要七天左右,而两人来往一封信我就需要半个多月时间,冬季,天山公路被大雪覆盖,来往一次信件就需要一月时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她记得在他初次探家时,他专门从伊犁买来毛线送给了小梅,他知道小梅在农村插队,专门从千里之外给她带来了两个搪瓷碗让她用。尤其是他带来了小梅爱吃的干果开口笑,至今令她记忆犹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那几天,小梅则停止了上工,连夜在煤油灯下为他织毛衣,为的是在他回部队之前能够穿在身上。在张跃进的邀请下,第二天,他花了六毛钱为她买了渭南到西安的火车票,两人一同回到了张跃进的家,见了到了他的父母。那天,他的母亲特意为小梅做了关中有名的面食“麻食”俗称猫耳朵。小梅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初次到他家,她看到虽然是土房子,但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净利落。一家人的热情让她感觉出他家的老人对这个未来的媳妇还是很满意的。</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眼看探亲假就要结束。西安到渭南的绿皮火车走走停停,两个人依偎在一起,临走的前一天,他将小梅送回了她插队的渭南乡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乡下的夜晚,显得特别宁静,一轮弯月悄悄得挂上了树梢,天上的星星也被冻得微微颤抖,从窗口透出一点昏暗的灯光。那天晚上,冰冷的寝室里,一盏煤油灯冒着一丝黑烟陪伴着他们,微弱的光线照在小梅的脸上,她的脸上泛出幸福的红光,两个热恋中的年轻人在一起整整坐了一个晚上。那天晚上,两人心中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终几乎谁也没有开口,小梅的眼里不停的掉着眼泪,他用手轻轻得为她擦去眼泪,她们爱得是那么深情,两颗年轻的心是那么得纯真也是那么得纯洁。</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255, 255);">图为孟小梅(右一)在学校读书</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喀什桥、它不是一个地名,但当地人都这样称呼这个地方,发源于天山深处的喀什河,由尼勒克经伊宁县的东巴扎到雅马渡汇入伊犁河,最终一路向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由于地缘优势,喀什桥成为一处天然的战略要地,这里从六十年代起就成为了国防重要地域,驻军逐年增多,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逐渐好转,当地驻军逐渐撤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记得1983年夏季,我在一次军事训练途中,偶然目睹了那片烈士墓地,在这片荒芜人烟的大山里,光秃秃的黄土坡,一片由二十多个孤零零黄土堆起来的墓地,这片墓地地势成北高南低的荒山坡上,每个墓前都有一块低矮的水泥墓碑。这些墓当中最令人惋惜的是,竟然还有一位不满20岁的女兵,她是被蛇咬伤而失去年轻的生命,花季年龄却长眠在了这里。平时这里很少有人来,偶尔会有牧民的羊群啃食着地面上稀疏的干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里长眠着历年来为部队建设或在国防施工中牺牲的烈士。直到今天,这片荒无人烟的墓地仍然没有一棵树,也没有高大的烈士纪念碑。然而,却有着旷野的风,只留下了很多战友们心中的记忆,还有那天山的积雪染白了的山头,似乎在常年陪伴着这些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年轻而宝贵生命的军人。而那些生长在这片干枯土地上赋予顽强生命力的骆驼刺,述说着当年这些戍边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八十年代初期,这里人烟稀少,交通落后,唯一一条伊犁通往新源县的国道218线从这里通过,公路蜿蜒曲折凹凸不平。距离部队十多公里的东嘛扎公社所在地成为这里最为繁华地方。每天一趟往返伊犁通往新源的班车从部队附近通过,战士们办事外出如果错过班车则要到十多公里外的东麻扎乘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梁伟军、甘肃天水人,1980年入伍,守备三师高炮营三连战士,由于表现突出与二连战士孟庆林一同被派往师汽车驾训队学习驾驶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81年10月14日的下午3点钟,十月的新疆,虽然已经进入深秋季节,但由于时差的缘故,太阳依旧火辣辣的照在大地。这天下午,刚从汽车驾训队回来不久的梁伟军躺在铺板上,他拿起了一本杂志随手翻看了起来,这时候进来同连队一名驾驶员邀他一起开车到东嘛扎去接到伊犁看病的副连长全家三口人,梁伟军随口问道和谁一同去,当听说要和连长一同去的时候梁伟军不好意思就推辞了。</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嘎斯汽车、相信出生在60年代的人们并不陌生,此车当时应用非常广泛,50年代在苏联的许可下,我国对其进行了技术引进,并大批服役于部队。当他们一行几人乘坐着这辆卡车摇摇晃晃的开出了连队,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上218国道向东麻扎方向开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回来的路上,当车开到老木桥托海村口转弯处,突然,迎面开过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大卡车,眼看两车就要迎面相撞,司机向右急打方向,由于躲闪不及路窄弯急,他们驾驶的嘎斯卡车顷刻翻进了路基下面,事故造成在车厢上的张跃进当场牺牲,其它五人都不同程度的受了重伤。</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255, 255);">他遗物中的书</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据当时在师部宣传科冯国林战友回忆,他还原了事故发生后的一些经过。事故发生后,张跃进战友的遗体由八团团部的解放牌生活车运回连队,当晚十一点半停靠在八团部大门左侧,大概凌晨十二点,由八团卫生队长带领两个医助上灵车给张跃进战友整理遗容,军需股送去一套崭新军服(里外套件)帽子鞋袜,大衣,白床单,卫生队长亲自给他穿好军装,然后全体人员鞠躬告别。当时我和宣传股干事在做拍照工作,政治部主任通知我说:八团大门口灵车前照明灯不要熄灯,通宵照明,部队次日早不要吹起床号,出操号和吃饭号,不准放广播音乐,以表对逝者的哀悼!第二天早九点左右灵车离开了营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事后、部队将逝者安葬在了嘛扎山公墓,将他的遗物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回了当地,并派团运输股股长王洪伦和副连长与当地民政部门人员一起专程送回他家进行慰问。来人将情况如实告诉了小梅,得知情况,她痛苦万分,在那些日子里,她精神恍惚,她每天躲开别人的视线独自流泪。在他的遗物中,小梅看到了当年她为他精心编织的蓝色毛衣和一本他喜欢读的一本《小东西》的书籍,那件毛衣的袖口已经磨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那个年代,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又旅途遥远。四十年前,像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家属是无力去料理后事的。她感到这一切来的太突然了。不,他还活着,她不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梦中她常常见到他回家探亲时情景,一身戎装和矫健的身影。她忘不了他入伍后首次探家就直奔她下乡渭南农村去看她,送给她的惊喜。但这一切又都如梦一样过去,她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白天下地与社员一道干着繁重的农活,她想用一天的劳累来冲洗掉心中的悲痛,随着时间的渐渐远去,孟小梅又重新恢复了她平静的生活。</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255, 255);">小梅的知青生活</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80年,她结束了知青生活,返回了城里进入父母所在的工厂工作。一九五八年,她的父母从辽宁沈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安,小梅出生后,她的父母将她送回了东北老家。骨子里生性东北人倔犟的性格,她不甘心命运对她的作弄,从此以后,她一面努力的工作又利用空余时间发奋学习,后来她终于如愿考入了西北大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经人介绍认识了她的前夫,虽然父亲当时不太满意,但倔犟的小梅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于1985年与他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两个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磕磕绊绊一直没有间断。三年之后,随着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短暂的平静。可是,平静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而更加长久,两人的感情裂痕越来越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95年9月,瑟瑟的秋风让人感到有些阴冷,满地的落叶被风吹得飘忽不定。也许秋天注定是一个悲伤的季节,她裹着厚厚的毛衣,独自走在大街上,内心感到一阵阵冰凉,她对这个家彻底的失望了。小梅提出与丈夫离婚的请求,丈夫带走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甩掉孩子离她而去。从此她独自一个人带着不满6岁的孩子开始了艰难的生活。</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六</p><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color: rgb(255, 255, 255);"> 独自一人生活的艰辛使她不由得回忆起了她当年的初恋情人,她怀念他不仅仅是她的初恋,更是她对当代军人的崇敬和热爱。她平时总喜欢到书店购买一些有关表现部队和讴歌军人的书籍,如莫言的《战友重逢》还有《我的恋人》等书籍。</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255, 255);">小梅到书店购买的书籍</span></p> <p> 2001年,小梅心中萌发了寻找她当年的初恋情人张跃进的想法,他要找到他当年一同生活的战友、找到他失去生命的地方、找到当年埋葬他的烈士公墓,为他献上一束花,给他的家人一个交代。从那时起,她从互联网上进行不断的查找,她记得当年他第一次探家期间,他将小梅带到了他的家里,他对她说过他们20团团长姓刘,也是东北人,因为小梅是东北人,凭这点儿记忆她就使劲从全国战友网上不停的收索20团。 </p><p> 四十年间,她年复一年,为了心中那份坚持,她从没有放弃,更没有停止过。有一次他在家中看电视,突然看到节目中有新源县公安派出所所长的镜头,他立马将电视中的联系地址记下,第二天,她就按照电视上的联系地址给这位刘所长写了一封信,说明了她的意图,这位所长很快就给她回了封信,信中说,孟小梅女士,你的来信我已收到,根据你提供的线索我们进行认真查找,在我们这个辖区内,一共有两处烈士墓地,你要找的这个人不知道是在哪个地方,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墓碑已经风化,墓碑上的字迹难以辨认。后来,为表感谢之恩小梅给这位所长的孩子买了玩具衣物邮寄了过去以表谢意。</p><p> 在学校小梅偶然听到一个临时工在聊天,这位工人说他家有人当兵,而且是在新疆当兵,小梅便来了兴致,她凑上前问的很仔细,当她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这位校工表示愿意帮他打听消息。后来,这位校工真的为她找到36135部队,并给了她一个联系电话。小梅迫不及待将电话打了过去,对方接电话的是一位部队干事,对方明确的告诉她,你要找的36135部队已经改为XXXX部队,并且说你如果有时间可以来新疆,我带你去找。听到这番话小梅非常感动。因为工作原因小梅最终没能成行,她与这位干事就一直保持着联系,还为他们一家三口购买了礼物邮寄了过去。后来这位干事知道了小梅的这个情結,专门为她邮寄过来了新疆民歌光碟,里面并带了一张他身穿军装的照片留作纪念。</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255, 255);">小梅平时喜欢读的书</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寒假来临,高校里的学生早早的购买了回家的车票回家过年。这天,小梅去学校附近的快递点取快递,她看到一名熟悉的男生在分发快递,小梅就关切的问这名学生,你是假期勤工俭学不回家吗?这位男生无奈的说,因购票晚了,出现疫情后回不去家,你家是哪里的?这位学生回答新疆伊犁,小梅马上说伊犁那有一个新源县你知道吗?还有一个地方叫那拉提,这位学生随口说我的家就在“那拉提镇”。那有一个部队你知道吗?小梅继续问道,他立刻回答,是,有一个20团,小梅惊讶得说对、对、对。这位学生接着说那的部队修筑了天山公路。这时的小梅已经激动得两眼噙满了泪水。聊天结束,小梅兴奋不已,回到家里,她立刻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天山公路。从那时起,小梅知道了那里有一条新疆著名的天山公路也叫“独库公路”。还有一个为修筑这条公路而牺牲的168位烈士而修建的“乔尔玛烈士陵园”。她知道这个情况以后,小梅心中就想,张跃进会不会就在这个“乔尔玛烈士陵园”那?第二天,她又专门去找了这个学生,她把她的想法告诉了这位学生,这个学生就告诉她说,那个烈士陵园有一个人专门在那里守墓。这时候小梅想起来了,报纸上有过报道,守墓人叫陈俊贵。她想知道张跃进是不是在那里,她用电话打通了当地的民政局,很遗憾,她始终没有找到守墓人的联系方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么多年来,她有时在大街上购买新疆特产时,只要老板说是新疆来的,她都会问是新疆什么地方的。在舞蹈班学习期间,遇到有新疆的学员她也会问。学校每年的暑假都有人自驾游去新疆,她也会问都去了新疆的什么地方?去没去那拉提?总之她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线索。</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p><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color: rgb(255, 255, 255);"> 今年的九月份,寻找线索出现了新的转机,她在全国战友网上浏览搜寻线索时,发现了一位在36135部队退伍的战友。他叫段晋海,他是山西晋城人。这位战友1985年曾经在36135部队服役,与他联系以后,这位战友又将她推荐给了一位家住陕西的王占彬战友,之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255, 255);">生活中的孟小梅</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四十年,她将她心中对军人赤城的爱与崇敬和对逝去初恋情人的那份思念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如今将近花甲之年的孟小梅用她那不懈的努力和真情,换来了她多年来心中即将实现的梦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我将这位“特殊”的女战友孟大姐推荐到战友群后,她对战友们说出了她发自肺腑的感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她这样写到:各位亲爱的战友,我心中的偶像,你们好!来到这个大家庭,看到战友们火热真挚的心,此刻,我哭了,你们在我心里一直都是让我最敬仰的人,这么多年来,我对军人的情怀一直没有改变。现在我也做为一名特殊的战友和你们在一起,心情已经是用语言难以表达,但我还是要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爱你们!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帮我提供我的初恋情人张跃进信息的战友们,真诚的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了却了埋藏在我心里多年的心愿,我很激动,想说的话太多了,我爱这个大家庭,我把这个大家庭放在了我微信的第一位(设置了置顶),我期待着明年的“八一”能够与大家在伊犁相聚!祝各位亲爱的战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说完这些,她哭了,她哭的是那么的伤心、是兴奋、是惊喜、是幸福、是埋在心底四十年的期盼,他感觉他今天又回到她与他初恋时在一起的日子。</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255, 255);">生活中的孟小梅</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么多年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带着张跃进的妹妹能去一趟新疆,让她看一看哥哥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同时能够找到当年张跃进战友的烈士公墓,给他的亲人有一个圆满的交代,也给自己那颗心找到一个归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四十年的等待,四十年的寻找,四十年的期盼。今天,她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她期盼着与他的战友们早日相聚在伊犁,期盼着能够与他的妹妹一起亲眼看看他长眠之地,能亲手为他献上一束鲜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76, 76, 95); color: rgb(255, 255, 255);">时过境迁,一切美好的过去已悄然让岁月锁进了记忆里!</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秋天,注定是一个伤感的季节,秋风过耳,吹起了世间多少悲凉的曲调,这些曲调是许多念念不忘的遗憾和感动。清晨,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像一幅没有尽头的画卷,秋雨如烟、如雾、如梦。秋天更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通过这段时间战友们共同努力,积极提供线索,张跃进战友的下落基本确定。但是,由于始终没有找到当时参与整个事件过程的见证人,无法确定他是否一定埋葬在守备三师公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时间也过去了整整四十年,部队的撤离,常年的风吹雨淋,墓地如今是否还存在?这还是一个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0年9月26日周六,这天是九月份最后一个周末。我用微信与家住新疆特克斯的杨德全老战友进行了聊天沟通,他对我提出的建议表示赞同,同时他表示,为了找到逝去的战友,为了完成小梅女士和战友们的心愿,他要亲自到伊宁去。特克斯距离东麻扎86公里路程,他要独自驾车前往,上嘛扎山一探究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没想到,当天下午一点钟,杨德全战友在群里发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他说到:各位战友上午好!(新疆与内地有时差)我联系了很多战友来寻找张跃进的下落,最终通过原三师医院裴明喜战友顺利找到,裴明喜战友转业到伊宁县县委工作,现已退休。伊宁县民政局将三师21名烈士的坟墓迁移到伊宁县白山坡烈士陵园,现归属于伊宁县退伍军人事务局管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原来,在前一天也就是9月25日晚上,杨德全便通过战友找到了转业在伊宁县委工作的老战友裴明喜。一九七五年,裴明喜从河南南阳镇平县入伍,来到了新疆,他从守备三师医院司务长岗位干到师农场,直到一九八五年大裁军他被分配到伊宁县武装部工作,之后武装部又转为部队管理,裴明喜退休后定居在伊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当他接到杨德全寻人的请求以后,他便立刻与伊宁县民政局联系,县民政部门告诉他,2015年从喀什大桥迁移过来21位烈士,并立有墓碑,但不知道有没有你要找的人,并告诉他烈士墓现归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热心的裴明喜又找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并向局长说明了情况,当天中午12点多钟,退役军人事务局专门派人到伊宁县白山坡烈士陵园进行了核实,并拍下了张跃进同志的墓碑。</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迁移至北山坡烈士陵园的墓碑</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嘛扎山地区,属于石灰岩地貌,常年处于干旱状态,风化严重,基本没有植被。二零一五年七月,伊宁县政府为了保护这些烈士墓不被损坏,先期将长眠在这块墓地中的8名烈士和其它因公殉职人员的墓碑全部迁移至距离县城3.5公里的伊宁县“北山坡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伊宁县北山坡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 得到这个消息后,我立刻打电话告诉了远在西安的孟小梅大姐,电话那头的她听到这个消息后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她随后在战友群里说:亲爱的战友们,十分感谢韩世祥战友今天终于让我看到了杨德全哥哥发的图片,谢谢专程去拍照片的战友,谢谢杨德全哥哥,在此,我代表张跃进的家人和我给你们鞠躬了,此时,所有感激的言语都显得很苍白,我只有来年在伊犁和你们相聚当面致谢!和你们的情缘在我今后的人生路上会一直相伴下去!——爱你们的小梅。</p><p class="ql-block"> 七月的秦岭大地繁花似锦,而天山冰雪也渐渐融化。她要去一次远游,去实现她心中久违的梦想,与跃进的妹妹一同去看看远在三千公里之外的离别近四十年的“梦中情人”。</p><p class="ql-block"> 心已飞向那遥远而感到神秘的地方,但她们没有乘坐高铁,而是踏上了一列西安至乌鲁木齐的绿皮客车,她要去感受当年他参军走过的路,去体验当年他走向那遥远梦想的地方。雄伟的天山,辽阔的草原迎来了这两位特殊的客人。在张建平、杨德全等新疆战友的热心帮助下,她们来的了嘛扎山部队公墓,当她看到她的梦中情人张跃进的墓碑时,她双膝跪地,用手轻轻的抚摸着墓碑长跪不起失声痛哭,是想念、是怨恨,是委屈、是多年的疑惑?你那么年轻,我在等着你,等着你回家与我成婚,没想到你却与我阴阳两分。泪水模糊她的眼睛,更湿透了她的衣襟,埋藏在她内心世界多年的思念像高山雪崩一样倾泻而下。</p><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天山依然白雪皑皑,山下那辽阔起伏的那拉提草原,成群的牛羊像星星般洒落在绿色的草原,弯曲的巩乃斯河水像丝带一样流向天边。她来到了张跃进参军时的第一站新源县那拉提,随后几天,她先后又走过喀什桥、嘛扎山,仔细看了他当初出事地点,每到一处她都思绪万千,如果他不出意外,也许我就是千千万万个军嫂中的一员,如果他不出意外,或许今天我们正在幸福的享受着晚年,或许……。</p><p class="ql-block"> 留下了她送上的鲜花,留下了她带来的供品,也留下了她心中的泪水,也许这就是她一个多情女人生命中一次不可逾越的苦难!</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赵玉海战友回忆说:说来也巧,三营当年有两位叫张跃进的,一位就是这位命运多舛的步兵连司务长,西安人,而另一位是我们炮连的司机,河南周口人。同是帅哥。结果不是司机的张跃进却因车祸而牺牲了,他与小梅当年的爱情一时传为佳话。不想今日的情缘更让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此时,战友群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们点赞无数。其中李建民战友在留言中这样写到:我一口气看完了韩世祥战友的美篇《他没有远走》(1-8),深深地被孟小梅女士40多年来不舍不弃地寻找初恋情人张跃进战友的故事所感动。感谢韩世祥战友,用细腻而不失文采的笔墨,娓娓叙述了一个纯洁纯真的爱情故事;用真诚炽热的情怀,追忆了战友短暂平凡而永恒的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孟女士,您把真爱留给了跃进战友,把大爱献给了我们全体军人,热烈欢迎您能够成为我们的特殊战友!祝愿您梦寐以求的愿望早日实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杨思炎老战友看后即兴作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暖心故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友深情连肝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故事寻踪历艰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婚恋虽然无终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世祥挥笔美篇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全热心去联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喜事情了夙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跃进九泉当笑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梅钟情实堪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刘芳琪战友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赞杨德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战友杨德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德才兼备好儿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转业地方特克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性质未变在兵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武装部长属团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干就是几十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战友公认当群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热心助人亦温暖</p><p class="ql-block"> 安阳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元强战友为孟小梅女士故事所感动,在群里留言并挥毫泼墨专门书写一幅书画作品,赞扬她高尚的品格和对军人矢志不渝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在留言中写道:韩世祥战友的美篇《他没有走远》记录了孟小梅女士40多年来不舍不弃地寻找初恋情人张跃进战友的故事所感动。叙述了一个纯洁纯真的爱情故事和近况,小梅的精神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所爱军人的高洁人格的自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选择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用金文特有的虚实之变化,自然之美妙进行书法作品创作,以此感谢你孟女士,您把真爱留给了跃进战友,把大爱献给了我们全体军人。</p><p class="ql-block"> 这首词的内容是:</p><p class="ql-block">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群当年的军人,共同演绎了一曲人间大爱,演绎了一首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豪情战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