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蒙古族农村:一半烟火,一半诗意

花开明媚

<p>一路向东北,目标白音胡硕。那里有海江大学时的同窗好友。白音胡硕位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东北部。也是科尔沁右翼中旗旗政府所地。拥有最原始的草原风情,属于蒙古族人民聚集地,民情朴素,民风醇厚!</p> <p>阿珍和老公用心良苦,安排在中国最大的赛马场酒店用餐,坐在饭店可以俯瞰令人震撼的赛马场地。</p> <p>老同学见面,总是不醉不休!😄</p> <p>最令人难忘的就是第二天的乡村一日游。让人真真切切体会到“一半是烟火,一半是诗意”的生活。</p> <p>房后的果树园,海棠果熟透了,善良的女主人免费让附近的村民采摘,吃不完的就自然落到地上,留给小鸟,黄蜂,蚂蚁,小虫子等小动物享用…… 其实人类和动物都有各自的思维和行动,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不可能互相不打交道,所以不可避免地要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冲突和矛盾。老一辈庄稼人是智慧的,他们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包容精神,有悲天悯人、众生平等的普世观念,所以他们视动物们为邻里,把人与动物的矛盾视为人民内部的矛盾。所以才会给处于弱势群体的动物们留食,所以才能和动物们和谐相处。给动物们留一点食,看似不经意的行为,体现了他们淳朴善良的品质和道法自然的精神,也体现了他们打心底里对家乡的热爱,可谓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一草一木、皆有真情。</p><p><br></p> <p>深秋了,仍然挺立在树梢的果子,像一盏盏摇曳的灯笼,成为凛冽萧瑟中一道亮丽风景。</p> <p>土坯作砖,泥巴粉墙,木头做梁,冬暖夏凉,绿色环保。这些用自然材料建成的土房,正在飞快的离我们远去。遇到这些老房子,请拍一些照片吧!我想也许会有一天,这些老的建筑方法会回归,因为总有一些人,不舍自然美的房屋。</p> <p>笤帚是家中不可缺少的打扫工具,如今笤帚已经被塑料品或者机械加工制品所替代,传统的笤帚苗编织技艺几乎销声匿迹,庆幸的是在这里看到了笤帚苗。</p> <p>秋风送爽,空气流通好,最适宜晒干菜。吃干菜其实吃的是一份心情,把一个个普通平实的日子小心晾晒,封存,仿佛久违的亲情。点点滴滴无不展现出家庭主妇勤俭持家的淳朴民俗、民风。</p> <p>小时候最喜欢捡鸡蛋,尤其是母鸡不着调,到处生蛋,然后我们去找,找到一窝十几个,或者有时候老母鸡已经把蛋孵出了小鸡,领着一窝小鸡出来了,那兴奋劲别提了!这次竟然在院子边上的草丛里捡到了哪个粗心的母鸡丢的鸡蛋,又重温了一回儿时的欢乐!</p> <p>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蒙古族老人,带我参观了他的小屋,他的小菜园。</p> <p>老人自己种的旱烟叶,晾干后就可以抽了。</p> <p>干净整洁的小屋,一切都井井有条。</p> <p>菜园生机勃勃,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p> <p>自家养的鸡,自家鸡生的蛋,外面河里野生的鱼(查干湖的支流)配上心灵手巧的女主人自己腌制的小菜,韭花酱,天天吃这些纯天然无污染的人间美味,城里人无法想象!</p> <p>古朴的土房配上现代化的光伏发电,仿佛穿越时空。</p> <p>悠闲散步的母鸡,慵懒的老猫,警觉的大狗,鸡窝里三三两两的鸡蛋,安静的草垛,生死搏斗的蜘蛛和苍蝇。偏僻古老的蒙古族小院里正藏着一幅无拘无束的画卷!</p> <p>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与鸡鸣犬吠虫鸣为伴,享用着大自然馈赠的美味,笼罩在诗一般的意境里,纵有万般愁绪也化作满院的安然!</p> <p>感谢同学和家人的盛情,这注定是一场无法忘怀的旅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