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赏秋画菊,感恩敬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内孝于心,外孝于行。</p><p>——【童年教育】重阳节感恩敬老活动方案</p><p>传统节日小百科之“重阳节”</p><p>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p> <p>一、重阳节开场歌舞——登高赏秋</p><p>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重阳节也是秋天最美的时候,是最好的赏秋时期。所以,登高赏秋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和组成部分。请欣赏中国诗词律动舞蹈:《山行》《长安秋望》</p><p>1、山行【唐】杜牧(3-8)</p><p>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p><p>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p> <p>2、长安秋望【唐】杜牧(3-6)</p><p>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p><p>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p> <p>二、重阳节口才秀——祝福到请签收</p> <p>三、重阳节画菊赏菊——亲子国画《秋菊傲霜》(5-8)</p><p>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p> <p>四、重阳节感恩敬老——孝父母敬师长</p><p>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重阳节就有着特殊的感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有之。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自小就懂得应该尊老敬老、尊师重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做新时代最美孩童。</p><p>1、重阳——孝父母</p><p>时光匆匆,岁月如梭,我们长大了,父母也变老了,他们的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p><p>1)请孩子们端身正意,肃整衣冠,向父母行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p><p>肃静:拱手——高揖——一拜——兴。</p><p> 拱手——高揖——再拜——兴。</p><p> 拱手——高揖——三拜——兴。</p><p>请家长抱一抱我们的孩子,给他们爱的鼓励!</p> <p>2)请欣赏孩子们送给父母的国学律动舞蹈:【孝父母】</p> <p>2、重阳——敬师长</p><p>感恩人生旅途中遇见的每一位师长,他们是人生路上的明灯。感谢师长一路的引导和帮助,让我们获得砥砺前行的动力,看清前行的方向。在这特别的一天,深深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愿每一盏灯都光亮如初。</p><p>1)请学童、父母向启蒙老师行礼:</p><p>肃静:拱手——高揖——一拜——兴。</p><p> 拱手——高揖——再拜——兴。</p><p> 拱手——高揖——三拜——兴。</p><p>请老师还礼,老师代表发言!</p> <p>2)请欣赏孩子们献给老师的国学律动舞蹈:【亲师友】</p> <p>五、重阳节思乡怀亲——每逢佳节倍思亲</p><p>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3-3)</p><p>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p><p>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p> <p>2、游子吟 【唐】孟郊(4-16)</p><p>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p><p>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p><p>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 <p>活动结束:</p><p>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心明天的自己。重阳节带给我们孩子的不只是登高赏秋赏菊、更是感恩敬老的身体力行。敬老、爱老、养老、助老,让天下所有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