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月10日,我们带着孩子从首都北京的农村(其实跟城镇差不多)来到了山西省的一个农村——长治县上党区南宋乡关头村。那时,孩子刚满三岁。至此,这是我们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搬迁的第三个地方。</p> <p>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我们是在外求,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是家庭环境,确实如此,然而我们生活的环境也不容忽视,不仅仅小孩,大人也需要,蓬生麻中则直嘛!</p><p><br></p><p>我们就是想要为孩子找一个能够跟大自然接触的环境,不仅如此,还有大家庭式的环境,可以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当然,最重要的是孩子面临着上学,我们需要选择的是一种教育。</p> <p>其实,在北京,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生活圈的人都非常好,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好的教育。离开那里,我们有万般不舍,然而为了孩子,我们还是选择改变,来到更为偏远的乡村,来到“亲情、亲乡土、亲自然”的“三亲教育”。正如张孝德教授所说,<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三亲教育”是救慧命的根性教育,我们就是想让孩子跟大自然有更好的链接,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身体,让孩子的灵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启发。我相信,大自然可以化育孩子,同时也可以化育我。所以,我们选择了这里。事实上,我们的选择没有错。</span></p> <p>在北京,我们本有一个非常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真正让我鼓起勇气改变的是孩子不跟其他人交流,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往往对周围的人熟视无睹。而且,孩子两岁十个月才学会说四五个字的语言……因而,身边有的人就说,孩子可能有自闭症。如果一个人这样说就算了,但是身边好几个跟我们亲近的人都这样说,要我们带他去检查……</p><p><br></p><p>写到这里,我仍然忍不住落泪,可见当时知道这个消息时内心是多么痛苦。那时,我上网查过资料,看自闭症有哪些症状,不对照还好,一对照,发现有很多特点居然是跟孩子的状态相符的。</p><p><br></p><p>接触教育这么多年,我相信孩子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的问题,所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先改变自己,让自己沉下心来好好陪伴孩子,最主要的是接纳孩子的一切。我相信孩子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把他当正常人一样看待,孩子爸爸也是。</p> <p>慢慢地,孩子的笑容越来越多了(以前总是皱眉头),但还是不怎么跟其他小朋友玩。</p> <p class="ql-block">也许,缘分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从北京来到关头,一路上特别顺利,坐车十四个小时孩子没有任何的哭闹,相反,他总是笑嘻嘻的,样子特别可爱。我和他爸爸也感觉这次带孩子坐车一点都不累,很轻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关头村后,孩子也非常地开心,似乎跟大家很熟悉一般,刚到李冰老师家,就说要去看李老师(李老师正在厨房给我们准备晚饭),而且,看到比他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时居然跟他们玩了,这在他身上简直就是奇迹啊!当天晚上,孩子也睡得特别踏实,一觉睡到天亮,要知道,他在北京时晚上睡觉都是翻来覆去地,老醒来。</p> <p>到关头的第八天,看到哥哥在地上打滚,孩子也学哥哥的样子在地上打起滚来。这是孩子第一次在地上打滚,以前他特别爱干净,身上只要有一丁点水或一丁点脏都要我给他换衣服,让他去地上玩泥巴、去打滚他都不愿意的。我知道,这是孩子变化的一个“巨大”开端,他已经不怕脏了。当然,这也标志着今后我洗衣服的任务变得更为“艰巨”了😄。</p> <p>这是孩子第一次爬山,我想人的天性应该是亲近自然的。面对又高又陡的山坡,他居然没有害怕,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努力往上爬,最终还是爬上去了。整个过程,孩子一直都是兴奋的,觉得爬山很好玩。</p> <p>二十多天后,孩子吃饭完全不要喂了,也不挑食了,吃啥啥香。要知道曾经孩子吃饭是我最头疼的问题啊!这不吃那不吃,每天我都要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而且做出来他还不一定吃。吃饭要喂,往往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哭,要求特别多。现在,吃饭不用管了,我做什么菜他就吃什么,甚至有一次感冒我们俩个吃了四天没有油盐的菜,他都吃得津津有味。我想,最大的原因是零食断了,这里地处偏僻的山区,周围没有超市,我也不给他买零食(目前四个多月了,加起来就买过两次),原来他是天天想着吃的,在家里常常要有零食哄着。</p> <p>孩子也变得结实了,力气大了很多,走路稳当了,不再那么容易摔跤。记得刚来时,他经常摔跤,腿上每天都有伤痕,现在呢,跑起来飞快😄。</p> <p>看上面的两张照片,孩子由原来白白嫩嫩的样子变得黝黑黝黑的,但是明显更胖更沉了。</p> <p>在这里,我们每天都可以亲近大自然,可以撒欢奔跑,可以爬树、种菜、摘蘑菇、滑坡、看蜗牛、观察庄稼的生长过程等等……总之,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是孩子的玩具,让孩子去感知;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是孩子观察的对象,教会孩子成长。这些都是活的教科书,任再多的书本知识都没有孩子亲自去感知自然来得重要。哪怕是一根小小的棍子,孩子也可以玩很久很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玩法。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城市里的孩子,每天接触的都是塑料玩具、水泥地、车水马龙等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而生活在乡村的孩子,所接触的几乎都是具有生命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何愁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呢?</p> <p>所以我说,大自然具有治愈一切的能力</p><p>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环境,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滋养人身心的泥土,只有富有生命力的环境,才能教育出有生命力的孩子。</p> <p>在这里,大家你往我来,相互帮助,吃百家饭,其乐融融。孩子跟其他家长也变得非常亲切,经常叔叔阿姨地叫,有时还说要去看叔叔、看阿姨,以前除了家里人其他任何大人他都不亲近的。</p> <p>孩子完全融入了这里,以至于到6月2日开学的第一天,非常顺利地入了学,一切自然而然,没有任何哭闹。这几乎是他第一次完全地离开我们身边。开始我还担心地不行呢,生怕他会大哭大闹,几次发信息问老师情况,但是,至今他在学校都没有哭过。而且,孩子很喜欢上学,似乎记着上学这回事,每天早早地就醒来了。尤其让我感到意外地是,自从第一天上学,他就愿意睡午觉了,晚上也睡得早(从来关头村的第一天就没有晚睡过)。以前睡觉对他来说好像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白天不肯睡,晚上也要到十点甚至十一点多才睡,把我们折腾得不行。现在吃完午饭他就说“要睡觉觉,下午还要读书”;吃完晚饭就说“要泡脚脚睡觉觉,明天还要读书”,让我省了不少心。</p> <p>孩子学校的老师们都很负责、很有爱心,拿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尤其是班主任廉老师,孩子们一见到她就会飞快地跑过去跟她拥抱,那情景无比幸福和温馨。</p><p><br></p><p>我们家的孩子也不例外,在家里天天念叨说他喜欢廉老师,放假的时候还要经常去找她,往往老师在哪里他一说就准,跟老师心意相通。到后来,他叫着叫着干脆直接叫廉老师妈妈了,在外面碰到廉老师也是跟着她走,怎么都不肯回家,似乎廉老师才是他的亲妈妈🤭。</p> <p class="ql-block">不仅孩子,来到这里我的心也清静了许多。干农活、打太极,跟家人们唱歌、读书,这些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生活过得惬意自然,完全不焦虑了。有一次跟其他妈妈们交流,她们也是这样。李冰老师就说,这里是专门治疗家长焦虑症的地方😄,我觉得一点都没错。</p> <p>一切尽在不言中,感恩三亲教育,感恩所有的家人们,感恩一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