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宁可抱香枝头死</p><p>文:陈天生</p><p>图:姚东旭</p><p> “宁可抱香枝头死,不随落叶舞秋风。”在历代万千咏菊的诗文中,我独爱宋代诗人朱淑真这首将菊花比德于君子的高标与节操的千古绝唱。它既凸显了菊的品格,又高扬了人的品格,读之令人正气凛凛,傲骨铮铮,尊严巍巍。</p> <p> 菊花原产我国。《礼记·月令》曰:“季秋之月,鞠有黄华。”“鞠”是菊的古写,“黄华”即黄花,菊多为黄色,世称黄花也。菊花至今发展到有三千多个品种,为各花之冠,其颜色则有黄、白、紫、红及深浅、间色的变化。“秋菊有佳色”(陶渊明),人们欣赏菊花的美丽,更赞叹它“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明·李梦阳诗)的遗世独立的风姿。当秋风肃杀,万木萧疏,群芳凋谢时,惟见它迎风凌霜,傲然而开。三国时期,司马昭的重要谋士钟会,称菊花有高标、纯真、普惠、坚贞、养生等五德:“园花高悬,谁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发,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贞质也。杯中体轻,神仙食也。”菊花的孤芳自傲,尤为洁身自好的文人所喜爱,称之为“幽人高士之花”,将其列为“梅、兰、菊、竹”四君子之一。“不为五斗来折腰”的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隐“世外桃园”,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吟一出秀口,即使菊花名传天下,香流万世。文人逸士歌颂的,是菊花幽独高洁的静态美,而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则以豪迈的气势、崭新的风格、崇高的境界,为菊花唱了一曲震撼古今的英雄赞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世人展现了菊花作为劲节之士的动态美,敢于傲霜的战斗风貌,给人一种坚强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近代伟人毛泽东,对菊花十分钟爱。面对强敌的围剿和战争的残酷,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尽显共产党人的战斗风范,洋溢着胜利的喜悦,飞扬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入住的,就是中南海内的“菊香书屋”,院内栽满了名贵的菊花。菊香与书香,共同陪伴着这位千古伟人运筹帷幄,决策国内大事,搏击世界风云。</p> <p> 在花木萎萎落叶纷纷的金秋,只有菊花悄然绽放,向人类奉献芬芳。它的无私无畏,感动过无数的诗心文情,收获过无数的赞词颂歌。但是,只有黄巢知恩图报,赞其亮节,怜其孤苦,许愿说:“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希望菊花与百花为伴,共享和煦的春光。今天,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司春之神(青帝),已可令菊花四季开放。然而,在温室中生长的菊花,还有那种傲霜的风骨、幽远的异香、独具的神韵吗?爱花喜菊之人,还有菊花的无私的品行和无畏的战斗精神吗?面对物欲的“百花”齐放,能坚守心灵的圣洁,“宁可抱香枝头死”的劲节之士,已不多见了!多见的却是随风而舞的落叶!</p> <p> 花有花格,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点精神,要有正气、骨气、硬气,象菊花一样,哪怕只是弱瓣柔蕊,哪怕秋霜满天,冬雪将至,也敢于一香傲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