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妒书卷美,看我金石气!——临《元桢墓志》(刘宝玉书法笔记三)

刘宝玉

<p>  刘宝玉诗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当铁锤落,叮叮铁凿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火星飞溅处,石头现文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造像或墓志,魏碑入书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锋芒并棱角,拙朴透声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妒书卷美,看我金石气!</p> <p>  培训班第三个月,学习魏碑。</p><p> 首先要选贴,我选了《元桢墓志》,比较喜欢这个贴,感觉在魏碑诸多名贴中,这个好看,魏碑味也浓。魏碑中有很多“元X墓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之后,大张旗鼓地推行汉化改革政策,率王族改为汉字单姓“元”氏,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为庶姓,仍为拓跋氏,不与皇室同氏,故王族去世之后就出现了众多的“元X墓志”。</p> <p>  “碑学”给书法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影响了书法的各个方面。从《龙门二十品》到《张猛龙碑》,无论是用笔、结体、技法,还是风格、意韵,魏碑奉献给我们一个独特的正书门类,《元桢墓志》就是魏碑中颇具特色的作品之一。</p><p>&nbsp;&nbsp;&nbsp;&nbsp; 魏碑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书法门类,审美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大气、厚重、朴拙”三个方面,《元桢墓志》当然也同样具备这三方面的审美特征。先说“大气”,《元桢墓志》方截峻峭、棱角夸张,取左低右高的上扬飞动之势,结体坦荡自然,体现着磊落大气、俊迈豪气。说其“厚重”,则是指完全不同于篆隶圆浑线条而特有的凝重质感,这是立体的厚重之态,是一种体现了穿透力量的金属美感。说其“朴拙”,是指其笔法自然生拙,简单朴拙。早期的钟鼎彝器、秦砖汉瓦以及残碑断碣、摩崖墓志等,其书法文字或铸或刻,大都凝重古朴、浑厚峻迈、天工造化、返璞归真、阳刚自然,这便是篆书、隶书、魏碑书法的“金石气”。</p> <p>  与前述这种“金石气”相对应,二王、苏黄米蔡书札中流溢的平淡儒雅、超逸俊爽、神采飞扬、秀润阴柔则充满着技法娴熟的“书卷气”。“金石气”和“书卷气”两者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东方人文思想的艺术体现,两者交相辉映,融合嬗递,共同构筑起丰富而绚烂的中国书法艺术世界。</p><p> 接下来该练楷书、行书了,开始补补我们的“书卷气”吧。</p> <p>  这次培训班第三天,老师们带领大家到河南艺术中心参观了张海八十初度新作展。个人感觉:第一,张海对隶书情有独钟,不管是何种字体,总能看到隶书的影子,正是张海大胆地把隶书与其他各种书体融合,才形成一种完全不同于他人的风格。第二,挥毫得心应手,自信溢于笔端,包括对破锋的运用,张海挥洒自如,干脆利落,没有长期的练习和创作实践,是无法达到这种境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