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9月21日,天气晴。今天的计划是从日土县多玛乡到狮泉河镇,全程约228 km。多玛乡海拔4600 m,比赛图拉高近1000 m,大家休息的不是太好。并且因为昨天的工作日程比较紧迫,没有时间完成后续调查任务,考察队临时决定第一辆车一早返回,补充完成昨天没有调查的路段。第二辆车在多玛乡宾馆内整理内务,等待第一辆车调查结束返回后,在多玛乡吃完午饭,一起奔赴下一个目的地。根据昨天的工作情况,午饭后杨维康研究员决定将考察队分成2组,分别观察记录公路左右的野生动物。分工后,大家的效率明显提高,赶在日落前抵达了今天的目的地,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噶尔县狮泉河镇。</p> <p>今天的考察路线主要在日土县境内。该地区为羌塘高原西部边缘,地势开阔,气候寒冷干旱。植被主要以沙生针茅(<i>Stipa glareosa</i>)和紫花针茅(<i>Stipa purpurea</i>)组成的高寒草原为主,秀丽水柏枝(<i>Myricaria elegans</i>)灌丛分布于海拔3000-4300m的河岸、湖边砂砾地及河滩等地,垫状驼绒藜(<i>Ceratoides compacta</i>)分布于海拔4000-4500m的砂质、砂砾质的高寒荒漠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79)。野外考察发现,以针茅(<i>Stipa spp.</i>)、披碱草(<i>Elymus nutans</i>)以及早熟禾(<i>Poa spp.</i>)等丛生禾草为建群种的植物是该区域高寒草原植被最主要的层片,其次是以苔草属(<i>Carex</i>)植物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苔草层片,与垫状驼绒藜一起成为高寒荒漠化草原的主要建群成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代表性植被</span></p> <p>考察已经启动第5天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此次考察承担的任务和目的。本研究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重大工程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的子课题,科考的主要目标是调查新藏公路沿线区域内野生动物的多样性现状,明确公路沿线主要野生动物的空间分布和种群数量,评估新藏公路对野生动物空间分布与生境的影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科考人员在野外看到野生动物的感受就是“额滴、额滴、都是额滴”。在调查中,我们以群为单位统计发现次数,记录每个群内的个体数量、发现位置及地形地貌等环境因子,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目标动物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同时测量样线前进方向与目标动物间的夹角。此外,尽可能的使用长焦摄像机录制每个群内不同个体的行为数据,待返回后整理并分析道路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考察队成员开展工作</span></p> <p>考察发现,藏羚羊主要集中在奇台达坂-红土达坂的天路路段。红土达坂(5380 m)-多玛乡 (4600 m)-日土县城(4250 m)路段,随着海拔高度的下降,人类活动明显增多,藏野驴成为调查过程中出现频次和数量最高的物种。此外,在公路两侧是山地,开始有成群的岩羊活动。岩羊是青藏高原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有蹄类动物(Schaller,1977; Wang &Schaller,1996),在许多区域是雪豹的主要食物之一(Schaller,1998; 刘楚光等,2003),因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野生动物</span></p> <p>从多玛乡到日土县城,前行70余公里,随着天边慢慢出现一汪蓝色的湖水,班公湖到了。班公湖(或班公措)又称措木昂拉仁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全湖呈东西走向,面积为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为淡水,面积413平方公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为咸水,191平方公里。在这里驻防的陆军船艇部队被称为“西海舰队”。日土县城就坐落在班公湖边,有发育良好的湿地草甸。</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班公湖</span></p> <p>从日土出发,翻越海拔5191 m的拉梅拉达坂,就到达了狮泉河镇,阿里地区行政公署和噶尔县人民政府驻地镇。该镇因穿城而过的狮泉河得名,藏语此河名为森格藏布,意译为狮泉河,是印度河的上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阿里地区狮泉河镇</span></p> <p><b>今日明星:岩羊 <i>Blue Sheep,Pseudois nayaur</i></b></p><p>岩羊,也叫青羊,偶蹄目牛科羊亚科岩羊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IUCN无危(LC)物种。形态介于绵羊与山羊之间,像绵羊,不过角不盘旋、而近似山羊,但雄性下颌又没有胡须。体形中等,体长120-140 cm,肩高70-90 cm,体重为60-75 kg。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海拔2500-5500米之间的山地、高原地区,栖息于山间草地、草甸和灌丛中 (Harris & Miller, 1995)。</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岩羊及其分布</span></p> <p><b>参考文献:</b></p><ol><li>Harris RB, Miller DJ. 1995. Overlap in summer habitats and diets of Tibetan Plateau ungulates. Mammalia, 59: 197-212.</li><li>Schaller G B. 1977, Mountain Monarchs: Wild Sheep and Goats of the Himalay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i><li>Schaller G B. 1998. Wildlife of the Tibetan steppe.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i><li>Wang X M, Schaller G B. 1996. Status of large mammals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China.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pecial Issue of Mammals), 6: 93-104.</li><li>刘楚光, 郑生武, 任军让. 2003. 雪豹的食性与食源调查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1: 154-159.</li><li>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1979. 西藏阿里地区动植物考察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li></ol> <p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徐文轩;陈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