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什么是手足口病?</p><p>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部分地区延长到10月左右。</p> <p>得病后有什么症状?</p><p>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比较急,患儿常有发热,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鼻涕、烟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p><p> 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粘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吃东西时会痛,甚至影响进食。</p> <p>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p><p> 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衣物等引起感染。</p><p>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与生病的幼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p><p> 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孩子在出门回家后一定要先给孩子洗手,在外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要让孩子吃手。</p><p> </p> <p>3.如何预防手足口病?</p><p>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p><p>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避免带幼儿到公共场所,凡是去外地游玩的幼儿,在家隔离一周后,无生病或无异常症状方可入园。</p><p> 幼儿如在家中发生精神不振,肠胃不适,发热,咽痛等异常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来幼儿园,避免交叉感染。如在幼儿园发现可疑患者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立即隔离就诊,早诊断,早治疗。</p> <p> 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金钥匙幼儿园全体老师们积极努力,向家长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小知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环境。</p> <p> 利用放学时间,老师们给家长一一说明,保证每个家长都能了解这些小知识,让家长做好防范。</p> <p> 通常情况下,即便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只要配合治疗,一周左右就可以康复,所以爸爸妈妈也不要太过担心,但是也一定不要疏忽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