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p>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从古流传至今,诗歌风格豪放不羁,内容充满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浪漫主义,想象丰富,内容饱满,用词斟酌巧妙,同时音律自然多转。不仅如此,李白还是个创作天才,他善于从生活中找寻灵感,一切的民间作品都可以作为他的素材来源,那些民间广为传颂的民谣,神话故事等都是他最好的营养养料。他的才华以及时代背景共同造就了这个诗歌天才,也是屈原之后浪漫主义的高潮带领者,和杜甫齐名。</p> <p><b style="font-size: 20px;">创作背景</b></p><p>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当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p> <p><b style="font-size: 20px;">诗文赏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b>全诗四句全在一个“流”字,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从此海阔天空的爽快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城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p><p>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猿声回荡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随心所欲,自然天成。</p><p>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这首诗通过行舟顺流而下的疾速,表达了诗人轻松的喜悦的心情。</p><p> 大意:</p><p> 早晨,我告别了彩霞缭绕的白帝城,乘着小船,顺着江水东下,只一天功夫,就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船过三峡,两岸的猿啼声此起彼伏,可轻快的小船如脱弦之箭,转眼间就越过了万岭千山。</p> <p> <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轶事</b></p><p> 李白七岁时,父亲要给儿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亲酷爱读书,他们要培养儿子做个高雅脱俗的人。父亲平时喜欢教孩子看书作诗,在酝酿起名之时,同母亲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时考考儿子作诗的能力。</p><p> 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p><p> 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