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开发区富力分校开学之际举办了“最美朋友圈”评选活动,一等奖的奖项设置为向由国宏校长咨询家庭教育一小时。闫子怡妈妈代表一年级七班,与由国宏校长进行对话,这场高含金量的对话,干货满满,相信大家能从中找到一些解决困惑的方法。</p><p> 闫子怡妈妈: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跟由校长一同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家校共育从来就不应该是一句口号,学校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个伙伴,而不是全部,更多的教育还是在家庭。家庭教育是我们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所以今天能有幸跟由校长咨询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是让我非常期待的事情,也有很多疑问想向由校长咨询。</p><p> 因为我是一年级的家长,所以我比较关注“超前学习”。现在幼儿园、幼小衔接都会提前讲授小学的数学、语文知识,也会练一些书写。在闫子怡没上小学前,我是不赞同这种超前学习的,之前的想法就是人生是场马拉松,抢跑一段,却不一定是跑的最稳最远的那一个。童年太短,我想要孩子轻松快乐一点。但是现在想法又有了些变化,因为听到了一种声音,是说对于低年级的小孩子,兴趣是关键,在校内孩子很在意老师是否重视自己,是否表扬自己,如果能提前学习一些知识,孩子成绩好,受到老师表扬了,自然对学习就更有兴趣,对学好就更有信心。领先了之后就不愿意落后,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我认为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又有些迷茫,想请教由校长对于“超前学习”有什么建议,或者说应不应该让孩子“超前学习”?</p><p> 由国宏校长:孩子入学了,要有一些储备,终归是从以玩为主转为以学为主。但是,我也不是很赞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因为提前学习孩子除了感觉到枯燥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到了小学以后,他认为这些东西他都会,他就不注意听讲,等到他学到他不会的这个地方,他不注意听讲的习惯,坏习惯已经养成了,这是不合适的,所以不要过早的接触小学的知识。</p><p> 另外零起点教学取决于学校,如果同时入学的孩子,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拼音也都非常熟练的,只有那么几个少数的孩子没有学前教育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学校,也有很多老师采取的就是按照大多数孩子基础来讲课,这样少数的孩子就跟不上了。所以零起点的教学,它是一个综合政策性很强,需要综合落实的一个问题。有好多学校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说是零起点教学,拼音大约用多长教学时间完成,20以内加减法用多长时间,这都需要一个进度规定一下。如果孩子入学明显跟不上,就会产生焦虑,甚至会影响他以后的学习。这个问题,仅仅下文件要求幼儿园不能教小学知识,是不够的,应该对小学配套政策进行规定。</p><p> 对于家庭来讲,零起点不等于零准备,习惯、能力、品质这些要做充足的准备,这些要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在学科知识方面让孩子掌握一下20以内的加减法,拼音声母能够掌握就可以了。</p> <p> 闫子怡妈妈:孩子入学之后,还要不要上兴趣班呢?我自己觉得兴趣班应该是与热爱相关的,课外班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探索自己的热爱。现在市面上的兴趣班也是五花八门,运动类的、艺术类的、乐器类的、益智类的,如果把选择权完全交给孩子也不现实,而且学乐器、学画画,学舞蹈也都很考验人,过程比较枯燥漫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回报,孩子过了新鲜期,靠自己是没有办法去坚持的,所以想请教由校长怎么去选择上兴趣班。</p><p> 由国宏校长: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说兴趣班一无是处,也不能说这个兴趣班必须都要参加。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看孩子感不感兴趣。“不要逼着兔子学游泳”,他如果天生不是在这一方面有特长,就不要盲目的让孩子跟风。但你怎么样才能知道孩子具备不具备这一方面的特长或者学习能力呢?也得通过实验,可以参加一段时间以后你再观察,如果他具备了,你就可以接着让他学下去,如果不具备尽早收手。你知道事物都是双方面的,孩子的兴趣有的时候有一个从强制兴趣到直接兴趣的转化过程。一开始的时候他不愿意学,但是慢慢学进去以后就感兴趣了,所以要让他要先学一个阶段,然后再观察。孩子无论学什么,学习兴趣并不是在学习过程上,而是在学习结果。不论是画画还是唱歌,他得到老师表扬了,得到奖励了,他才会确实感兴趣。孩子是结果感兴趣。所以家庭条件允许,我不反对小学孩子入学以后上一些兴趣班,但是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进行选择,这是第一。</p><p> 第二,也是一定注意到的一点,就是不要加重孩子过重的负担。这也是一个基本原则。不要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对小学生来讲,学是一种智力活动,玩同样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玩儿。他在玩儿的过程当中,就是一种智力的活动,也符合孩子的天性。所以适当的上一些符合孩子个性特点的兴趣班我不反对,但是不能加重了孩子和父母亲的负担。有的家庭是整个双休日和放学以后占得满满的,就不可取了。</p> <p> 闫子怡妈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我理解的内驱力,是让孩子逐步形成自我认知,认为我可以,我能够,我做得到。就像加速度一样,不是起步的速度,而是接下来的发展后劲。我想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有这样的加速度,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或者说怎么去唤醒孩子小脑袋里的那个助推器呢?</p><p> 由国宏校长:我觉得从家长的角度来讲,首先你得信任孩子,然后做激励,给孩子以正面强化。我们的家长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人孩子的长处,这是最糟糕的一件事情。总是打击孩子、讽刺挖苦孩子,最糟糕的后果是什么呢?最糟糕的后果就是孩子认同了你的话,认为我自己不行,认为我很笨。他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想到的我很笨,我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他没有信心去克服这个困难,去战胜、解决问题。那就跟我们内驱力就是反向的作用。所以我们家长首先就要去考虑,我们每一次和孩子的互动,是在增强正面强化还是削弱。其次,欣赏孩子的努力,去纵向做比较,用孩子的现在和过去做比较,让孩子知道努力是能被看得到的。最后,适时的提供帮助,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可以得到帮助的,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的正面激励,一次又一次的正面激励,最终让孩子形成了正向的自我认知。</p> <p> 闫子怡妈妈:总能听到家长抱怨,说我们家孩子写个作业就得看着,不然一会就干别的去了,或者说管不住自己,干点什么都磨磨蹭蹭的。孩子拖拉,无节制,自控力不强,让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个非常有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让一群四岁的孩子们独立面对一块儿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立即吃掉,或者耐心等待15分钟之后,就能得到两块棉花糖。结果有的孩子抵抗住了诱惑,成功得到了两块棉花糖。之后,实验人员又对这些孩子进行数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在四岁时就能够为两块棉花糖等待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在未来有良好的学业成就、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好的人际关系。这个实验证明了自控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素养,在家庭中,我们该做些什么去帮助孩子培养自控力呢?</p><p> 由国宏校长:从作业的角度,第一先与老师沟通一下,这个作业大概用多长时间完成,要限定完成的时间;第二,在完成的过程当中,父母不要直接去指导,而是去陪伴他。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要自己完成。父母可以在旁边自己看书。提醒孩子,这个作业老师说了,五分钟必须完成。第三点就是孩子完成作业以后,不要再给孩子安排更多的学业任务,让孩子自己去玩。</p><p> 其实孩子的自制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关键在于父母平时有没有给孩子立规矩,讲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里。喜欢溺爱、放任、纵容的家庭,孩子通常比较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给孩子立了规矩之后,父母也不要轻易去打破。另外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父母规律生活、说到做到、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良好的管理和约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一个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家长,又怎么能教出有自制力的孩子呢?</p><p><br></p> <p> 闫子怡妈妈:在家庭教育之中,一定会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吗?很多家庭现在都是慈母+严父,或者反过来虎妈猫爸这样的选择,因为这种唱白脸和唱红脸的育儿模式,教育起孩子来比较省心。现在家庭教育的普遍观点就是,家里面必须有一个人能镇得住孩子,只要孩子不听话,派红脸出来镇压就行了。可是这样也有弊端,比如容易让孩子变成两面派,在白脸面前就肆无忌惮,会害怕红脸跟红脸一方不亲密。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这样“脸谱式”的教育方式可取不可取。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去让孩子有所畏惧、有秩序感,又能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自由呢?</p><p> 由国宏校长: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目标要一致,别相互拆台,要形成合力。尤其是有这个隔代人的家庭,一定要清楚,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事,不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事,角色必须要很清楚。有隔代人的家庭,如果有爷爷奶奶对这个教育方式看不下去,可以回避,可以躲开,但是不要参与。《三字经》里说“子不教,父之过”,跟爷爷奶奶没关系的,家里老人一定要改变自己,要与父母形成合力,不要一方唱白脸,另一方唱红脸,没必要,该唱白脸时一起唱白脸,该唱红脸一起唱红脸,一定要保持目标上的一致。</p> <p> 闫子怡妈妈:有一句话说,我们不能以昨日之法,教育今天的孩子,使他们失去明天。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方向去正确的引导孩子呢?</p><p> 由国宏校长: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三种习惯:</p><p> 一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多,包括作业习惯、提前预习和及时复习的习惯,经常思考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电脑查找各种资料的习惯等等,这是良好的学习习惯。</p><p> 二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的习惯,把床褥整理干净、整齐,把学习用品整理准备整齐,洗漱的习惯,排便习惯等等,这些习惯都伴随着早睡早起一并进行训练。让孩子学会把东西放回原处,玩完玩具就把它及时装好,书包及时整理,吃完了饭及时把桌椅摆放好。还有就是养成确认的习惯,有些孩子丢三落四,就是确认的习惯不好,我赞同我们的家长在这个方面“婆婆嘴”,“你看你今天的作业带齐了没有”,“这个书本带齐了没有”,“今天都需要用什么”,这个就是确认的习惯。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养成确认的习惯之后,将来长大了走上社会或独立工作了,一般很少出现漏洞和问题。</p><p> 三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包括感恩的习惯,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了以后成了白眼狼,对父母那么不屑?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从小在培养的过程当中,我们家长爱孩子而没要求孩子爱自己,这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比如说买个好东西了,就告诉孩子我也爱吃,孩子要学会跟家长分享。家长下班回家了,累了,让孩子捶捶背,说爸爸很累,妈妈很累。或者看爸爸回来了,让孩子去开一下门,给爸爸拿一下拖鞋。要经常去训练感恩的习惯,这是潜移默化,是融化在骨子里和血液里的东西,这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我们家长往往忽略这点,就是只要求自己爱孩子,不要求孩子爱自己,这是需要进行培养的。道德行为习惯还包括诚实守信、尊敬师长等等各个方面。</p><p> 所以我依然认为小学教育就是习惯教育,习惯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这三个习惯,学习习惯的主战场是在学校,道德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主战场是在家庭,是家庭的事,也是责无旁贷的,需要时刻进行训练的,家长必须持之以恒,帮助孩子形成习惯。</p> <p> “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没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就决定了教育方法是不一样的,这个教育方法对张家很实用,拿到李家就未必好使。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必须要学习。我就觉得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点不是唤醒孩子,而是唤醒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所以我建议咱们的家长要学习一下儿童心理学,尤其是要掌握一下自己孩子的气质类型,这很重要。</p><p> 气质类型大致分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大家在网上都能查得到。这个气质和人们所说的“你这人真有气质”是两回事。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更多的是遗传。就是说爹妈沉默寡言,孩子有可能也就不爱说话。爹妈活泼好动,孩子往往也是如此。我们平时所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不同孩子的气质类型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像胆汁质的孩子,他就容易兴奋,不容易压抑。抑郁质的孩子,会孤僻、不合群。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选择不同的方法。</p><p> 我们家长经常说孩子入学以后告诉他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常常都这样说。但是也得根据气质类型来,如果你的孩子是属于胆汁质,就告诉他吃亏的是福,没关系。但是对抑郁质的孩子,你就得告诉孩子,要反抗,要回击。批评孩子时候也一样,胆汁质的孩子需要疾风暴雨式的批评,甚至还应伴随着惩罚,语言可以犀利一些都无所谓。但是对抑制质的孩子,你在批评的时候,恐怕就要用“三明治”的方法来批评:先肯定他的优点,“你平时非常听话,爸爸妈妈非常高兴,你今天怎么做这么一件蠢事儿,你这么做是不对的”,然后再把话收回来,“我相信你以后能改正过来”,这样一来孩子就比较好接受,对吧?</p><p> 我们家长必须去有意识教育孩子,而且家庭教育的真谛就是身教言传。所以家长一定要主动去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且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到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做。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育孩子,那就像放卫星一样,他养成的这些规矩意识,会伴随终身,像发射卫星一样,它就在预定的轨道上行驶了。</p><p> 学前教育就是要规矩意识,小学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到初中,高中的时候培养独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来采取不同方式来教育。为什么有些孩子到初中以后家长束手无策,家长还用教育小学生的方式来教育已经到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那是不正确的。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p><p> 把家庭教育的所有内容压缩一下,就是家庭幸福、孩子的社会化和孩子个性化这三方面内容。这三个内容哪一步都要必须及时做到。我们教育孩子,最终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也就说放在哪里都能生活,而不是搂在身边的永远长不大的巨婴。</p> <p> 闫子怡妈妈:感谢由国宏校长为我们家长讲授了家庭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启迪我们家长反思教育方式,授予我们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向内用功,而不是向外用力。作为富力分校的小学生的家长,我们会与学校同心共育,与孩俱进,共同学习。再次对由国宏校长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