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相关阅读</b></div><div><br> <a href="https://www.meipian.cn/35qcbe8c?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975,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地方(3)</a><b><br></b></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2ymnpd3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刘国柱:鸾山南岸,那红军战旗猎猎的山川</a><b><br></b></div><b><div><b><br></b></div>王震李天柱指挥保卫苏区的官田之战</b><br>王厚成<div><br> 1932年5月23日,蔣介石紧急电令何健:“攸(县)、酃(县)各地,尚需防赤匪之再窜,以防后患。”何按蒋之手令,6月,速调15师汪之斌旅部指挥攸(县)、茶(陵)、安(仁)各县保安团设防,又令28军刘建绪部由永兴向攸县进发。6月中旬,28军部之兵力到达攸县后,立即在攸县县城召开湘东各县县长及驻军师、团长以上的“剿赤誓师大会”。会后,刘建绪每隔四五天向攸县东部苏区发动一次侦察性进攻。7月下旬,刘建绪又从醴陵调遣第15军王东原部43旅89团向攸县东塘方向推进,以增强官田防务,63师一个团同时由茶陵进占芙江,企图从两靣夹攻攸县苏区和湘赣根据地之西翼。<br> 官田,是攸县东部的重镇,也是攸县苏区的门户,上溯鸾山、漕泊、黄丰桥、兰村、柏树下等攸县苏区,下达酒埠江、普安桥、网岭、攸县县城等白区腹地,地处赤白交通要冲。此地依山傍水一条街(1958年建酒埠江水库后被淹没),不仅是鸾山、兰村、黄丰桥三江汇合处,地势险要,而且是近百十里地区的物资集散地,政治、经济、军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九三0年冬,攸县东部苏区刚建立,国民党军就在官田构筑工事,设立据点,建造碉堡,屯驻重兵,企图以官田为跳板,不断向东部苏区进犯,阻遏革命势力向攸县中西南各地发展。<br> 为了打击官田之敌,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保卫攸县东部苏区以至湘赣苏区,湘赣红军决定集中兵力,先对官田和东塘之敌发起攻击,然后消灭芙江之敌,各个击败敌人。当时设在距官田四十华里鸾山皮家的攸县苏维埃政府,时刻受到苏区领导的关注和指导。7月30日,红八军秘宻传令攸县,以王震、李天柱为首的红军独立师,将于本日晚上从江西莲花奔赴攸县鸾山皮家攻打官田。攸县苏维埃政府即派三区八乡(龙会滩)主席刘佑启前往官田侦悉敌情,同时调集各乡革命武装和县独立营于鸾山待命,以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布置各赤、白交界的区、乡、村设好路卡,加强警戒,确保红军行动绝对保宻。是日夜晚,红军独立师政委王震、师长李天柱亲自率领部队来到鸾山皮家,旋即召开军事会议,进行周密部署。师长李天柱宣布了作战方案,王震反复强调此次战役要步调一致,服从指挥,依令行动。<br> 三更过后,王震、李天柱亲自率领独立一、三两个师展开战场。以攸县独立营营长谭德生充当向导,迅速向官田进发;以攸县游击队、赤卫队200余人,从鸾山出发,经兰村满江、黄丰桥昭村,向官田北运动;以县独立营第一连绕道酒埠江、新田、杨家墩,埋伏于寒婆坳,阻击官田西面东塘之敌援军;以第二连直插大陂,埋伏于官田南面之桑梓坳,堵死国民党军之退路。这样,形成红军四面围攻之势。<br> 7月31日拂晓,王震、李天柱带领湘赣独立师直达官田正面之窑冲,隐蔽在丛林之中,其他各路队伍相继到达指定地点。乘官田之国民党军尚在沉睡中,只有官田北靣回水湾山上的嘹望哨在进行警戒之时,县游击队派出几名战士摸了回水湾敌人的岗哨,县独立营一、三连即从官田桥东、桥西突然发起攻击。敌军在猛烈的枪击中惊醒,措手不及,慌忙中一边还击,一边溃逃,敌保安团营长余浩急忙跳进粪池藏匿后狼狈而逃,大部分国民党军士兵蜷缩在床底被生擒。这时驻守官田学校的余桂成、张仁峰两个中队急忙登上学校后山,企图负隅顽抗。紧急关头,李天柱即命独立师一个排登山追击,同时派出一个加强连配合追歼。主力则转向果子冲,与坚守在下寒婆坳的独立营一连会合,伏击东塘援军。余、张部在红军的强大攻击之下,即刻溃退,渡河逃窜,刚撤到河滩就遭独立营二连伏击,独立师加强连也尾追而至,致使国民党军全部在河滩缴械投降。官田守敌被歼之后,果然东塘敌援军蜂涌而至,与埋伏在下寒婆坳和果子冲的县独立营一连发生激战,此刻独立师红军主力迅速赶来,将国民党军增援的第85团前锋一营截成数段匮散,被红军主力一一歼灭。红军胜利后,凯旋返还东乡苏区。<br> 官田之战,共歼敌300余人,俘敌营长、保安中队长各一名,缴获枪械400余支、子弹数万发,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了敌人的进剿苏区计划,使攸县苏区至湘赣革命根据地得以稳定和发展。<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