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的天坛

空中白雪

<p>夏天曾盛极一时,而秋天在倏忽间从天而降</p><p>无所顾忌地撞进了京城的怀中:秋分来了。</p><p>让我想起几天前,专程前往天坛的那个下午。我揣着一份向往的心情,只想去看看600岁的天坛,只想漫步在古老的长廊,只想再看看祈年殿不老的模样,只想在园内陪伴一下那些已有几百年的古树,听听摇曳的树枝它们与风的对话,只想故地重游时怀念与父亲同游的情景……</p><p>一生中,有多少时光,故地重游,念想自己的念想。</p><p><br></p> <p>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有圜丘坛在南,祭天;祈谷坛在北,祈谷。坛内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祈谷坛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p> <p>我从东门进入天坛公园。明显感觉没有往年几次来时的人多。</p> <p>当日阳光明媚,我撑着太阳伞漫步在古柏树林。周围没有擦肩而过的游客,更没有朗朗的说话声,似乎听不到蝉鸣,只听到风吹树叶莎莎声。</p> <p>古树相拥</p> <p>长廊外的柏树林</p> <p>穿过长廊的拐角</p> <p>红的墙,蓝的瓦,金的顶的天坛公园,天圆地方占地有故宫博物院五个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帝王的祭坛,肃穆庄严的古建筑群,连接着中国文化的脉搏,延绵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历经600年风云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p>其实天坛也有过悲惨的遭遇。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后将文物、祭器席卷而去,还有建筑,树木惨遭破坏。这是八国联军留给中国人永远的伤痛。不由得脑海里再现圆明园被火烧三天三夜而彻底毁灭成一片废墟。痛,中国人心尖上抹不去的痛。</p><p>一个民族与国家不想被侵略与掠夺,必须自强!</p><p><br></p> <p>祈年殿,三重檐圆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红柱金顶的圆殿。</p><p>上世界八十年代,祈年殿是开放的,金丝楠木柱的红油漆有些斑驳,殿内的游客是拥挤的,还有许多游客玩拿硬币往上粘贴的游戏。如今殿外设有护栏,免入内参观。好极了!文化遗产必须好好爱护保存是我们人民的责任。</p><p><br></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内金灿灿,精致的拱顶、横梁、立柱整个殿内的结构都彰显着古人智慧与艺术的魅力,令人尤为佩服至极。</p><p class="ql-block">祈年殿内设计寓意颇多,正中四根“龙井柱”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十二根“金柱”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外围十二根“檐柱”代表一天十二个时辰,内外相加24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p> <p>坛北是皇乾殿。</p> <p>皇乾殿</p> <p>在南门向北望,远处的祈年殿雄伟壮观。</p> <p>西边阳光耀眼,东边的乌云渐渐向祈年殿金顶滚来。</p> <p>乌云霸道地掠过金顶</p> <p>一场大雨即将降临。</p> <p>大风携着雨发了疯一样,噼里啪啦倾盆而下,游客各自找地方避雨,我却举着伞信步在古柏树林,不料一阵狂风将我手中雨伞吹翻落地,风雨这般无礼,瞬间虽不是落汤鸡,也湿透了衣衫。不得不拾起雨伞,快步行到长廊下。这时许多避雨的游客已经聚集在长廊里。</p><p>唉,我还没来得及重游与父亲走过的其他景点,不得不匆匆结束了故地重游。</p>